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市場”網9月14日文章,原題:“擔心落伍”的心態在中國催生70億美元行業 來自湖北農村的陳俊(音)曾在上海當數據庫工程師,每月能掙2300美元。但偶然發現的某播客平臺令他決定辭去穩定工作、進軍投資領域。他每年為此支付199元人民幣訂閱費。與美國一樣,中國有大量免費播客。但陳覺得免費內容的自我提升效果有限。“只要花點錢,那些專業音頻平臺就能提供優質內容”,陳已為多個播客付費。
在中國,此類付費訂閱、與專家在線互動等網絡直播,被統稱為“知識付費”經濟。研究估計,去年中國這種經濟規模達73億美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收入來自付費播客,主要是消費者直接為在線內容付費。相比之下,美國播客產業主要通過廣告獲利,去年美國此類收入僅為3.14億美元。中美這種巨大差異與多種因素有關:中國民眾相對更迫切渴望獲取當代重要信息,在中國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需不斷更新個人技能,中國手機支付更便利,中國社會普遍存在“擔心落伍”的心態。如某研究報告所言,中國人或許并非出于學習目的而購買知識,只是通過購買在線信息緩解對自身知識缺陷的焦慮感并獲得安全感。
“如何使聲音更有吸引力”的播客講課老師鄭瑋(音)說,他大部分訂閱用戶都是對自身能否與時俱進而感到焦慮的白領群體。“他們中有些人已在北京等大城市工作多年,但說話時仍帶有老家口音并時不時在社交場合出糗”,鄭不擔心網上可找到類似免費內容,“中國中產認為免費內容質量低劣,付費產品則充滿有用信息。”最受歡迎的付費播客包括詩詞、歷史、自我成長、金融、商業和教育。在中國,播客可成為搖錢樹。鄭說:“來自播客平臺的收入,比我們當10年老師還多。”▲
(作者珍妮弗·帕克,崔曉冬譯)
環球時報2018-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