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榮
(遼寧省交通規(guī)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遼寧沈陽 110166)
某橋跨徑布置為31+50+31=112m,橋面寬度為20.5 m。
上部結構為單箱多室箱梁,下部為獨柱花瓶墩。橋墩頂面尺寸為2.4 m×8 m,下部尺寸為2.4 m×4.5 m。墩頂設兩支座,支座間距為6 m。橋型布置見圖1。

(a)立面

(b)平面圖1 橋型布置
全橋共4個花瓶墩,在施工過程中發(fā)現(xiàn)墩頂跨中區(qū)域均出現(xiàn)沿順橋向墩頂面貫通,并沿墩側面向墩底延伸的U形裂縫,裂縫寬度從0.6~2 mm不等。經檢測,橋墩強度滿足設計要求,圖2為S10橋墩裂縫分布圖。

(a)S10橋墩北側立面裂縫分布(單位:cm)

(b)S10橋墩南側立面裂縫分布(單位:cm)

(c)S10橋墩頂面圖2 S10橋墩裂縫分布
根據上部計算結果,上部主梁恒載反力為12 590 kN;混凝土及防撞墻鋪裝反力為1 875 kN。
橋墩采用C40混凝土,彈性模量采用3.25×104MPa,泊松比為0.2,抗拉強度標準值2.4 MPa,抗拉強度設計值1.65 MPa;鋼絞線采用抗拉強度標準值1 860 MPa低松弛鋼絞線,彈性模型195 000 MPa,采用低回縮錨具。墩高按照8 m進行計算。
依據Midas FEA建立空間有限元模型模型,橋墩用實體單元模擬。邊界條件為墩底固結。計算模型見圖3。

圖3 加固前計算模型
計算結果如見圖4~圖10所示。

圖4 橋墩應力云

圖5 拉應力數值為4.2MPa等值面

圖6 拉應力數值為4.0MPa等值面

圖7 拉應力數值為0MPa等值面(等值面在跨中距梁頂1.8m左右)

圖8 拉應力數值為1.65MPa等值面(等值面在跨中距梁頂1.0m左右)

圖9 現(xiàn)狀拉應力數值為2.4MPa等值面(等值面在跨中距梁頂0.6m左右)

圖10 現(xiàn)狀拉應力數值為4.6MPa等值面
從圖4~圖9可以看出,主梁墩頂兩支座之間區(qū)域出現(xiàn)較大面積受拉區(qū)域,橋墩最大拉應力為 4.2 MPa,最大拉應力出現(xiàn)在距離墩橫橫橋向外側2.4 m處,支座間墩頂其他區(qū)域最大拉應力也達到了4.0 MPa左右,拉應力遠遠大于C40混凝土抗拉強度標準值2.4 MPa;從圖8可以看出,跨中距墩頂1.0 m高度范圍內拉應力數值均超出C40混凝土抗拉強度設計值1.65 MPa,從圖9可以看出跨中距墩頂0.6 m高度范圍內拉應力數值均超出C40混凝土抗拉強度標準值2.4 MPa;從圖10可以看出最大壓應力出現(xiàn)在支座正下方橋墩外側面,壓應力最大數值為4.7 MPa,遠遠小于混凝土抗壓橋墩。
根據受力分析結果,本橋在墩頂兩支座區(qū)域存在較大的拉應力。名義最大拉應力為4.2 MPa,墩頂僅僅配置直徑12 mm、間距為100 mm的防裂鋼筋網,本橋墩頂受拉鋼筋配置不足,導致拉應力超過混凝土抗拉強度,混凝土開裂。
依據設計單位推薦的加固方案,選取墩頂體外預應力鋼絞線方案進行計算分析。墩頂橫橋向布置8φs15.2-12長鋼束,鋼束錨固與鋼錨梁上。墩頂截面厚度方向增大35 cm,寬度方向增大100 cm以布置鋼絞線。在增加混凝土表面設置直徑25 mm,間距100 mm鋼筋網。加固方案如圖11所示。
從圖12~圖13可以看出,運營后,除鋼束錨后局部應力外,橋墩橫橋向正截面最大拉應力0.5 MPa,滿足規(guī)范要求。
按照新的《鋼筋混凝土和預應力混凝土規(guī)范》(總校稿),對拉桿進行計算(表1)。

表1 拉桿計算
目前配鋼束為8x12=96根,滿足規(guī)范要求。
荷載組合數值見表2。

(a) 立面(橫橋向)

(b) 側面(縱橋向)

(c) 墩頂平面圖11 加固鋼束布置

圖12 標準組合橋墩橫橋向正截面應力云

圖13 標準組合拉應力數值為0.5MPa等值面

表2 荷載組合數值
橋墩承載能力為[Nd]=183050.3kN,[Md]=413691.8kN,彎矩較小,未出現(xiàn)裂縫。
(1)加固前橋墩墩頂拉應力較大,超出混凝土抗拉強度值。
(2)加固后,營運狀態(tài),橋墩最大拉應力為0.5 MPa,滿足規(guī)范要求。
(3)本橋計算模型是基于低回縮錨具,回縮值假定為2 mm進行計算,如果采用正常錨具,由于預應力鋼束較短,損失較大,混凝土拉應力數值將顯著增加。建議采用低回縮錨具。
(4)花瓶墩設計時應加強墩頂受力檢算,支座間距較大時應該設計足夠的墩頂抗拉鋼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