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煥 梁俊香 袁 婕 韓延德
(1滄州市園林綠化局 河北 滄州 061001;2滄州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 滄州 061001)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深刻闡述了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怎樣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是黨中央著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精神,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之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中國夢,本課題組成員通過實地調研,科學規劃,編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五年規劃,制定“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標評價體系”、“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標準”;因地制宜,改善農村環境條件,整合資源,促進都市農業的轉型升級,加快發展農村休閑旅游等第三產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1.1 科學謀劃,制定實施方案。本課題組通過實地調研,統籌規劃,立足各村的區位、人文、生態等優勢,因地制宜、因村而異,具體細化工作任務,根據各自的建設目標、建設類別、建設層級,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快推進。把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融合起來,統籌安排小城鎮、集鎮化、空心村改造;編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五年規劃;制定“農業農村現代化指標評價體系”,制定“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標準”。

1.2 因地制宜,改善農村環境條件。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推進農村道路、廁所、供暖、供電、學校、住房、飲水“七改”工程,提升城鄉環衛一體化成果,積極推行垃圾分類、無害化資源化處理,全面開展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等系列活動,讓城市道路更整潔、河流湖泊更清潔、集鎮村莊更美麗。大力改善農村基礎設施,讓農民生活幸福安康。
2.1 立足生態之本,打造綠色農業。推廣農村沼氣工程,將人畜糞便、農村生活污水轉化為清潔能源和優質肥源,推進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瓜果等農產品增產提質。推廣有機肥利用,秸稈養分還田,綠肥種植。
優化病蟲防治技術和施肥技術,應用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生態調控等綠色防控技術,實現農藥減量和控制病蟲害兼顧;優化氮、磷、鉀配比,推廣高效新型肥料。以有機肥替代化肥,以高效雙低農藥替代高毒高殘留農藥,推行精準科學施藥、施肥方式。
2.2 強化科技創新,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認真落實總書記“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的要求,強化科技創新應用,以新技術為支撐,大力發展終端型、體驗型、循環型、智慧型新產業新業態,實施產業融合示范園工程。發揮農村的生態資源、人文積淀、塊狀經濟等優勢,促進都市農業的轉型升級,推進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創建,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開展質量興農行動,健全農產品標準體系,培育知名農產品區域品牌,積極融入“一帶一路”,推動農業“走出去”、“引進來”,圍繞滄州市蔬菜、紅棗、小雜糧等重點產業和特色農產品,把農業標準化作為發展特色農業的突破口,創建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加快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生產。以品牌化帶動基地化建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規模化發展,提升農產品競爭力。
2.3 突出特色優勢,加快休閑旅游產業發展。以“走進美麗鄉村,體驗農游樂趣”為主題,開展“住農家屋、吃農家菜、干農家活,做農家人”等活動,引導人們樹立積極、健康、休閑、生態的生活理念。市民休閑、享受生活,不應該僅僅集中在垂釣、吃農家菜和打牌上,吳橋縣岳莊村的谷物加工展廳,可供游客自己碾壓小米、五谷面后,去農家院燒柴火、拉風箱、大鍋熬粥、貼餅子,自助用餐,讓游客體會到與城市生活截然不同的鄉村生活,體驗真正的農村風景、農家風味,在領略鄉村田園風光的同時,享受勞動技藝的樂趣。
2.4 完善基礎設施,強化招商引資。美麗鄉村建設的重點內容之一是村莊環境衛生整治、道路硬化與拓寬、村莊及周邊綠化亮化、生活垃圾處理、雨污處理、民居改造等。通過綜合整治,科學設計施工,村容村貌得到提升,吸引各類資本投入休閑農業與旅游綜合開發。吳橋縣岳莊村同舉世聞名的吳橋雜技大世界合作,雜技公司融資,一起打造“谷物小鎮”,發展鄉村旅游,打造集特色餐飲、住宿、休閑度假為一體的場所。
3.1 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提升“美麗鄉村”實效。按照“垃圾全清運、空地全綠化、糞便進沼氣池、農家肥下田、占道全清退、農業生態化”的要求,圍繞“讓道路更靚、河流湖泊更清、田園風光更美、集鎮村莊更潔、干部群眾文明程度更高”的目標,全面開展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等系列活動,提升建設“美麗鄉村”的實效,打造生態良好、環境優美、功能完善、特色鮮明、干凈整潔、農民生活幸福的新型鄉村。
3.2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鄉風文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挖掘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鄉村生產生活,講好千村故事,傳播農耕文化,形成良性鄉村文化生態。大力開展“講文明、除陋習、樹新風”活動,開展普法教育,增強法制意識,加強誠信建設,建立鄰里互信和諧互助的人際關系,營造“村村優美、家家創業、處處和諧、人人幸福”的文明健康的社會風氣,打造一大批“文明村鎮”、“生態文明示范村”,讓“美麗鄉村”更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