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亞莉
丹鳳縣地處秦嶺東段南麓,陜西省商洛市東南部,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屬于北涼亞熱帶向暖溫帶過度的季風性半濕潤山地氣候。年平均氣溫10—20℃,降水量500—1200毫米生長最有利,丹鳳縣年均氣溫13.8℃,年均降水量687.4mm左右,主要集中在7—9月。由于這些特殊的地理氣候狀況,為丹鳳縣林木種苗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條件。
l 生產現狀
隨著國家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高度重視和產業政策的調整,加之丹鳳縣緊緊抓住林業建設重點工程、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美麗鄉村建設、“三線三邊”環境整治及精準扶貧等契機,大力發展林木種苗產業,有力地提升了丹鳳縣林木花卉產業發展的規模和檔次,林木種苗種植面積逐年提高,截至2017年底,全縣林木種苗共計1088畝,其中一般造林綠化苗木種植面積645.28畝,占林木種苗的59.31%;園林綠化苗木種植面積368.65畝,占林木種苗的33.88%;經濟林果苗木種植面積38.5畝,占林木種苗的3.54%;花卉苗木29.5畝,占林木種苗的2.71%。全縣綠化苗木年出圃數量計85萬株,主要樹種有油松、側柏、華山松、白皮松、紅葉李、國槐、合歡、連翹、塔柏、柳樹、楊樹、櫻花、女貞、石楠等20余種樹種,主要經濟林果樹種以核桃、花椒、葡萄為主。
2 存在問題
2.1 常規苗木多,特色苗木品種少,花卉自產率低。丹鳳縣一般造林基本選用油松、側柏、白皮松、連翹等,種苗以造林和綠化苗木培育為主,其中以油松、側柏、白皮松、連翹、紅葉李、櫻花、女貞、國槐、柳樹、楊樹等常規苗木居多,缺乏特色和市場競爭力;盆栽花卉及盆栽藝術植物少,全縣僅一兩家從事花卉、盆栽造型植物,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其它切葉、切花、觀葉植物等幾乎依賴南方供應。
2.2 資源保護利用滯后,良種化率仍須提高。從丹鳳縣實際情況來看,外地調入的苗木多,優良鄉土樹種如黃連木、山茱萸、杜仲、連翹、五味子、楝樹、椿樹等的繁育推廣工作力度不大。外調的苗木栽培成活率差。這些問題影響了林業建設質量和效益的提高。
2.3 經營管理粗放,苗木質量低下。一是生產基礎設施較差。多數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和育苗經驗導致管理粗放。二是缺乏建圃常識和技術。如圃地、樹種選擇不當,影響了苗圃效益。三是高密度定植,重數量輕質量致優質苗少,次品多,銷售困難。
2.4 苗木市場監管不力,生產經營秩序混亂。由于苗木監管機構力量不足,對苗木市場監管不力。造成無證生產經營、苗木出入境不檢驗、檢疫現象較為嚴重,難以保證質量,給種苗行政執法造成一定阻力。
3 發展對策
3.1 加強林木種苗生產服務體系建設。種苗站要搞好種苗生產信息服務,及時準確發布種苗疫蟲疫病和氣象信息,引導種苗科學生產經營。加強對種苗生產者、經營者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能力培訓,提高整體素質,增強種苗生產經營者的法制觀念,促進合法生產經營種苗。同時鼓勵支持種苗協會等社會團體,充分發揮其橋梁和紐帶作用,為林農提供生產資料政策咨詢和中介服務,增強抗災減災風險意識。
3.2 加強技術培訓,提高育苗者科技水平。育苗者文化素質的高低決定苗木產量和質量。一是要組織全縣林業專家給育苗者培訓指導,講授從育苗播種、扦插、土肥水管理、防治病蟲、整形修剪等,提高林業育苗科學管理水平。二是加強管理,促進現有苗圃增效。加強土肥水管理、防治病蟲,促進苗木旺盛生長,達到增產增效。在定植大苗時,要注意合理確定密度,確保苗圃收益。
3.3 嚴格執法,強化市場執法監管,進一步規范林木花卉市場秩序。一是大力加強《種子法》《陜西省林木種子條例》等林木花卉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活動,二是嚴格執行林木種子生產經營許可、標簽、檔案、檢驗、檢疫和品種審定制度,規范林木花卉生產經營行為。三是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假劣林木花卉、亂引亂繁、亂采濫收林木種子等違法行為:嚴厲查處侵犯和假冒林業植物新品種、非法繁殖未經授權的新品種及冒用他人品種權等典型案件:加強檢疫工作力度,對檢疫發現的帶有危險性病蟲害的苗木立即就地處理,加強對種苗交易市場的監管,創造規范、有序、開放、誠信的種苗市場環境,切實維護林木品種選育者和林木花卉生產者、經營者、使用者的合法權益,不斷提高種苗質量,為丹鳳縣林木種苗生產打好基礎。
3.4 提升種苗質量,建立無公害良種基地。種苗生產經營是生態建設的物質基礎,隨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西部大開發的經濟建設,國土生態資源安全是林木種苗生產經營者面臨的重大課題。因此,建立質量信得過的苗木生產基地,苗木無公害是對苗木生產經營者一大挑戰。要想始終保持苗木產品市場的活力和競爭力,就必須保持苗木生產產品無病蟲害、無檢疫對象,達到產品免檢,質量信得過,并維護誠信、公平、有序的種苗市場環境,杜絕制售假冒偽劣苗木進入市場,建立良性循環的林木種苗基地和林木種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