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乾
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很多人利用閑暇時間加入到運動行列中來,但骨折的人也越來越多。堅硬的骨骼愈合時間長,對人體生理干擾較大。戰國名醫扁鵲曾說過:“為醫者,當洞察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后用藥。”由此可見,合理的飲食調配不僅能保證臟腑功能正常,維護人體健康,而且能調治疾病,達到補益氣血、強身健骨的作用。
食物與藥物相似,其自身也有四氣五味,可對人體的寒熱虛實、陰陽平衡進行調整,既能維護身體的生長發育與各種生理功能,又能算得上一種治病防病的重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飲食安排來調理機體,可以減輕骨折患者的痛苦,促進骨折部位的愈合康復。
絕大部分骨折病人不伴有內臟損傷,但由于經歷了創傷或手術打擊,終日臥床,運動減少,原先的生活節律被打亂,往往食欲下降,不想吃東西。老年患者、體質較弱或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更容易發生,受傷或手術后短時期內尤為明顯。在心理護理的基礎上,要在飲食上多下功夫。做到營養豐富,色香味俱佳,能刺激食欲。手臂活動不便的要喂飯。適當多吃一些辣椒、西紅柿、莧菜、蘿卜等維生素C含量豐富的蔬菜,以促進骨痂生長和傷口愈合。
骨骼主要由有機物和無機物所構成。無機物中占比例最高的是鈣。人體內99%的鈣集中在骨骼內。有人認為骨折患者多吃些鈣質,可以加快愈合;也有人認為,骨頭湯不宜吃,吃了反而對愈合不利。其實根據醫療經驗或實驗研究,未發現骨折傷員需要額外補充鈣質的證據。然而骨頭湯營養豐富,既含蛋白又含鈣質,不會成為骨折愈合的障礙,作為價廉物美的一般食物,并非不可食用。但有一點是肯定的,老年人因骨質疏松發生骨折,在治療骨折的同時必須積極補鈣,同時還要補充維生素D,以協助吸收。
據最新研究,骨折患者可能需要補充鋅、鐵、錳等微量元素。這幾種微量元素,有的參與組成人體代謝活動中的酶,有的是合成骨膠原和肌紅蛋白的原料。經測定,骨折后病人體內這種微量元素的血清濃度均明顯下降。因此,如果在骨折早期適當予以補充,可能有利于愈合。動物肝臟、海產品、黃豆、葵花子、蘑菇中含鋅較多;動物肝臟、雞蛋、豆類、綠葉蔬菜、小麥、面包中含鐵較多;麥片、芥菜、蛋黃、乳酪中含錳較多。
骨折早期因憂思少動,氣機郁滯,無力推運,常有大便秘結,臥床病人更多見。宜多食含纖維素多的蔬菜,吃些香蕉、蜂蜜等促進排便的食物。必要時服用通便藥物,如麻仁丸6~9克,每日1次或2次;或液體石蠟20~30毫升,每晚1次。臥床病人易發生尿路感染和尿路結石,宜適當多飲水利尿。
骨折中期,瘀腫大部分吸收,此期治療以和營止痛、祛瘀生新、接骨續筋為主。飲食上由清淡轉為適當的高營養補充,以滿足骨痂生長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譜上加以骨頭湯、出七煲雞、動物肝臟之類,以補給更多的維生素A、維生素D、鈣及蛋白質。食療可用當歸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新鮮豬排或牛排骨250克,燉煮1小時以上,湯肉共進,連用2周。
骨折后期,骨折部位腫脹基本吸收,已經開始有骨痂生長。治療宜補,通過補益肝腎氣血,以促進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絡,使骨折部的鄰近關節能自由靈活運動,恢復功能。飲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譜可配以老母雞湯、豬骨湯、羊骨湯、燉甲魚等,能飲酒者可選用杜仲骨碎補酒、雞血藤酒等。食療可用枸杞子10克,骨碎補15克,續斷10克,薏苡仁50克。將骨碎補與續斷先煎去渣,再入余2味煮粥進食。每日1次,7天為1療程。每1療程間隔3~5天,可用3~4個療程。
骨折病人不必“忌口”,對飲食沒有什么特殊限制,但有一點要特別指出,就是不要吸煙。科學家們發現,吸煙可影響骨折愈合。通過X射線監測,了解骨折病人手術后新骨生長情況,發現吸煙者生長1厘米新骨平均2.98個月,而不吸煙者只需2.32個月,戒煙者則約需2.72個月。科學家認為,在香煙所含的數千種有害物質中,尼古丁在影響骨愈合中起關鍵作用,它能顯著降低人體組織的氧含量,削弱了機體制造膠原的能力,而膠原是一種對于新骨形成頗有用的蛋白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