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玉文 付建國

【案例】韓某于2017年初與某超市簽訂了為期三年的勞動合同,擔任該超市的售貨員,負責向貨架上擺放貨物、稱量貨物以及引導顧客購物、接受顧客的咨詢等工作。勞動合同中還約定,勞動者要嚴格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有權根據其規章制度對勞動者實施經濟處罰直至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勞動合同中還有“勞動者已經收到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并知曉規章制度內容”等字樣。
2018年3月份,在超市組織的一次勞動紀律檢查時,通過超市安裝的探頭發現,韓某在2月底和3月初不到一周的時間內,有兩次離開超市脫離崗位都超過10分鐘(一次是12分鐘,一次是15分鐘)。超市負責人詢問原因,韓某稱去上廁所了,問有什么證據證明,韓某就稱沒有證據證明,還稱超市的廁所不能使用當然就要去外面的廁所(這期間超市的廁所確實不能使用)。超市認為,韓某違反單位的規章制度無故脫崗兩次,且認錯態度不好,因此決定,根據勞動合同和單位規章制度中規定的“員工兩次脫崗超過10分鐘以上的,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決定自2018年4月份起解除與韓某訂立的勞動合同。韓某不服,認為單位屬于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于是,韓某向當地勞動仲裁機構提起勞動仲裁,要求被申請人某超市支付違反《勞動合同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9000元。
勞動仲裁機構審理后,調解無效,裁決駁回了韓某的仲裁申請。韓某以同樣的理由訴訟到法院,請求被告用人單位支付違反《勞動合同法》解除勞動合同的賠償金人民幣9000元。法院審理后,判決支持了原告韓某的訴訟請求。
【點評】本案是一起勞動合同糾紛。其爭議的焦點是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是否違反《勞動合同法》的規定。
我國《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定:“勞動者在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時,用人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在韓某與超市訂立的勞動合同中,也約定有勞動者要嚴格遵守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有權根據其規章制度對勞動者實施經濟處罰直至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以及勞動者已經收到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并知曉規章制度內容等字樣。且單位規章制度也確實有“員工兩次脫崗超過10分鐘以上的,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內容。問題是,《勞動合同法》規定是“勞動者在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用人單位才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即不是一般的違反規章制度,而且還要達到“嚴重”的程度時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可見,在本案中,被告規章制度關于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和《勞動合同法》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出現了不一致的情況,無疑要執行《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而不能執行用人單位的規定。
不加區別的規定“員工兩次脫崗超過10分鐘以上的,單位可以單方解除勞動合同”顯然是不妥當的,因為不可能所有的這種情況都會達到“嚴重”的程度。重要的是,是不是達到了“嚴重”的程度,應當是有客觀標準的,而不是由用人單位在規章制度中加以規定或者由用人單位一方說了算的。

本案勞動者韓某沒有請假,兩次離開工作崗位均超出10分鐘以上,可以認為是違反了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這應當是沒有問題的。問題是是否都達到了“嚴重”的程度。一般來說,離開工作崗位是否嚴重至少要看這樣兩個方面:一是離開的原因,二是造成的結果和影響。從本案所表明的情況來看,韓某是因為去廁所而離開崗位的,去廁所屬于正常人的正常生理需求,是情有可原和可以理解的;二是離開崗位給單位造成的不良結果和影響,雙方對此都沒有證據證明。還必須要說明的是,本案是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如果不認同韓某離開工作崗位的原因或者沒有造成什么影響和結果的話,認為韓某兩次離開工作崗位是“嚴重”地違反規章制度行為的,那么,用人單位就應當舉證證明,在沒有舉證證明之前,只能認同勞動者的說法或者認為不存在。
綜上,本案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但沒有證據證明勞動者有“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行為,而用人單位以此為由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當然就是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的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就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關于“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金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因此,法院的判決支持原告的請求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