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根 羅興紅 馮春水 柳輝林
摘要:開展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是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是提升病蟲害防控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徑,瀏陽市目前開展病蟲害綠色防控的面積達到10666hm2,分布在主要的糧食生產鄉鎮,通過示范,實現以點帶面,有效的減少了農藥使用量,保護了糧食生產安全、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安全。筆者以瀏陽市小河鄉開展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為例,分析防控效果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提出加快推進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的對策。
關鍵詞: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防控技術
近年來,由于受全球氣候變暖和復雜自然地理條件以及種植結構多樣性等因素影響,水稻病蟲草害危害頻繁發生,個別種植戶片面追求經濟利益,忽視產品內在質量安全,已經嚴重威脅到糧食生產安全。隨著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對單純追求農產品數量的需要轉為更加注重質量的需求,優質商品大米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生產者通過采用生物共生、物理調控等綠色防控措施,生產健康營養、質量安全的稻米,既是自身需要,也是市場需求,更是新時代下鄉鎮農業科技人員面臨的一個嶄新課題。為加快推進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可持續發展,現對小河鄉實施水稻綠色防控技術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對今后如何發展進行探討,希望能為有關政府部門提供參考。
1 小河鄉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的現狀
瀏陽市小河鄉位于湘贛邊界,瀏陽市東北部,與江西省萬載縣毗鄰,地處羅宵山脈北側余脈,境內多丘陵少平原,平地海拔180m.東南西三側均被平均海拔500m—700m以上高山阻隔??偯娣el0950h㎡,山林面積8133hm2,耕地面積l313h㎡。森林覆蓋率達65%以上,最高海拔884.3m.最低海拔172m,立體氣候突出,屬典型的原生態山區農業鄉鎮,有“深山有好水,好水出好米”稱號。從2005年起成為長沙市株樹橋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是長沙市株樹橋水庫主要水源地,并于2014年擠身大圍山國家森林公園“一園四鎮”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體系。
1.l種植結構多元化,病蟲害多發重發
2017年水稻直播面積達到421.50hm2,烤煙、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241.30h㎡。由于種植結構的復雜多樣化,導致水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粘蟲以及稻田雜草等病蟲草害呈現出多發、重發態勢。
1.2 農藥使用不科學,防治效果不理想
近年來,直播田雜草種群發生變化,數量增多,人工除草難、單一制劑防治效果不理想。特別是千金子一茬接一茬發生,為減少雜草對水稻的影響,農戶逐漸加大除草劑的用量。另外,農民在病蟲害防治上普遍存在選擇藥劑不對路、防治時間不及時、防治方法不正確等現象,給土壤和水質環境帶來嚴重損害,也給糧食安全敲響了警鐘。
1.3 化肥過量使用,綠色防控壓力大
隨著耕作方式的改變,使用化肥已經成為農業生產中必不可少的肥料。長期過量使用化學肥料造成農田土壤板結、土壤養分流失和微量元素缺失。不僅水稻產量降低,品質也逐漸下降。當前水稻化肥使用量為600kg/h㎡,是發達國家警戒線的2.67倍。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綠色防控壓力加大。
2 小河鄉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的主要做法
借助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的成功經驗,從2014年起在瀏陽市建華種植專業合作社開展33.5hm2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推進技術:2017年又成功開展了200 h㎡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以及20h㎡稻鴨生態共育示范和l2h㎡“中稻一再生稻”示范。示范推廣均達到比較理想的效果,其主要做法如下:
2.1 稻田深水滅蛹
在螟蟲越冬代化蛹高峰期4月5日前,翻耕冬閑田、綠肥田,灌深水浸漚,使螟蟲不能正?;?,達到殺蛹除蟲,降低螟蟲的發生基數。冬種田在收割后及時翻耕,灌水漚田5—7d并及時打撈田間漂浮浪渣,集中用生石灰堆漚,徹底清除蟲蛹。
2.2 稻鴨共育
水稻移栽返青后至始穗期,田間放養15—20日齡綠頭野鴨195只/h㎡,在水稻始穗期將鴨子收回。利用鴨子在稻叢中穿梭,啄食二化螟、三化螟和稻飛虱等害蟲,同時由于小鴨在田間頻繁活動,雜草發生額減少75.8%。田間通風透光良好,水、肥、氣、熱協調,稻株生長健壯,稻谷籽粒飽滿。通過稻鴨共育,水稻全季生育期基本上不施用任何化學農藥,不僅螟蟲、稻瘟病和紋枯病等病蟲減輕危害,鴨子也成長迅速。
2.3 性誘劑除蟲
應用人工合成的昆蟲性誘劑,吸引同種昆蟲尋求交配的雄蛾,將雄性昆蟲誘殺,斷絕其交配。安放性誘劑數量為50個/h㎡.可減少75%的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等害蟲發生量。
2.4 燈光誘蟲
利用昆蟲的趨光特性,將頻振式殺蟲燈吊掛在稻田田埂固定的支架上,每晚18時~次日清晨3時開燈發出波光,引誘昆蟲前來,最多時誘到飛蛾17只/晚。
2.5 調整耕作方式
泰優390作中稻一再生稻栽培,頭季產量7969.5kg/h㎡,再生季產量2517.75kg/h㎡,再生季化肥和農藥使用量明顯少于一季中稻,且米質優,又減少了翻耕等機械作業,既降低農業生產成本,又減輕環境污染。
3 小河鄉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存在的問題
3.1 自然環境因素制約
小河現轄5個自然村,有4030戶,14612人,平均每1h㎡居住0.36戶,呈分散型居?。壕硟壬蕉嗔謴V,森林資源豐富,害蟲寄主作物廣,蟲源種類多,不利于集中開展綠色防控。
3.2 農民認識存在差異
近年來,雖然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迅猛,注冊登記86家,從業人員326人,其中從事水稻種植75家,常年種植面積293.2hm2,僅占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l1.1%:種植2h㎡以上的大戶32戶,占2.4%:單個農戶種植面積占86.5%。由于存在較多的散戶種植,少數農戶愿意采用綠色防控生產技術,而絕大多數農戶在等待觀望之中,思想上難形成統一的認識。同時農民的整體素質較低,科技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事物、新技術慢,觀念淡薄,也制約了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
3.3 投入成本相對較高
綠色防控需頻振式殺蟲燈(按五年折舊)、昆蟲性誘劑和誘捕器等器材費1890元/h㎡,深耕、灌水滅蛹、打撈浪渣以及安裝殺蟲燈和誘捕器等人工費1200元/h㎡,合計3090元/h㎡。而常規病蟲害防治僅需藥劑投入和施藥器械及人工成本1125元/h㎡。兩者對比,綠色防控比常規防治多投入1965元,h㎡。
3.4 政府投入支持不夠
綠色防控是一項周期長、投入較大的產業。雖然政府重視綠色防控發展并給予一定的支持。但從總體上來看,政府在蔬菜、烤煙產業基地建設給予專項扶持資金較大,而對于水稻綠色防控新技術推廣投入沒有形成長效機制。政府側重于在糧食主產地給予支持,對偏遠山區的支持仍然有限,難以統籌。
3.5 價格優勢不夠明顯
在當前一家一戶種植為主的經營模式下,小型大米加工廠設備簡單,僅為滿足于農民的日常生活所需,這些個體加工廠是小河鄉大米加工的主要力量,多采用散裝包裝:而大米加工企業規模小,年加工大米220t,因包裝簡陋,產品未能進入大型商超銷售,市場占有份額小,難以形成規?;⒓s化經營。農戶也很難有足夠的資金實力介入流通環節,打造專有品牌,僅靠收儲企業收購余糧,充當整個農業產業鏈的低端生產者角色,不能體現出價格優勢。
4 加快推進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的對策
4.1 爭取政府重視,加大資金投入
農業部2015年全國農作物病蟲綠色防控工作會議指出,建立“政府扶持、部門服務、企業投入、農民參與”的長效機制,示范引領綠色防控技術推廣應用,推進農藥減量增效、病蟲可持續治理的方針?,F今,綠色生態防控建設正處于建設初期,農戶沒有較大資金投入建設,只有依賴國家補貼來支撐。政府資金投入是確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建設最為有力的支撐,能夠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各級政府要整合涉農資金重點向農業專業合作社、病蟲害統防統治組織、種糧大戶傾斜,為防治組織及示范點免費或補貼采購綠色防控設備以及加大政策性保險,相關部門也要在一定程度上給予經濟支持。
4.2 加強宣傳教育,增強防控意識
水稻綠色生態防控建設起步較晚,資金不暢,宣傳不夠,防控意識淡薄,對農業污染、防控意義認識存在嚴重不足。但綠色防控具有十分顯著經濟、生態、社會效益,有明顯的省本、增效、控害的效果,農戶不僅能夠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也是保障稻谷產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是利人又利己的大好事。因此,必須加大宣傳力度,以提高農戶的環境保護意識和綠色防控的認識。充分利用各種渠道,采取培訓班、講座、宣傳冊等多種形式,對近年來因農產品質量安全而引起的重大事故,開展警示教育,提醒農戶食品安全無小事,進一步增強生產者的憂患意識和責任感。通過宣傳教育,提高農戶參與度,真正實現綠色防控全社會參與。
4.3 開展技術培訓,提升農民技能
各級政府要統籌農民培訓、移民后扶、扶貧開發、農業技術推廣等涉農資金,建立培訓機制。爭取2—3年對技術人員和農戶開展一次技術輪訓,使他們人人能正確識別水稻常見的病蟲害、熟練掌握綠色防控實用技術、能獨自使用先進植保器械,為搞好病蟲害綠色防控提供技術保障。
4.4 加強隊伍建設,擴大示范影響
鄉鎮農業技術人員深入鄉村一線,立足農村實際和農民需要,深受農民歡迎,是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術隊伍,能夠滿足農業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服務的需要。
4.4.1 繼續實施農技人員學歷提升計劃,力爭3—5年農技人員擁有農業相關專業??苹虮究埔陨衔幕?/p>
4.4.2 依托湖南農業大學、湖南農業科學院等涉農院所,培養農技員的實踐應用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技術推廣能力。
4.4.3 充分發揮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以示范基地為載體,利用“農民專家”、“種植能手”和代表人物的影響,通過聽介紹、看現場,用看得見的效果來激發農戶學習新知識、新技術的積極性。
4.5 加快土地流轉,促進規模種植
當前單個農戶仍然占有相當比率的耕地、地塊分割細碎,導致綠色防控的生產成本高、效率低,不利于綠色防控健康有序發展。通過現場會、座談會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土地流轉有關政策,積極引導他們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以多種形式加快流轉速度,發展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培育能人大戶、專業合作社率先應用新技術,發展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的現代農業生產模式,讓農民看到土地流轉和綠色防控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讓他們有信心、有愿望去探索實踐,示范帶動一大批種植大戶邊學邊干。
4.6 實施鄉村振興,推進綠色生產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體在農業上就是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大力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工程,確保糧食安全和有效供給:積極推進水稻綠色生態循環建設,通過建基地、抓示范、帶農戶,以農藥減量化、化肥零增長和秸稈資源化利用等為重點,支持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水稻高效生態種植新模式,推進綠色防控可持續發展,建設產業興旺、生活美好的新農村。
4.7 健全管理體系,確保監管到位
4.7.1 在春耕、秋冬種等關鍵農時季節,集中力量開展種子、農藥、肥料等重要農資專項打假和執法監管活動。重點加強對農資批發市場、專業市場、集散地和經營門店的執法監管和農資物流配送的監控,從源頭上消除監管盲區和死角。
4.7.2 依托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加快建立產地質量安全合格證明和追溯管理,逐步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
4.7.3 以建設全域美麗鄉村為契機,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進水稻清潔生產,加大控制化肥和農藥使用量,實現水稻生產優質、高產、無污染。
參考文獻:
[1]鮑康阜.推行規模化種植促進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J].安徽農學通報,2013,(9):91-92.
[2]寸待菊,趙仙菊,孫興侃,等.淺談水稻病蟲綠色防控集成技術推廣與應用[J].云南農業,2014,(1)2:15-16.
[3]羅興紅.淺析實施水稻農藥減量控害增效行動的現狀與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8,38(08):35-36.
[4]徐榮仔,張露,黃玉紅,等.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范與推廣應用效果[J].科學種養.2014,(5):179-180.
[5]胡佳貴.實施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對天敵的保護與影響試驗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3,(14):89,98.廣8優金占水稻新品種的選育、示范推廣及配套栽培技術詹妙丹 許玉鳳 鄧曉芳
摘要:廣8優金占是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聯合廣東省金稻種業有限公司選育的感溫型中熟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具有株型中集、分蘗力中強、穗長粒多、結實率高、后期熟色好、豐產性好、抗逆性強等特點。本文從新品種的選育、試種與示范等方面作了詳細的介紹,并總結出一些高產栽培技術加以推廣應用,深受群眾好評。
關鍵詞:水稻:新品種:廣8優金占:示范:栽培技術
韶關市是農業大市,以水稻生產為主.水稻常年種植面積達到12萬h㎡.其中雜交水稻占60%,是廣東省雜交水稻種子生產重要基地之一,為廣東省雜交水稻的推廣和發展,確保糧食供給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通過推廣種植高產優質雜交水稻新品種廣8優金占,大大提高了水稻產量和農民種糧積極性。廣8優金占是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聯合廣東省金稻種業有限公司選育的感溫型中熟三系雜交稻新組合。在廣東省晚造區試中平均全生育期114~115天,適宜我省各地早造、晚造和粵北中造種植,審定編號為(粵審稻2014031)。
2015年分別在韶關市始興縣城南鎮東南村、翁源縣龍仙鎮中壩村進行晚造試種試驗,每村生產試驗5畝。廣8優金占表現出品種株型中集、分蘗力中強、穗長粒多、結實率高、后期熟色好、豐產性好、抗逆性強等特點,尤其是抗稻瘟病能力強,是一個綜合性狀表現優良的雜交水稻新組合.適宜在韶關大面積推廣應用。
l 廣8優金占選育過程
廣8優金占是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水稻研究所聯合廣東省金稻種業有限公司選育的感溫型中熟三系雜交稻新組合。2014年通過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粵審稻2014031)。2012、2013年晚造參加廣東省區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77.26公斤和468.76公斤,比對照種深優97125分別增產9.33%和9.18%,2012年增產達顯著水
平,2013年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13年晚造參加廣東省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56.60公斤,比對照種深優97125增產6.26%。日產量4.11—4.15公斤。試驗結果均表現突出,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2 韶關展示示范
2.1 示范品種。廣8優金占。
2.2 試驗田選擇。試驗田選擇地勢平坦、水利設施完善、肥力中上、地力均勻、前茬作物一致、排灌方便、無畜禽干擾、交通便利的田塊,地點是始興縣城南鎮東南村、翁源縣龍仙鎮中壩村。
2.3 試驗設計。每村生產試驗5畝,試驗田四周不設保護行,株行距均為16.7cm x20.Ocm。
2.4 栽培管理。按高產目標管理,播種時間、移栽插秧、田間肥水管理、噴殺農藥等同一項管理措施在同一天內完成。試驗田樹立展示牌。
2.5 試驗品種展示實施過程。7月5日播種,7月22日移植,種植規格16.7cmx20.Ocm,每667㎡插2萬株,秧苗采用秧盤育秧,二葉一心追施斷奶肥53%復合肥秧苗肥7.5kg;7月10日噴農藥防稻飛虱及除草劑;、7月18日追施送嫁肥53%復合肥秧苗肥lOkg、46%尿素2.5kg;7月21日追施53%復合肥12.5 kg大田底肥:7月22日移栽插秧,移栽后大田噴藥4次,主治稻縱卷葉螟、三化螟、稻飛虱、紋枯病和稻瘟病等病蟲害,有效地控制了病蟲害發生;7月25日每667m2追施復合肥、尿素各10kg回青肥并加除草劑和殺螺藥:7月30日分蘗肥每667㎡追施53%復合肥16.65kg、氯化鉀2.5kg、12%過磷酸鈣5kg。
3 試驗結果
3.1 生育期。廣8優金占在韶關晚造區種植,平均全生育期115天。始興縣城南鎮東南村和翁源縣龍仙鎮中壩村同時試種,均在7月5日播種,7月22日移植,10月28日成熟,全生育期115天。
3.2 形態特征。株型中集,分蘗力中等,穗長粒多,抗倒力中強,耐寒性中強(孕穗期和開花期均為中強)。2015年在始興縣城南鎮東南村和翁源縣龍仙鎮中壩村種植表現:棵高104.5—105.4cm,畝有效穗17.6—18.O萬,穗長23.0—23.lcm.每穗總粒數152—153粒,結實率80.90/0—82.O%,千粒重22.9—23.7g。
3.3 產量表現。始興縣城南鎮東南村晚造栽培示范,示范面積5畝,平均每畝產量達515.50kg。翁源縣龍仙鎮中壩村栽培試范,示范面積5畝,平均每畝產量達505.80kg。
3.4 米質。米質經農業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整精米率53.7%—59.6%,堊白粒率3%~13%,堊白度0.8%—3.4%,直鏈淀粉15.1%—17.0%.膠稠度52—78mm.長寬比3.5—3.7,食味品質85分,達到優質米標準。
3.5 抗性。抗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93.5%—93.62%,對中B群、中C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87.5%和100%,病圃鑒定葉瘟1.8—2.O級、穗瘟3.O—3.5級;感白葉枯病(Ⅳ型菌3—7級,V型7級)。
4 高產栽培技術
4.1 適時播種,培育壯秧。廣8優金占在韶關市種植,晚造應選在7月5—10日播種,播種前應在溫和的陽光下曬種2h左右:曬種后用強氯精400倍藥液浸種6h進行種子消毒:然后用水洗干凈再浸種8—lOh.浸種過程要換水2~3次;最后把種子起水進行催芽。秧田應施足有機肥,全層施并漚田20 d左右培肥地力,一般秧田每667㎡施用45%復合肥17.5—20kg或者每667㎡施用過磷酸鈣22.5—25kg作基肥。秧田播種量為7—8kg/667㎡,播種后應埋芽或用火燒土蓋種。當二葉一心時,每667㎡可施腐熟人糞尿加少量磷鉀肥或施45%復合肥10~12kg作斷奶肥:當四葉一心時,每667㎡可施45%復合肥10—15kg作促蘗肥。
4.2 適齡移栽,合理密植規格。移栽前,對實行機械化耕作的地塊,采用兩犁兩耙,應當整碎整平田塊,達到平、凈、爛的整田質量標準。當秧齡在18—20d最適宜插秧。每667㎡插植1.6萬—1.8萬株,插植規格為26.7cmx16.7cm,帶2個分蘗以下的秧苗,每株插2本苗,帶3個分蘗以上的秧苗,每株插一本苗,做到淺插勻插,確保插植規格和苗數達到要求。
4.3 合理施肥,充分發揮肥效。水稻的需肥量為每100 kg稻谷需要吸收氮素2.0—2.5kg,五氧化二磷1.0~1.5kg,氧化鉀2.5—3.Okg,當土壤養分中等的情況下,水稻最佳施用肥料中氮、磷、鉀配比應為1:0.27:0.8。當目標667m2產量達500—550 kg時,中等地力情況下,每667㎡施用農家肥1500—2000 kg,每667㎡施尿素25kg,過磷酸鈣15kg,氯化鉀18 kg。施肥方法:氮肥施用基肥占30%,前期肥占50%.穗肥占20%;磷肥全部作基肥,鉀肥分別在前期肥和穗肥各占1/2施用。推薦使用50%水稻配方肥料(氮磷鉀配比為24:7:19),具體施肥方法為:基肥占18kg,前期肥占lOkg,穗肥占18kg。水稻配方肥應在水稻插秧前結合犁耙田時均勻撒施,施肥后要求再耙一次田,施肥前必須調節好田間水層。
4.4 水分管理。要想水稻獲得高產,做好水分管理是關鍵。前期,應以淺水插秧,移植后以薄水促進分蘗:中期(插植后約25d),當苗數達到夠苗的80%時,應采取多露輕曬的原則露曬田,促進根系深扎,防止倒伏,幼穗分化初期回淺水,施穗肥后保持濕潤:后期,切忌過早斷水,防止谷粒充實不飽滿而影響產量,應當在抽穗揚花時灌回淺水,以后保持濕潤,收獲前1周灌跑馬水。
4.5 病蟲草害防治。水稻田間病蟲草害防治應根據市病蟲預測預報,通過田間調查,來確定水稻生長各時期的藥物防治。在秧田播種時使用毒死蜱顆粒劑撒施防治稻癭蚊、三化螟和稻葉蟬等秧田害蟲;在移植前3d,施好“送嫁藥”,可用吡蟲啉、毒死蜱、春雷霉素等噴施,確保無病蟲壯秧進入本田:當插秧后5—8d應結合追肥除雜草,可選用苯·芐、丁·芐、二氯·芐等藥劑進行除草;對三化螟、稻縱卷葉螟應掌握在卵孵高峰期施用殺蟲雙、丙溴磷、毒死蜱、阿維菌素等藥進行防治:對稻飛虱應掌握在蟲口密度1000頭/百叢時選用吡蚜酮、異丙威、噻嗪酮、敵敵畏等藥劑進行防治:防治穗頸瘟應掌握破口期施藥,可選用稻瘟靈、三環唑、春雷霉素等藥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