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雙忍
當古老的秦嶺遇上新時代的建設開發,煩惱隨之而來

秦嶺下的高速列車和田野
秦嶺,具有無比神奇的偉力。歷史上,秦嶺曾養育了兩大千年帝都——長安、洛陽,中華文化三大根本符號——漢字、太極、龍圖騰,皆出秦嶺。如今,秦嶺水是中華“腹心水”,也是“復興水”,水潤西安,水潤洛陽,水潤北京,水潤雄安,水潤京津冀,水潤華北大平原。十分之一以上的中國人因水而與秦嶺結成生命共同體。秦嶺是野性天堂,生物基因庫,孕育出諸多秦嶺精靈,大熊貓就是其經典代表。秦嶺美景,或大氣磅礴,或精致玲瓏,或天下奇險,或童話夢幻,任何優美的語言,都無法表達秦嶺之生態美、人文美。然而,秦嶺也有非同尋常的煩惱……
秦嶺一詞,最早出現在東漢。班固《西都賦》在定位西漢都城長安時寫到:“睎秦嶺,睋北阜,挾灃灞,踞龍首?!憋@然,這里所言“秦嶺”,就是長安的南山。這里的“秦”,自然是秦國,是秦帝國。秦國沒有在洛陽立都,以秦嶺名長安南山,便在名稱上與洛陽的南山區別了開來。站在長安城向南望,看不到山的全貌,只能看到山的嶺脊部分,因而稱之為“秦嶺”。
1950年代,現代地理學在中國取得新進展。地理學家以“秦嶺—淮河線”作為中國南方與北方的氣候分界線。事實上,這里即是以秦嶺指代了橫亙在中國腹心地帶的一整列山脈,已經遠遠超出了秦嶺一詞當初的指向。后來,地質學家的研究指出,在構造上,大巴山也是秦嶺的一部分。在1978年出版的《辭海》“秦嶺”詞條中明確給出了“狹義的秦嶺”和“廣義的秦嶺”兩個概念。2010年,央視播出了專題片《大秦嶺》,出現了大秦嶺一詞。至此,今天人們所說的秦嶺,其實有三個概念:陜西秦嶺;秦嶺;大秦嶺。大秦嶺一詞,當對應《辭?!贰皬V義的秦嶺”。這是一個最新的表述。正是因為這個“新表述”,帶來了秦嶺的新煩惱:原來關于秦嶺的知識,大多來自“陜西秦嶺”,如今的大秦嶺何其“大”也?如何構建起與大秦嶺相適應的知識和概念體系?這一切,現在都難以確切回答。當然,原因是眾所周知的,一半是因為大秦嶺是一個年輕的概念,一半是因為大秦嶺之“大”,需要大量資金、大規模團隊,以及較長的時間……有鑒于此,人們不大了解大秦嶺也在情理之中,加快大秦嶺知識體系創新大勢所趨,勢在必行。
秦嶺,本來就是一個超級大氣的名字。秦,春秋二字的結合體;嶺,山領二字的結合體。秦嶺,暗含“中國山脈領導者”之意。然而,受地理教科書的影響,大多數中國人心中的秦嶺,就是“一條線”“一道嶺”?!耙粭l線”即是中國南方與北方的氣候分界線,“分水嶺”即是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的分水嶺。秦嶺東西長達1500余公里,南北寬達200余公里。秦嶺的煩惱在于,這“一條線”有多長有多寬?是一兩米,一兩公里,抑或是一兩百公里?至于“一道嶺”,秦嶺就煩心了。一道道山來,一道道嶺。秦嶺的分水嶺特別的多,而且特別的有名。有洛河與淮河的分水嶺——嵩山,洛河與唐白河的分水嶺——伏牛山,洛河與丹江分水嶺——商山蟒嶺,洛河與渭河分水嶺——華山,渭河與漢江分水嶺——終南山、太白山,渭河與嘉陵江分水嶺——陜甘嶺……大秦嶺不叫山,但卻是青藏高原以東至偉的高山。秦嶺最高峰——雪寶頂,海拔5588米,次高峰——阿尼直亥雪山,海拔5011米,第三高峰——迭山,海拔4920米。秦嶺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米。特別是主峰太白山,從海拔500米的關中平原拔地而起,垂直起降3200余米,不僅向世人呈現出“一日歷四季”的秀麗景觀,而且其連山接海隅的逶迤磅礴之勢,世所罕見。全球面臨著嚴峻的森林島嶼化問題,而大秦嶺森林面積達3.5億畝以上,是中國森林寶島,是中國腹心的綠色水庫,是美麗中國綠芯,也是地球同緯度地帶的綠色奇跡。
秦嶺曾是“綠色的海洋”。秦嶺美景和財富是中華“雙絕”。長久以來,中華民族與大秦嶺和諧共生。然而,在世界地理大發現之后,南美的玉米與土豆來到了中國,開始了徹底改變“北麥南稻”格局的歷史進程?!翱登⑹馈睍r,玉米與土豆聯合“進攻”了秦嶺。唐代以前,秦嶺山中經濟以果林為主,鮮有土地開墾。唐代之后,原本只有少量平壩水田。為了種植玉米和土豆,人們清除了丘陵坡地的森林植被。隨著人口膨脹,山面陡坡也被開墾了出來。耕種面積越來越大,農地坡度越來越高,出現了大量的“掛牌地”“石坎田”“望天田”。做飯,就得有柴火,就得砍伐樹木。做家具蓋房子,就得木材,也需要砍伐樹木。年復一年,無數千年大樹紛紛倒下,秦嶺的深山老林,已經走向了絕跡的邊緣。不少郁郁蔥蔥的青山,變成了童山禿嶺。
20世紀末,人們開始擔憂失去森林植被可能帶來的生態惡果。1998年,長江流域暴發特大洪水。專家普遍認為,其根源在于長江中上游失去了大量的森林植被,喪失了涵養水源的能力。痛定思痛,國家全面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全面停止森林采伐作業。由此,秦嶺山脈進入了生態修復時代。經歷20年生態修復,秦嶺初步恢復元氣,顯露生機。
然而,秦嶺的煩惱又來了。過去,由于一個可怕的“窮”字,華夏子孫鋌而走險進入大秦嶺,毀林墾殖,以圖生棲繁衍,永續香火。如今,已經富起來的子孫,本應靠近城鎮生活,在二三產業就業謀生,讓秦嶺休養生息,卻因為貪圖“財色”二字,再次聯合進攻了秦嶺。這里的“色”,即是秦嶺的自然美景;這里的“財”,即是秦嶺蘊涵的礦藏資源。因為貪戀“財色”,要么去挖青山,要么去搞違建。貪戀“財色”毀壞秦嶺,這是中華子孫的“大不孝”,令秦嶺所不快,也為天地所不容。
如果說“窮破壞”是生計所迫,農戶自發而為,零碎小規模,那么“富破壞”則是奢望所驅,有組織、企業化、大規模;如果說“窮破壞”只是破壞了秦嶺森林植被,傷害的是秦嶺的“皮肉”,那么“富破壞”則破壞了秦嶺的地貌樣態,山體結構,傷害的是秦嶺的“筋骨”。如果說“窮破壞”過后的生態修復需要數十年時間,那么修復“富破壞”過后的生態修復需要上百年,甚至是數百年的時間。有甚者,世代災難,永世不復。人們知道,傷筋動骨遠甚于皮肉之苦。一旦傷及筋骨,容顏丑陋難藏,即便日后得以修復,依然疤痕顯露相貌難看。因此,要注意防止“窮破壞”,更要堅決防止“富破壞”。
大秦嶺是中國芯——地理中國芯,生態中國芯,人文中國芯,美麗中國芯。21世紀之初,《國家地理雜志》發出劃時代的吶喊聲:秦嶺——中國人的中央公園。然而,秦嶺的煩惱也隨之而來?!爸醒牍珗@”只是水中月、境中花。陜西人信心滿滿,規劃“秦嶺國家公園”,已歷經三年有余,目前還只是一個簡要的“文本”而已。
令秦嶺更煩惱的是,“中央公園”難以啟航,各地方的“后花園”建設如火如荼。習近平總書記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而有人卻尋思著要將“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不少花里胡哨的人,眼睛盯住了“城里人”的“錢袋子”,寧愿自降身份,讓“城里人”做“主人”,自己做“仆人”,甘愿為大城市、中心建設“后花園”。西安的后花園,寶雞的后花園,天水的后花園,洛陽的后花園,鄭州的后花園……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大秦嶺是處在兩大母親河之間的一座雄偉壯麗的山脈,秦嶺之水既是黃河水又是長江水,長江與黃河共生于大秦嶺。為此,無數中華兒女,親切地稱秦嶺為父親山。一座父親山與兩大母親河,構建出神奇的“一山兩河”地帶。中華民族源起于“一山兩河”地帶,中華文明是一座父親山與兩大母親河共同哺育的成果。然而,讓秦嶺煩惱的是,父親山的地位遠不及母親河。為治理好黃河,國家設立了黃河水利委員會,簡稱“黃委會”;為了治理好長江,國家設立了長江水利委員會,簡稱“長委會”。黃河與長江的源區皆在青藏高原,源區的分水嶺是昆侖山支脈巴顏喀拉山。為了保護源區,設立了三江源國家公園,簡稱“三江源”。大秦嶺是黃河與長江腹腰的重要水源地,這里有黃河最重要的支流渭河、洛河、洮河,長江重要支流漢江、嘉陵江、沱江、岷江……大秦嶺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綠水,源自青山。過去常講,善治國者必治水。如今要講,善治水者必治山。而治山之本,在于興林。興林治山,盛世之舉,強國之道。
保護好大秦嶺,最有效的辦法是“三引入”,即引入“三個機制”:引入黃河、長江治理機制,設立國家秦嶺生態委員會,簡稱“秦嶺委”?!包S委會”在鄭州,“長委會”在武漢,“三江源”在西寧,“秦嶺委”可在西安。引入“三江源”國家公園機制,秦嶺所在各縣鄉人民政府,加掛“秦嶺生態保護站”牌子,縣鄉人民政府與“秦嶺生態保護站”一套人馬,合體運行,夯實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引入生態保護工程機制,實施“國家綠芯工程”,主動作為,鞏固生態修復成果,加快生態修復進程,提升生態修復水平,把秦嶺建設成“綠色國芯”“生態國芯”“美麗國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