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越 張步群 姚歡歡
2017年宜君縣彭鎮6個村,西村綜合服務中心3個村,不同程度發生粘蟲為害,共發生面積6000余畝,重發生面積3000余畝,造成10—80%的減產率。為了提高今后防治病蟲害能力,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本文對玉米粘蟲發生防治作出以下技術總結。
l 粘蟲生活習性
粘蟲在宜君縣為害屬偶發性、暴發性、季節性為害害蟲,它在北緯330以南越冬。在湘、贛、浙一帶,以幼蟲和蛹在稻樁、田埂雜草、綠肥田、麥田表土下越冬。在粵、閩南部終年繁殖,無越冬現象。北方發生的粘蟲是南方成蟲隨季風遷飛所致,每年3—4月成蟲隨季風遷飛,途中吸食花粉,降落產卵。陜西省5月中下旬,遷飛成蟲產卵與麥田或周圍雜草上,成蟲產卵與葉尖或嫩葉、心葉皺隙間,常使葉片成縱卷。6月上中旬在陜西省關中發生2代粘蟲為害。
2 粘蟲在宜君縣發生規律
宜君縣發生粘蟲為害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2017年7月14日宜君縣彭鎮遭遇強對流天氣冰雹災害,氣流從東部渭南一帶涌起.6月中旬渭南部分縣遭遇2代粘蟲為害,害蟲成蟲隨氣流遷飛到宜君縣上空,強對流天氣使其迫降,然后產卵為害。這次蟲害和冰雹災害線路完全吻合,而且害蟲1個世代周期與渭南發生蟲害時間完全一致,因此宜君縣遭遇的粘蟲為第3代。害蟲降落晝伏夜出,3—7天內黃昏交尾產卵.7月22日宜君縣農技中心技術人員發現了孵化的幼蟲,隨即指導、動員農戶加緊防治,由此推算卵期5—9天。因為農戶對此害蟲危害程度認識不足,加之遭遇冰雹引起的減產,農民懈怠錯過了最佳防治期,7月31日農戶玉米發現田發現大量粘蟲蠶食玉米,一時引起了農民的恐慌,這時害蟲已到3齡期,進入暴食期。從孵化到3齡期僅僅只有10天時間,此害蟲共6齡期,由此推算每齡間隔3.3天,8月11日技術人員在田間發現了蛹,蛹紅褐色,長約2cm,結合宜君縣氣候特點,推算害蟲幼蟲期402.1日度,幼蟲期需18—22天。8月14日觀察約有80%幼蟲已入土化蛹.8月16日田間調查已不見害蟲為害,表明全部化蛹。14日宜君縣普降中、大雨,氣溫下降明顯,17日技術員田間調查發現了蛹殼,表明有成蟲已羽化,19日調查發現有80%用已羽化,20日發現因兩次大雨有12%蛹死亡,其余全部羽化。結合宜君縣氣溫推算,蛹期需121.O日度,蛹期7~lO天。隨后多次觀察未發現成蟲在田間活動,表明害蟲已遷飛到南方去了。在室內觀察蛹,發現室內較大田羽化早1.8—2.5天,是因為室外溫度偏低所致。
3 宜君縣粘蟲發生特點
3.1 蟲口密度大、損失嚴重。粘蟲每年在宜君縣個別田塊點片發生,發生面積很小,蟲口密度每株2—3只。2017年發生粘蟲面積大,涉及3個鄉鎮6個行政村,發生面積6000余畝,其中3000畝為重災區,重災區玉米株有蟲20余只,植株葉片全被吃光,僅留葉脈,雌穗頂端包葉、花絲、穗軸也遭遇害蟲啃食。重災區因此減產5~7成,輕災區減產2—5成。
3.2 發生偏晚,給農業生產造成的損失難以挽回。2017年宜君縣發生粘蟲為第3代,為害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此時玉米已抽雄授粉,正值灌漿前期,由于天氣溫度高、植株高大,給藥物防治帶來困難。2代粘蟲在陜西省發生在6月上旬,此時如能及時防治,不會造成巨大損失,能保住玉米植株中上部葉片,其光合作用能滿足玉米生產需求。
4 在防治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4.1 農民對玉米防蟲積極性不高,延誤最佳防治害蟲時期。這次粘蟲發生區正是冰雹危害區,雹災使玉米50010葉片損壞.7月22日發現有孵化害蟲,立即組織、指導農戶自防,但農戶抱著僥幸心理,拖延到害蟲3齡期,由于蟲齡偏大、蟲口密度大,防治效果不佳。
4.2政府采購農藥,多訂購了價格低廉的菊酯類農藥.只有少量的樂斯本。由于蟲齡在3齡期皮膚滲透能力下降,害蟲抗藥性增強,菊酯類農藥在害蟲3齡期防治效果較好,而樂斯本農藥胃毒、熏蒸殺蟲效果好。施用菊酯類防效差,害蟲死亡率只有45%左右,樂斯本害蟲死亡率達到65%左右。
4.3 防蟲過程中學習、熟知粘蟲天敵絨繭蜂的基本知識。8月5日我們在農田雜草、玉米葉鞘部發現了白色小絨球,剝開里面有白色的濃狀物,那是絨繭蜂的蛹或者有黑色碎片,是絨繭蜂成蟲羽化留下的痕跡。隨后幾天發現田間絨繭蜂增多,還發現白色絨繭蜂旁邊有粘蟲的尸體,這是絨繭蜂成蟲將卵產在粘蟲體內,2—3天卯在害蟲體內孵化鉆出,啃食害蟲,分泌白色黏液,將自己包裹,害蟲尸體附在包外。經田間調查粘蟲3齡期天敵消滅率在0.8%.4齡期在1.5%,5齡期在2.5%,6齡期在4.5%。這符合大自然平衡法則。
5 對今后工作的啟示
5.1 政府應該建立病蟲害防治應急預案。政府每年應撥付一定資金用于防治病蟲害應急資金,由農技中心監測農作物病蟲害,對突發性重大病蟲害,能夠做到隨時發現,隨時防治,以免錯過最佳防治時期,造成重大經濟損失。
5.2 應該建立科學、準確的病蟲害監測點,全縣根據地形、地貌、農作物布局建立5—10個監測點,利用黑光燈、性引誘劑等監測技術預測某種害蟲的發生率,對遷飛性害蟲:小地老虎、粘蟲能準確掌握其發生時期及發生量,真正做到“預防為主、綜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