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茜 宋文芳



在我圍廣袤的大地上,黑龍汀省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祖國的北疆。
在黑龍江的綠水青山間,蘊藏著珍貴而豐富的北藥資源。
在投身黑龍汀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建設者中,有一位女性,她以科技創新為先導,帶領團隊,擎起北藥開發的大旗!
她就是王偉明,一個普普通通的名字,普通到上百度隨意搜一下,怕也不止有幾十位,但都以男性居多。
但她又是那么不普通,她現任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副院長、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國家衛生部臨床藥學重點專科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藥藥劑學科帶頭人,國家“萬人訃劃”百干萬工程領軍人才,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享受國家級政府特殊津貼。
“短板板攻堅爭先突破,前沿探索爭相領跑,轉化創業爭當先鋒,普及服務爭作貢獻。”這句評語是對王偉明最貼切的肯定和稱贊。
2017年7月15日,在黑龍江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八次代表大會開幕式上,王偉明等22名科技工作者獲得了“黑龍江省優秀科技工作者”稱號。這些可敬的科技工作者緊緊同繞國家和省重大戰略需求,響向應科技工作者開展“創新爭先行動”的號召,為龍江的振興勇擔創新驅動發展重任,在各自領域取得了助推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性成果,為龍江大地的振興和發展作山出了重要貢獻。
黑龍江省是中藥資源的大省,北藥資源蘊藏量豐富。多年來,黑龍江省十分注重北藥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并將其列為重點發展戰略。依托中醫藥科學院技術力量,黑龍汀省先后組建第一個現代化中試基地一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劑型改革基地,即中藥多途徑給藥劑型創新開發平臺。從而具備5種給藥途徑、20種劑型的研發和中試生產能力,有力提升了黑龍江省醫藥行業整體競爭力。
王偉明和團隊成員在中藥新產品的開發上,始終以市場為導向,針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以及病原微生物感染等重大傳染性疾病,發揮刺五加、青龍衣、滿山紅、黃芪、防風等道地藥材資源優勢,研制出30余種中藥新藥和保健品投放市場。
王偉明因此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黑龍江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黑龍江省技術發明一等獎2項,16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發明專利。她作為中國民主促進會黑龍江省委員會副主委,光榮地成為2018年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的一員。
用創新成果推動中藥產業化進程
上世紀80年代,注射用雙黃連水針劑,對缺乏安全有效治療藥物的小兒病毒性肺炎,有確切的療效,但南于當時工藝制備的水針劑穩定性差,有安全隱患,無法得到廣泛應用。針對這個問題,王偉明通過反復試驗,成功將噴霧干燥及冷凍干燥技術等中藥生產的關鍵共性技術,應用于“注射用雙黃連粉針劑”的生產,使“注射用雙黃連粉針劑”成為我國第一種可工業化大生產的中藥粉針劑,該項曰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這一技術在中藥粉針劑中得到廣泛應用,推動了中藥粉針劑的大量問世。2008年該技術被評為黑龍汀省改革開放30年“十大科技成果”之一。
青龍衣為胡桃科植物核桃的未成熟果實的外果皮,民問多用于治療惡性腫瘤及其所致疼痛。從2000年開始,王偉明對黑龍汀省道地藥材青龍衣進行了大量植物化學研究,結合生物炮制技術,促進毒性成分轉化,達到減毒增效之目的。針對中晚期胃癌開發了治療型的中藥新藥—一復方青龍衣膠囊,攻克了青龍衣毒性大及有效成分穩定性差的兩大技術難點,在首批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資助下,完成了新藥臨床前研究,制訂了北青龍衣藥材地方標準及飲片炮制規范,使青龍衣這味藥材走山深山,走進市場。
面對支原體肺炎發病率高、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副作用大,且一日耐藥,則無藥可用的情況,王偉明及其科研團隊對100多種中藥,采用譜效學的手段進行抗支原體高通量篩選,歷經十多年研制出了第一個國家批準進入臨床觀察治療兒童支原體肺炎的中藥制劑——芩百清肺濃縮丸。由國家食食品和藥頻監督管理局指定的8家藥物臨床試驗,歷時6年完成的上千例臨床試驗表明:芩百組痊愈率、顯效率均高于阿奇霉素組10%以上,與阿奇霉素比較,起效快,改善癥狀顯著。由此此改變了中藥治緩不治急的短板。
在科研成果的轉化方面,王偉明注重產學研結合,取得了多項成績。“注射用雙黃連粉針劑”轉讓給哈藥集團中藥二廠,給企業帶來了40多億元的銷售額。迄今為止,在已經轉化的17項科研成果中,為企業帶來直接產業化效益多達50億元,推動了黑龍江省醫藥科技的產業化進程,提高了黑龍江省甚至全國中藥產業化的知名度。王偉明當之無愧地摘得了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獎這一榮譽。
探尋黑龍江北藥資源 開發北藥大健康產品
作為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重點省份,黑龍江省承擔了40個試點市、縣、區野生及栽培中藥材資源調查工作。
黑龍汀省野生中藥材資源地帶豐富,藥材資源蓄積量大,種群分布集中。據統計,全省共有動植物藥材856種,可作為商品的有405種,總蘊藏量達60多億公斤。其中具有黑龍汀省資源和生態優勢的道地藥材如防風、龍膽草、人參、鹿茸、北五味了、刺五加、黃芪等達20多種,在全國有很大的影響。
作為全國第四次中藥資源普查(試點)工作黑龍江省辦公室主任,截罕到2017年12月30日,王偉明帶領黑龍江40個縣普查隊調查代表區域204個,收集了臘葉標本數18020份,照片數量367111張,并編寫了《中國中藥資源大典(黑龍江省分卷)》大綱,出版專著3部;建立省級中藥資源標本館1座,縣級標本館3座;建立3個中藥資源動態監測站,收集了區域內資源種類、分布、數量、流通量和價格等信息。這些對于了解黑龍江中藥資源情況,促進北藥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人類疾病譜的變化,疾病防控觀念已從“治已病”為主前移到“治未病”和養生保健,從“被動醫療”轉向“主動健康”,大健康產業已上升到國家的戰略高度。
2015年,王偉明依托黑龍江省生物工程研究中心的技術力量,以黑龍江省小粒黃豆為原料,采用專利矯味技術,研發出第一代產品—脫味納豆,具有蛋白含量高、溶栓降脂活性好等優勢。隨后,在圍家中醫藥行業專項支持下研發山第二代產品功能型豆豉。在此基礎上,以黑河小粒黃豆與馳名中外的人參為基質開發了第三代產品復合型豆豉—“參豉”,采用優勢菌種發酵,實現了人參皂苷體外生物轉化,改善了人參皂苷體內生物利用度極低,進一步提升豆豉的營養保健功能,改善虛者“體虛不受補”的營養狀況。
作為農業部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十三五”新增崗位科學家,王偉明主任及其團隊以中藥材綜合利用與深加工為日標,以中藥材非傳統應用和非藥用部位綜合利用為主要任務,以脫味納豆、功能型豆豉、參豉發酵提取物為主要原料,配伍北藥及食用真菌,針對高血糖、高血脂、胃腸功能紊亂、灑精性肝損傷、睡眠障礙等高發人群,研發了60余款保健食品及藥食同源食品,也開發了一批大健康日化產品。
為加快促進科研成果走向市場,王偉明帶領黑龍江省中醫藥科學院科技人員創辦了集大健康產業研發、生產與銷售為一體的黑龍江省祖研大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在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的同時,促進“北藥南用工程”實施,促進大豆、玉米須、北藥、林菌、林果資源的深度開發,提高附加值,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桃李花開 為中醫藥科研事業培育未來棟梁
王偉明作為國家重點專科、國家中醫管理局和黑龍江省重點學科帶頭人,先后承擔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黑龍江省科技攻關、黑龍汀省發改委、黑龍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黑龍江省自然基金等20余項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科研專項。
作為博士生導師及博士后合作導師,長期指導學生課題研究工作。為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中藥研究專門人才,她著重進行了中醫藥整體系統思維和中藥研發科研能力教學的改革,從硬件到軟件,從教材到實訓,都卓有成效。通過她的努力,在學科建設和教學設施、教學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顯進步。學科獲得了中藥學一級學科、中藥制藥專業學位授權。王偉明現已培養出研究生60余名,在國內外期刊上發表論文200余篇。畢業工作的研究生,大多數也已成為所在單位的科技骨干,有的已經成為相關的科技領軍人才。她的科研團隊活躍在科研第一線,是黑龍汀中醫藥領域里的一支朝氣蓬勃,富有創新開拓精神的生力軍。
“作為一名中醫藥研究者,穿越歷史的長河,與先人對話,為古老中醫注入嶄新的科技活力,服務當前,使命重大。多年來,在研發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研發了多項中藥新產品,取得多項成績,深知這些成果的取得靠的是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未來一定為北藥資源的開發不斷努力,助力黑龍江省中藥現代化發展。”王偉明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