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波市委副書記、市長 裘東耀
建設大灣區,是省委、省政府的一項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八八戰略”再深化、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一個具體行動。寧波作為浙江唱好“雙城記”的重要一城、建設大灣區的重要一極,必須增強責任擔當,全力當好大灣區建設的排頭兵。2018年以來,寧波市全面貫徹《浙江省大灣區建設行動計劃》,對標構建世界級大灣區,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積極融入參與全省大灣區建設。謀劃了一批戰略平臺,編制形成了《寧波市大灣區建設行動計劃》,組織開展了寧波前灣新區、甬江科創大走廊“兩大戰略平臺”的發展研究。推進了一批項目建設,梳理形成14個、總投資948億元的大灣區標志性工程,寧波杭州灣新區吉利DMA整車等項目開工建設,滬嘉甬鐵路等項目前期工作扎實推進,汽車制造、綠色石化等產業投資規模突破百億元。落實了一批保障措施,組建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創新完善了投融資模式,基本實現了一般工業類、房地產類企業投資項目開工前全流程審批分別縮短至59天、95天。總的看,寧波在融入參與和服務助推全省大灣區建設方面邁出了扎實步伐、取得了有效進展。
建設大灣區,事關浙江“兩個高水平”建設,也是寧波形成高質量發展新格局、厚植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重大機遇。寧波將以改革開放40周年、“八八戰略”實施15周年為新起點,自覺擔起習近平總書記賦予浙江“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勇立潮頭方顯擔當”的新要求新使命新期望,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加速打造高端平臺、培育高端產業、集聚高端要素,努力建設浙江大灣區核心城市。
在“謀劃大平臺”上下功夫。堅持全球眼光、世界標準、灣區特色、高點定位,高標準謀劃寧波大灣區戰略平臺,突出增強平臺的承載力、聚合力、競爭力;高質量編制前灣新區、甬江科創大走廊兩大平臺空間規劃,打造戰略性產城融合平臺和引領性科創平臺;高水平實施產業布局引導規劃,依托梅山產業集聚區、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南部濱海新區等載體,打造一批“萬畝空間、千億量級”的產業大平臺,培育形成5大引領全球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尖端產業,打造兩到三個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在“建好大項目”上下功夫。以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爭創國家級示范區為抓手,加快打造制造強市。圍繞培育產業集群,強化重點產業分區引導,優先發展數字經濟,構建高端產業發展主陣地。圍繞推進重大項目,深化“最多跑一次”“畝均論英雄”“標準地+承諾制”等改革,促進舜宇年產6.5億顆智能光電等一批前期項目盡快開工,推動航天智慧科技城等一批在建項目投資放量,滾動實施一批重大接續項目。圍繞強化資金保障,探索政府投資規范化、項目融資市場化、融資渠道多元化、社會融資活躍化的新型投融資體系。

在“深化大開放”上下功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綜合試驗區、“16+1”經貿合作示范區、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重大載體建設,提升國際產業合作園發展能級,打造浙滬合作(寧波)示范區。推進實施開放高地建設行動,加快復制推廣自貿區政策,爭取寧波部分區域納入浙江自貿試驗區,進一步提高全球資源配置能力和國際市場競爭力。推進完善統籌開放機制,優化整合政策資源,加快構建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和創新創業環境。
在“推進大創新”上下功夫。著力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支持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寧波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大院名所加快發展,謀劃創建新材料國家實驗室,培育一批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著力推進10個“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突破產業重大關鍵核心技術,研究開發重大戰略產品,引領支撐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深化實施“3315系列計劃”“海外工程師計劃”,吸引更多高端創新人才向灣區集聚。
在“構建大交通”上下功夫。促進海港、陸港、空港、信息港“四港聯動”,構建暢通高效的海陸空運輸通道網絡。海港方面:完善無水港布局,發展多式聯運和國際中轉,建設“海上絲路”航運大數據中心,助推寧波舟山港成為國際一流強港。陸港方面:加快推進滬嘉甬鐵路、甬臺溫高鐵等項目前期,深入謀劃杭甬智慧高速公路等項目,推進金甬鐵路、甬舟鐵路等項目建設,優化寧波灣區內部交通走廊。空港方面:規劃建設寧波櫟社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櫟社機場三期項目建設,提升區域性樞紐機場國際化水平。同時,按照浙江大灣區建設行動計劃要求,加強灣區生態聯防聯治,推進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建設優質生活都市區,讓人民群眾在大灣區建設中有更多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