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丹萍
摘要:花溪區久安鄉位于花溪區西北部,海拔在1090~1402米之間,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云霧多,雨量充沛,具有較明顯高原氣候特點,有著悠久的產茶歷史,先后被評為“中國高原古茶樹之鄉”、“貴州十大最美茶鄉”、“貴州十大茶旅目的地”、“貴州省生態鄉鎮”等。2015年以久安古茶樹為主的“花溪區古茶樹和茶文化系統”被農業部評為“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本文通過不同角度進一步了解久安古茶的來源、人文歷史及發展,為久安古茶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久安;古茶;人文
l 久安鄉古茶樹現狀
久安鄉至今還完好的保留著數以萬計的古茶樹,在這個“茶樹群王國”里,分布著的具有保護價值的古茶樹54000多株,平均樹齡大約有五六百年。珍稀的古茶樹資源是一個巨大的無形資產,已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個增長點,成為區域經濟的形象名片。
久安鄉古茶樹主要分布在久安、小山、打通、拐耳、雪廠等5個行政村內,其中久安、打通分布較為密集。2011年初以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研究員虞富蓮為組長的國內知名專家組,對久安古茶樹進行鑒定并得出“久安古茶樹是目前圈內已發現的最古老最大的栽培型灌木中小葉種茶樹”的權威結論,是珍稀古茶樹資源,具有重要的利用和研究價值。意識到這批古茶樹的珍貴價值后,貴州貴茶有限公司對其采取了全面的保護措施,并對每一株茶樹進行了衛星定位,分別辦理“身份證”——林權證。如今久安鄉登記造冊并衛星定位的古茶樹共有5.4萬多株,最小一撥的年齡都在四百歲左右。樹冠最大的一棵古茶覆蓋了三間房子,遮蔽了70多平方米。
2 久安古茶樹的起源
2.1 從自然環境來看。
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久安鄉全年雨量充足,尤其在春茶采摘前的一段時間,幾乎每天都是淅淅瀝瀝的小雨。年降雨量1000~1100毫米,無霜期260天左右,是茶葉生長茂盛的最主要條件。
從地形上看,全鄉地形多為山地,海拔在1090~1402米之間,破土多,壩子少。這一海拔正適合“高山云霧茶”的生長環境。太陽總輻射熱量3768.12光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時數1200~1300小時。
從水質來看,久安鄉地處阿哈水庫上游,全鄉屬阿哈水庫流域一、二類保護區。
從土壤成分看,久安鄉80%的土壤為硅鋁黃壤,茶樹是一種耐鋁性的作物,鋁有促進茶樹生長的作J{{。
2.2 從史料記載來看
《貴州志》里曾有“煤炭窯”茶葉上貢朝廷的記載。久安鄉茶葉種植主要集中在小山村、久安村、鞏固村、打通村及雪廠村,這片區域因開采煤礦而得名“煤炭窯”。
據記載,久安“煤炭窯”茶葉曾在明朝永樂年間由時任貴州巡撫的江東之發現。明朝永樂十一年(1413年),貴州才正式成為一個行省,隨著大規模的移民進入貴州,除了帶來外地的農耕技術以外,也把長江中下游一帶先進的種茶技術和制茶方法傳到了貴州,其“水有三江水,茶有煤山茶,壺內涌出花,大哥來到處,小弟倒杯茶”的說法廣為流傳。
民國時期,久安茶在貴州的茶葉市場上頗有名氣,貴陽市的老主顧們都知道“煤山出好茶”,茶水爽滑醇香,夏能解暑,冬能驅寒。從久安古茶樹的分布來看也說明當初是人工栽培的,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風、鳥等外力的傳播,形成不規律分布,才有了今天的數量。
當然,也有民間關于古茶樹來歷的傳說,一是來自寺廟(馬王廟)僧侶的栽培,有很多的寺廟周邊都種有茶樹,因為和尚要念經、打禪,茶葉有替身的效果。二是傳統的飲茶習慣,當地居民為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而種植的,是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的表現,無論哪種傳說,都賦予了古茶樹神圣的信仰空間地位和較高等級的地域行政空間地位。
2.3 從物質遺存來看
從物質流通的角度來看,發現這一批古茶樹的花溪區久安鄉至今尚留存著古驛道,久安曾今是上云南下四川的交通要道之一,其沿線及周邊地域的各民族互動頻繁,留下了厚重而多樣的歷史文化沉淀。
3 久安古茶的文化特征
3.1 依托于古茶樹所涵蓋的久安節慶習俗文化。春節、苗族三月三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這幾個節日主要是久安鄉農民的重要節日,在節日到來時,家家戶戶都會喜慶洋溢,鞭炮與鑼鼓齊鳴,共同迎接節日的到來。此外最重要的就是在節慶習俗的那天,所有的親朋好友都會聚集在一塊,主人會將從古茶樹上采摘下來的茶葉進行沖泡,每人喝上一杯飄著淡淡清香的茶葉。品茶之后則是聚餐、飲茶。茶文化已經融人了當地農民生活方方面面。
3.2 古茶樹所衍生出來的飲食文化。茶糕是用茶樹身上的茶果熬制而成。在六七月份的時候去山上摘取古茶樹身上的茶果,然后放到瓶子里蒸一遍,冉倒出冷卻后放進鍋里,加水熬制。就像熬麥芽糖一樣,要掌握好火候,一直到茶果熬成了稠狀,再盛出來冷卻,然后曬十或是用火烤干,就做成茶糕了。曬干以后是硬塊狀,要喝茶的時候就掰一小塊放進茶杯,倒上開水一沖就可以喝了。在西南這樣的產茶區引用這種塊狀的“茶糕”,則極有可能唐宋時期飲茶習俗的遺風了。
4 結語
久安古茶樹鮮活的生命力從明朝一直延續到今天,它是花溪地區各族群祖先們留給子孫的一種“遺產”。古茶樹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地方歷史、當地人的記憶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使古茶樹有了獨立的生命及其獨特的價值。理解歷史才能展望未來,本文通過淺談久安古茶的人文歷史及發展,向更多的人展示向外界展示了久安古茶樹稀有資源及古茶文化,提高花溪區久安茶的知名度和經濟效益,推動久安古茶未來的發展。
參考文獻:
[1]肖坤冰.人行草木間[M].貴州出版集團貴州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