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慶,蔣曉洪
(中國五冶集團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63)
南充博物館為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建設內容主要包括藏品用房、陳列展覽用房、技術及管理用房、觀眾服務設施用房以及設備配置等,項目占地面積為38 119 m2,建筑面積為49 157 m2(圖1、圖2)。

圖1 建筑整體效果

圖2 鋼結構整體效果
地上四層,地下一層,地下局部設有夾層,采用鋼筋混凝土筒體-鋼桁架-鋼筋混凝土框架組成的混合結構體系,建筑高度31.2 m。
二層設有局部懸挑桁架;三層樓面以上由4個鋼筋混凝土筒體支承八榀主鋼桁架形成的屋蓋鋼結構,鋼結構部分樓板為鋼筋桁架式組合樓承板。
核心筒共計有4個,采用型鋼混凝土結構,核心筒鋼柱采用口400×400×50箱型鋼骨柱,材質Q345B,鋼骨柱外裹C40混凝土。
鋼屋蓋總重量約7 800 t,采用地面整體拼裝,4個核心筒頂設置32臺350 t千斤頂計算機控制液壓整體提升的施工方式,提升合龍焊接完成后,同步卸載(圖3、圖4)。

圖3 施工效果

圖4 施工實照
經對施工狀態下結構受力體系進行計算機模擬分析,各個核心筒之間相互影響較小,為縮短工期節約人工,在完成一個塔樓焊接、卸載、拆除的全部工作后,再進行下一個塔樓施工,總體順序按照2號核心筒→3號核心筒→4號核心筒→1號核心筒的順序(圖5)。

圖5 卸載順序
經計算桁架設計狀態,桁架斷面位置豎向力由上弦桿、下弦桿各承載約8 %,斜腹桿承載85 %,因此卸載時按照以上比例進行(表1)。

表1 卸載流程
提升過程中,下錨點設置在桁架上弦,首先對口下弦桿,利于第二步上弦桿對口調整,反之則不便調整。桁架斷面豎向力主要通過斜腹桿傳遞,最后連接斜腹桿,并全部卸載,有利于接近設計狀態。
采用Sap2000程序的空間桿系有限元方法計算。桁架結構采用Frame單元,荷載作用點(鉸接或剛接節點)到截面形心的偏心采用剛臂(剛體約束)模擬。結構重量采用分段計算。整體模型如圖6所示。計算結果如圖7~圖12所示。

圖6 整體模型

圖7 鋼絞線各階段載荷曲線

圖8 上弦桿各階段載荷曲線

圖9 下弦桿各階段載荷曲線

圖10 腹桿各階段載荷曲線

圖11 加固桁架各階段變形曲線

圖12 卸載過程中結構應力情況
經計算,卸載過程中結構應力滿足要求,應力比較大的20根桿件均為臨時構造(表2)。整體計算滿足受力及變形要求,整個過程安全可控。
(1)卸載前應進行詳細的卸載分析計算,根據卸載方案進行卸載工作。
(2)卸載前應進行卸載過程的模擬培訓工作,確保卸載過程中的同步性。
(3)卸載前應完成主體結構所有構件安裝工作,主體結構的所有焊接工作,需探傷檢測的部位已全部通過自檢和第三方檢測并已全部合格,具備上述條件后,方可進行卸載。
(4)卸載過程中,要求做到設計統一、組織機構統一、監測統一和卸載工具統一,確保卸載安全。
(5)卸載過程中,應有可靠的測量測控措施對卸載工作進行監控,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各支撐點的卸載位移量;并應采取可行的措施消除水平位移的累積,確保卸載安全。
(6)卸載是一個復雜的過程,為了保證結構體系的安全、平穩過渡,必須建立嚴格的組織管理體系。組織體系中設置一位總指揮,負責工程全面的卸載過程的指揮與協調;兩個副總指揮及若干作業組長,負責卸載過程的實施及監控,每個班子都要設監測人員、安全員、協調與監視人員、指揮與調度員,下設作業隊。
(7)卸載完成后提升支架、加固桁架在確認結構滿足使用及設計、規范的安全狀態下拆除。
為了保證提升過程中結構的變形可控、對口焊接精度符合要求,加固桁架剛度較大。在完成上、下弦桿焊接后,主桁架載荷仍通過加固桁架上、下弦桿傳力,原設計主桁架上、下弦結構內力較小。因此加固桁架的拆除與一般臨時結構拆除不同,這個過程是重要的受力轉換過程,會很大地影響最終狀態與設計狀態的符合,不符合要求的拆除程序甚至可能導致結構安全隱患。

表2 應力最大桿件統計
(1)拆除前檢查各個焊接位置強度是否達到要求。
(2)1、2、3、4四個塔樓同步割除加固桁架ABCD面上弦桿;要求事先通過培訓,保證16名焊工割除速度基本一致,割除位置位于桁架上弦桿正中,按照上翼緣→腹板→下翼緣順序進行割除。
(3)1、2、3、4四個塔樓同步割除加固桁架ABCD面下弦桿,要求同上。
(4)1、2、3、4四個塔樓同步割除加固桁架ABBCCDDA面上弦桿,要求同上。
(5)1、2、3、4四個塔樓同步割除加固桁架ABBCCDDA面下弦桿,要求同上。
(6)割除其余構件,拆除提升支架。
南充市博物館鋼結構自重大,鋼桁架屋蓋造型復雜,運用同步提升多點同步卸載確保原結構的安全性、可靠性。施工全過程采用計算機仿真模擬計術,運用于工程實際施工過程中。成功使原結構卸載完成后最終狀態和設計狀態相符合,為以后類似工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