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蓮(譯)

板塊郵箱:jiaa66@163.com
近期,血液領域出現了一系列重磅級的研究成果,為我們的生活以及醫療帶來突破性的變革。
《自然》雜志近期發文,科學家通過對肺部微循環的影像研究發現,來自于肺外的巨核細胞在肺內產生大量血小板,產量約占血小板總數的50%。
該研究通過雙光子活體顯微鏡成像技術直接證明了血小板在肺內產生,并發現了一系列血小板產生釋放的機制。這個發現為研究與治療血小板減少癥提供了新思路。不僅如此,研究還發現肺也是一個巨核細胞和造血前體細胞的儲存庫。這些細胞在機體出現血小板減少癥以及骨髓干細胞缺陷時,能夠被調動并重建多系造血。該項研究也為肺移植領域的移植后產生急性和慢性排斥反應以及移植嵌合率等問題的解決提供了理論基礎。
骨髓造血系統重建一直認為是由一群定向多潛能前體細胞和具有長周期植入能力的造血干細胞共同作用的結果。但是在非人靈長類動物試驗中,科學家們觀察到了一群具有造血干細胞特征的早期植入細胞,這些細胞表現出了長周期植入能力。通過將這群細胞與人類的造血干細胞相比較,研究者發現它們可以高度聚集造血干細胞,并且具有短期快速重建造血的功能。該研究的相關成果可能會為血液干細胞移植帶來巨大的變革,同時該研究也對基于自身健康干細胞移植或相關基因疾病替代療法有著重要的意義。
之前DNA甲基化標記產生的數據表明,血液中循環DNA主要來源于白細胞。最新研究發現,血液中還存在來源于紅細胞的DNA,并且這些DNA能夠顯示貧血的類型。研究表明在不同病因貧血的患者中,循環紅細胞DNA的定量分析可以反映骨髓中的紅細胞生成活性。對于紅細胞生成活性降低的患者,循環紅細胞DNA的百分比出現降低,而對于活性增加但無效的紅細胞生成的患者,循環紅細胞DNA百分比顯示增加。這項研究結果表明,血液循環DNA中有一部分來自于紅細胞,且這群DNA可以作為鑒別診斷和監測貧血的無創生物標志。
健康年輕的系統環境益于衰老的器官存活及發揮功能,而年輕的體內環境是否能促進缺血性卒中后的年老器官功能恢復呢?科學家近期發現,在遠端大腦中動脈阻塞引起缺血性卒中的老年大鼠腹腔內注射年輕血漿,可以降低梗死體積和運動障礙。相反,年輕缺血性腦卒中大鼠腹腔注射老年血漿,會使腦損傷和運動缺陷惡化。研究還發現,老年大鼠血清中結合珠蛋白的水平明顯升高。如果在缺血性卒中年輕大鼠腹腔注射結合珠蛋白則能使疾病發生較差的預后。這個研究一方面揭示了年老的體內環境在缺血性卒中恢復過程中發揮著惡性作用,另一方面揭示了結合珠蛋白在缺血性卒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