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菲 郭超 劉玉秀 張凱
現階段,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推動生態環境健康發展,保護森林資源,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和防災減災工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強而有效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不僅能夠提高森林資源總量,也能優化生態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本文結合林業相關病蟲害現狀進行分析,通過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總結出具體防治措施,以期將林業病蟲害控制在可控范圍內,促進林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l 林業相關病蟲害現狀分析
在林木的生長過程中受到昆蟲和其他生物的侵害或感染,導致林木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產生病變,生長受到抑制。輝縣林業資源相對豐富,氣候條件復雜,林業病蟲害發生種類多,分布廣,隨著溫度的上升、氣候的影響,輝縣食葉害蟲危害嚴重,病蟲害主要以楊扇舟蛾、楊小舟蛾、楊白潛蛾為主,特別是進入6月份,危害會陸續加重。據調,楊小舟蛾的第一代幼蟲期,在當地平均蟲口密度為0.4頭,標準枝,主要分布在趙固鄉、占城鎮;楊扇舟蛾的第一代幼蟲期,平均蟲口密度0.3頭/標準枝,主要分布在峪河鎮:楊樹潰瘍病為輕度發生342畝,主要分布在趙固、峪河、冀屯、百泉等鄉鎮。
2 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很多地方存在重視林業經營,忽略防治管理的現象,林業發展重點存在一定的偏失性,防治意識不強,眾所周知,在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病蟲害的監測對病蟲害的防治也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實際中監測工作,因意識的缺失,一些林業監測工作被忽略,導致森林病蟲害的迫害范圍加大,隨著當地森林覆蓋面積的增大,林業資金投入卻存在著明顯不足的現象,導致營林造林中病蟲害防治能效相對缺失,人力、技術、設備無法滿足防治工作的需求,再加上一些不可抗力的氣候與自然災害的因素,也在某種程度上增強了病蟲害的存活率,病蟲害防治問題不斷加劇。
3 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有效措施
3.1 調查區域范圍內的病蟲害發展情況,開展行之有效的防治工作。根據當地林木的生長及分布特點,結合地形、氣候等各類影響因素,初步確定病蟲害的迫害程度,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開展隨機抽樣工作,并對調查數據進行詳細記錄,病蟲害防治指標為基準規劃作業范圍,確保林業有害生物測報防治工作的完成。此外,在病蟲害發生的前期階段,開展與樹木生長規律相符合的防治工作,但要注意的是,如果病蟲的生長狀態已經接近成熟,寄生率已達到50%時,需要進行藥物防治。
3.2 深入宣傳,提升林業工作人員的病蟲害防治意識。本著人人參與,人人保護的原則,加大林業病蟲防治的宣傳力度,促進人們對林業病蟲害的危害能產生更為深刻的理解,強化病蟲害防治工作的意識水平,提高對病蟲害的認識,帶動全民積極參防治工作,根據林區的實際情況及病蟲害發生特點全面防治,采取科學措施縮減病蟲害的生長范圍,建立完善的防治制度及管理體系,切斷病蟲害傳播路徑,達到早發現早治理,最大限度減少森林危害的發生,降低森林資源損失,全面推進病蟲害防治工作。
3.3 提升造林技術,完善防治機制。隨著林業病蟲害防治形勢的加劇,給林業造林技術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應遵守國家有關安全合理使用農藥的規定,縮減農藥殘留量,盡可能的應用綠色農藥,采用良種育苗,采取集約化的營林造林措施,確保森林資源的多樣性,提高林業自然抵御災害的能力。其次,建立健全防治機制,完善相應法規制度,合理約束病蟲害防治行為,推動技術的革新性應用,配備與實際需求相符合的農藥噴灑及病蟲害檢測設備,加強基礎設施的更新建設,促使病蟲害防治水平不斷提高。
3.4 加強病蟲害防治
3.4.1 根據當地的地理和氣候條件,選擇抗病蟲的能力強的優良樹種,進行針闊葉混交林的建設,在此過程中要制定完善的病蟲害防治措施,避免弱苗、病苗的現象,以及樹種與樹種之間的排斥性,及時做好檢疫工作,保證在病蟲害發生時可以第一時間對其進行處理。
3.4.2 一些以楊樹食葉害蟲為主的地區,病害嚴重,蟲口密度過于集中,可將葉片食光,易暴發成災,影響樹木生長,為此,可開展飛機防治林業有害生物作業行動,通過飛機噴灑仿生物制劑阿維滅幼脲,在短時間內迅速降低蟲口密度,有效解決因樹木高大、防治力量不足、防治效率低的難題。
3.4.3 為防治森林病蟲災害,加強蟲害測報工作,可利用太陽能蟲情測報燈等測報工具箱,以全面開展蟲口期對綠色通道和重點地段的防治,設置多個監測點,落實了監測人員,實行燈誘成蟲監測和踏查監測相結合,開展短期和長期預測相交替的模式,增加監測頻率,并及時發布蟲情信息,提高林業有害生物測報防治工作,減少農藥的使用和成本,最大限度發揮林業病蟲害防治的環境效益。
4 結語
林業病蟲害防治在實際推進環節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需要多方采取綜合治理措施,以保護環境為目的,科學應用病蟲害防治技術,落實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營林造林,提高森林自然防御能力,達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