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鵬
保護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一切社會發展與建設的先決條件,林業發展為生態環境的穩定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可以說,增強人們環境保護意識,植樹造林,增加林業面積,在林業生態保護中必不可少,也從本質上改善了我國現階段生態環境質量。但面對我國人口與生態環境的具體問題,森林資源匱乏、水土流失等問題嚴重影響了生態環境和社會建設,本文對此進行了簡要分析,并提出了具體措施與解決辦法。
1 影響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主要因素
林業生態環境與建設的因素與國家的綜合國力情況、人們生活條件、生態環境破壞程度以及社會上政治文化發展等各方面都有著密切關系,在我國的經濟發展的現狀下,除了以上因素外,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工作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環境保護政策不健全,也是導致林業生態環境保護以及建設的基本因素,下文指出了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幾點影響因素。
1.1 森林資源缺乏。世界許多國家的森林面積和森林儲備量在不斷減少,我國也不例外,現階段,我國森林資源缺乏,資源覆蓋率較低,分布比較分散,人均森林面積占有量只占世界人均量的1/4左右,林業資源十分匱乏,嚴重影響我國的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用于生態的防護的林業,進展緩慢。
1.2 環境保護的政策不夠健全,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環境保護政策不全,獎罰制度不分明,應有的法律政策保護不健全,林業環境保護工作難以形成規模,水土流失嚴重,林業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此外,從林業生態環境建設工作方面來看,一些地區樹木的搭配種類和種植結構不合理,引發不同程度的生態環境問題。
2 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現狀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林業生態環境保護成為人們生存發展和社會經濟增長的基礎,因此,更加需要對林業的保護,進而對其進行科學總結。我國的林業資源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隨著人們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的增強,林業生態系統建設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森林后備資源儲備豐厚,森林植被質量得到提升,林業第三產業的供給能力得到增強,圍繞生態環保的工程建設發展趨勢與生態功能實用性,以及多功能、多效益性得到了很好的應用,這從根本上改善了林業生態環境,使森林覆蓋率得到增長,從而實現了人工林和天然林的平衡發展,為現代林業的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奠定了基礎。
3 加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具體措施
3.1 完善林業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理念。隨著我國經濟建設步伐的加快,工程建設時間與林業生態系統恢復形成了矛盾點,工程建設有悖于林業生態系統較長周期性恢復的基本需求,“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秉承習總書記提出的理念,相關工作人員與部門也應樹立可持續發展觀念,循序漸進,局部完善,加強林業生態與環境保護,最終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3.2 完善林業生態環境建設。近年來,大多數人已經意識到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的嚴重性,人們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在此基礎上,相關單位繼續推進植樹造林、生態環境保護的積極政策,增加我國森林面積,最大限度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質量,因此要想林業健康發展,必須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加強林業建設。
3.2.1 針對全球氣候變暖,溫室效應和資源逐漸減少的情況日益加劇,以及各種環境問題層出不窮的現狀,各相關部門應積極配合,全局考慮,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健全林業生態建設制度,合理利用林業資源。
3.2.2 保護林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確保人民群眾的利益不受損害,發揮社會各界人士力量,積極響應國家的政策號召,加強對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宣傳,提高人民對造林重要性的意識,不斷提高單位造林積極性,全民投入到林業生態建設中來,最大限度減少和避免環境問題繼續惡化的可能性.通過廣大人民群眾投入到植樹造林的實踐活動中,深入促進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不斷完善。
3.3 完善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程的規劃。林業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的最根本目的是做到維持林業生態平衡、使生態環境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護,因此,需要在各地區不斷促進林業生態環境建設,要從全局出發,因地制定,做好整體規劃和基礎管理工作,與全球各個地區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護關系,因地制宜,做好大方向的規劃布局工作,不斷科學完善,加大懲治力度,加大對砍伐、損害林業利益的行業的管理與治理。
3.4 增加資金投入,加強林業技術領域的支持。資金支持對加強林業生態保護和建設的作用不可小覷,各地區應不斷加大林業建設資金的投資力度,提高林業工程建設領域的技術能力,對有發展潛力的林業地區,優先進行資金與技術支持,使資金與工作效率平衡、穩定,達到高效、優質的工作狀態。
4 結語
我國林業資源的生態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是針對我國的現有國情來看,采取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依然不足,還需要不斷加強和提高林業建設,健全林業生態建設的保障制度,完善林業生態建設的各項管理工作,合理利用林業資源,達到林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