黃 波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四川成都 610031)
世界有軌電車起源于1881年德國柏林近郊的第一條電車線路,由西門子制定標準。中國最早的有軌電車是1899年皇城北京連接郊區的馬家寶火車站與永定門。20世紀80年代起,道路交通擁擠、汽車尾氣、土地及環境問題突顯,使得人們重新審視公共交通方式,使得有軌電車得到復興,稱為現代有軌電車。有軌電車的發展歷程體現了城市發展進程中規劃理念、交通理念及相關技術的發展變化過程。2011年國家發改委頒布《關于發展現代有軌電車的指導意見》,鼓勵積極推動現代有軌電車的發展,至此國內掀起現代有軌電車的建設熱潮。本文以云南蒙自現代有軌電車示范線工程為例,探索現代有軌電車車輛段設計新思路。
車輛參數見表1。

表1 車輛參數
根據車輛廠提供的維保手冊,結合其他城市的維保經驗,綜合確定本項目有軌電車檢修指標見表2。

表2 檢修指標
有軌電車屬于中運量的地面公交系統,車輛采用模塊化設計,維護保養任務量較小。因此,有軌電車車輛段通常側重車輛的日常維護保養和停放。從運營模式、系統可靠性和維修任務量等方面分析,有軌電車車輛段設置更靈活,應從線網層面綜合考慮布點和規模,達到節省投資、資源共享。根據本項目線網規劃容量及建設時序,結合車輛基地用地條件和線路設置,確定線網設一處大架修基地(大架修設施按預留控地),各車場由相鄰線路共享使用,車輛基地功能定位見表3,線路及車輛基地分布見圖1。

圖1 線路及車輛基地分布示意

表3 車輛基地功能定位
2.4.1 廠房組合
根據有軌電車車輛特點,列檢需進行檢查的主要部件有轉向架、車鉤、磁軌制動器、客室內裝、司機室、碳滑板、液壓管路泄漏等。列檢作業為一周一次,除線間距外其余設施同三月檢,因此把列檢與三月檢合設為一個檢查庫,設置柱式檢查坑及車頂作業平臺。停車設一個庫,僅做停放用,無人工作業,不設檢查坑及作業平臺。定臨修設一個庫,設置檢查坑及車頂作業平臺,配置起重機及移動架車機用于車底及車頂部件的更換。由于有軌電車大架修任務量小,配置大架修設施和人員極不經濟,因此大架修應外委給車輛廠或地鐵車輛段,可按預留大架修設施控地。由于配屬車數少,故將停車庫、檢查庫、檢修庫整合為一棟聯合車庫。
2.4.2 庫內線間距
根據《地鐵設計規范》關于車庫有關部位最小尺寸的要求,停車庫(棚)線間距按4.1 m設置,靠墻間距依據廠房柱的實際尺寸推算。檢查庫按叉車和人員通行要求線間距最大為6 m,最小為5.7 m。定臨修庫線間距按7 m設置,若鏇輪庫設于定臨修庫內,則線間距需加大至8 m。
2.4.3 庫長及檢查坑設置
停車庫可集中設置1線6列位(貫通式)或1線4列位(盡端式)。因有軌電車采用人工駕駛模式,庫內設停車牌,停車前后列位間僅考慮司機通行,前后間距可縮小至2 m。停車庫計算長度為:
Lt=(Lc+2)×n+4+4+4+d
(1)
式中:Lt為停車庫長度(m);Lc為車輛長度(m);2為停車誤差(m);n為列位數;4為庫前、庫后、庫中消防通道寬度(m);d為車擋長度(m)。
檢查庫按1線4列位(貫通式)或1線2列位(盡端式)設置,設低地面及柱式檢查坑,可考慮2列位共用一個檢查坑,減少庫長。從國內主流車輛參數來分析,檢查轉向架、磁軌等車底部件時,無論帶軸輪對或獨立輪對的轉向架底部均不得低于軌面,因此檢查庫內檢查坑深宜取1.6 m。因車輛輪徑不大于660 mm,為便于查看轉向架兩側端部,檢查坑兩側低地面深宜取1.1 m。檢查庫每列位均設有檢查坑及通向低地面的斜坡,故庫長應滿足檢查部件的相對位置,即檢查坑內能檢查車鉤端部,低地面能檢查車體兩側部位。檢查坑計算長度為:
Lk=Lc+2+5
(2)
式中:Lk為檢查坑長度(m);5為檢查坑兩端踏步總長(m)。
檢查庫計算長度為:
Lj=(Lc+2+11×2)×n/2+4+4+4+d
(3)
式中:Lj為檢查庫長度(m);11為按10 %計算斜坡長度(m)。
因有軌電車車底有排障器,車鉤為內藏式且有外罩,建議庫內應選用摩擦式車擋或隱形車擋。檢查庫內車頂作業平臺應與檢查列位一致,前后列位間應設安全聯鎖裝置。
仔細分析有軌電車車輛的參數和運營特征,充分考慮車輛長度短、轉彎半徑小、共享路權的特點,總圖布置應更加靈活。有軌電車車輛段總圖布置主要有兩種型式,第一種是環形布置,庫房貫通式布置,車輛轉線、出入庫靈活,采用梳子道岔連接,但軌道投資偏高、用地條件要求高;第二種是盡端式布置,庫房盡端式布置,采用3#道岔連接,車輛轉線、出入庫靈活度、節約用地不如第一種,但軌道投資較低、適應各種場地條件。第一種型式更適合有軌電車特征,有場地條件時應優選第一種。
花香七里車輛段為M3、M4線共用車輛段,出入段線應考慮同時接2條線路。總平面布置以聯合車庫和預留大架修庫為主體進行縱列順向布置。聯合車庫采用貫通式布置,預留大架修庫采用盡端式布置(圖2),庫前均采用梳子道岔連接,運用檢修工藝流程較順暢。洗車鏇輪上砂庫集中設置于聯合車庫西南側,均采用貫通式布置。試車線設置于車輛基地北側,長度為900 m,滿足車輛70 km/h高速試車作業。車輛段廠前區設置于出入段線與試車線夾心地塊內,布置有綜合樓、物資總庫、汽車庫及救援間、變電所。食堂公寓浴室設于聯合車庫與洗車鏇輪上砂庫之間的西北側空心地,西南側空心地設置運動場地。車輛基地內設有環行運輸道路和消防道路,設出入口設兩處。
總圖布置緊湊,運用車庫采用貫通式布置,工藝流程順暢,人員作業分區明顯,互不干擾,用地規則。
2)輔助授粉。果園放蜂:花期果園放蜂可明顯提高坐果率,且節約人工。蜂箱放置不宜太分散,可按15~22.5畝放置1個蜂箱。盡量避開花期打農藥。花期昆蟲活動頻繁,農藥的噴施會影響昆蟲到花朵的到訪。人工授粉:授粉宜在盛花初期進行,花朵開放當天授粉較佳。用鉛筆的橡皮頭蘸花粉點授中心花,蘸一次花粉點授3~5朵花。花期連續授粉2~3次效果更好。也可以用水10公斤、砂糖1公斤、尿素30克、花粉50毫克、硼酸10克的懸浮液噴霧授粉,要求懸浮液即配即用,2小時內噴完,效果也很好。

圖2 花香七里車輛段總平面布置
新安所車輛段選址于米線小鎮以北,用地條件受到嚴格限制,無法布置環形股道,僅能按盡端式布置(圖3)。

圖3 新安所車輛段總平面布置
新安所車輛段為M1和M2線共用車輛段,出入段線與兩條正線相連,聯合車庫采用盡端式順向布置,其中停車1股道按環形布置,便于車輛換向。洗車機及鏇輪庫設置于出入段線南側,洗車采用“八”字線布置,鏇輪庫采用盡端式布置。咽喉區北側設廠前區,布置有綜合維修中心、物資總庫、變電所、材料棚及堆場、調機工程車庫。試車線設置于車輛基地北側,長度為667 m,滿足列車60 km/h試車作業。車輛基地內設有環行運輸道路和消防道路,設出入口設兩處。
總圖布置緊湊,分區明顯,受地形限制,運用車庫采用盡端式布置,車輛轉線作業不如貫通式順暢。
蒙自北停車場地塊為長條不規則形狀,用地條件受到嚴格限制,無法布置環形股道,僅能按盡端式布置(圖4)。

圖4 蒙自北停車場總平面布置
根據用地條件,聯合車庫按盡端式布置于用地東部。為便于車輛換向,需考慮設置回轉線,由于場地長度和寬度受限,只能將其中2條停車線尾部連成燈泡線。洗車機庫設于入場線上。由于停車場西側地形較高,有利于布置廠前區,布置有綜合樓、食堂浴室公寓、汽車庫、雜品庫等。停車場內設有環行運輸道路和消防道路,設出入口2處。
總圖布置緊湊,分區明顯,運用車庫采用盡端式布置,車輛轉線作業不如貫通式順暢。
3.4.1 總平面布置方案一
如圖5所示,運用庫采用貫通式布置,庫兩端采用梳子道岔。洗車機庫設于運用庫南側,采用貫通式布置,入場洗車及出庫洗車工藝流程均順暢。運用庫與洗車庫之間布置汽車庫、備品庫、變電所。運用庫東北側布置廠前區,設置有綜合樓、食堂浴室公寓。停車場內設有環行運輸道路和消防道路,設出入口2處。

圖5 小寨村停車場總平面布置方案一
3.4.2 總平面布置方案二
如圖6所示,運用庫采用盡端式布置,運用庫外側設回轉線,用于車輛換向。洗車機庫設于咽喉區出入段線北側,洗車采用“八”字線布置。運用庫東北側布置廠前區,布置有綜合樓、食堂浴室公寓。停車場內設有環行運輸道路和消防道路,設出入口2處。

圖6 小寨村停車場總平面布置方案二
3.4.3 總平面布置方案比選
方案一列車出入場以及洗車作業流程更加順暢,人員作業功能分區明顯;停車場東側預留一定的發展用地,靈活性更高。方案二列車出入場工藝流程基本順暢,但洗車作業流程順暢程度比方案一稍差;停車場整體布置占地面積稍小,但沒有預留發展用地。綜合比選后,以總平面布置方案一為推薦方案(表4)。

表4 總平面布置方案比選
分析以上4個段場的分布和布置,有軌電車車輛段占地規模小,段內布置靈活多變。從本項目規劃層面來分析,車輛基地設置有優化空間,若建設時序與車輛基地布置匹配,則全線網可共享一座車輛段和一座停車場,能節約投資,減少占地。充分利用其地面公交化運行特點,車輛也更靈活地跨線運行。
(1)運用庫優先采用貫通式布置,設環形股道連接,車輛在段內形成環狀路徑,正反向均可出入庫,工藝流程順暢。環形股道與出入線T字連接,車輛正方向均可出入段,收發車靈活方便。無條件時運用庫按盡端式布置,并設車輛調頭線,便于車輛檢修隨時換向需求。
(2)洗車庫、上砂庫、鏇輪庫宜貫通式布置于運用庫旁,利用段內環形股道可實現入庫、出庫洗車上砂鏇輪作業,不影響出入段和出入庫。若受用地寬度限制洗車庫無法布置于運用庫旁,則應首選咽喉區貫通式布置。
(3)試車線長度需按最高速試驗設置長約800m,若無用地條件,可選取正線區間試車,但需保證試車區間全封閉為獨立路權。
(1)盡量整合、簡化廠房設置,提高臺位利用率。停車、列檢、三月檢整合為檢查庫,配套設施資源共享。
(2)檢修庫宜與檢查庫合建,充分利用段內環形股道布置。
(3)根據有軌電車的救援及正線養護特征,段內無需設置調機工程車庫,改為公鐵兩用車庫,通過公路直達現場作業。因正線為共享路權,槽型軌中時常會推積雜物,需配置軌道清掃車。
(4)鑒于有軌電車線路半徑小的特征,輪對磨耗相對較高,同時正線軌槽中的雜物對輪對的破壞,配置輪對動態檢測設備是很有必要的。可設置于車輛基地出入段線或車站進出站端。
(5)鑒于西南地區有軌電車線路坡度大的特征,車輛耗砂量較大,應配置固定上砂系統,提高補砂效率。
本文從蒙自現代有軌電車車輛段的主要功能、檢修制度、總圖布置、廠房設計等方面,提出總結和建議。現代有軌電車車輛段的設計應更加靈活,更加簡潔。希望本文能為后續有軌電車車輛基地的設計和運營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