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獨立報》9月14日文章,原題:美國在與中國爭奪亞洲之戰中失分中國領導人推出“一帶一路”倡議已經五年時間。一名美國高官日前稱,中國正利用這一項目來奴役窮國。然而事實上,與北京在這些國家的投資相比,華盛頓給予他們的幫助微不足道,這令美國處于輸家的地位。中國則證明自己的方針是正確的,因為中國投資為當地創造了數十萬個就業崗位。
美國政府機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的負責人雷·沃什伯恩指責中國正以幫助基礎設施建設為由與別國建立伙伴關系,旨在奪取后者的資產。在北京的新絲綢之路倡議推出5周年之際,他稱中國故意讓接受貸款國家陷入債務危機,然后從這些國家運走資源。但事實是,中國領導人于2013年在阿斯塔納首次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倡議,之后的國內外論壇上,北京都重申,該計劃將為所有感興趣的國家開辟加速經濟增長的前景。它不僅涵蓋亞洲大陸,還涵蓋歐洲、非洲,甚至拉丁美洲。這一倡議在俄羅斯也受到歡迎,莫斯科已隆重宣布“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相對接的戰略。
當然,中國并沒有忽視國外特別是西方對新絲路倡議的批評。在近期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上,中國領導人表示,中國將更好地考慮中國公司所在國家居民的需求。中國領導人也給了具體數字——中國為絲綢之路項目的投資已超過600億美元,并為相關國家創造20萬個工作崗位。
實際上,讓華盛頓感到極為擔心的是,中國利用這些投資加強了在第三世界國家的政治影響力,特別是在南亞和東亞。因此,美國官員對中國的新絲綢之路項目發起猛烈攻擊。
為了與中國的這個倡議一爭高下,不久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稱,美國將向印太區域國家提供1.13億美元投資,用于新技術、能源和基礎設施建設。但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埃斯瓦爾·普拉塞德(等學者)表示,與中國在這一地區數十億美元的投資相比,美國的這點投資額顯得微不足道。▲
(作者弗拉基米爾·斯克瑟列夫,柳玉鵬譯)
環球時報2018-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