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盧沙布 劉婷婷
(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 100044)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ublic-Private-Partnership,PPP)模式不僅能夠幫助政府減輕財政壓力,而且還能夠提高公共服務的提供效率[1],因此PPP模式被廣泛應用于交通、教育、衛生、垃圾處理和公共建筑等公共服務領域[2]。世界各地對PPP的定義不盡相同,但其本質是以“伙伴關系、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為原則[3],公共部門和社會資本采取簽訂合同、建立長期合作伙伴關系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務和產品[4]。作為社會資本的建筑企業,在參與PPP項目過程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但PPP項目要求社會資本具備投融資、建設、運營等方面的能力[5]。相比于傳統項目只需關注建設過程,建筑企業在參與PPP項目時會遇到更多的挑戰,也意味著面臨更多的風險。
國內外已有不少關于PPP項目風險的研究,一部分學者是通過研究PPP項目出現問題或者失敗的案例,總結歸納出PPP項目的風險要素[6-9];另一部分學者是通過文獻回顧或者專家訪談的方式,采用多元統計因子分析方法、主成分分析法等統計方法研究PPP項目的風險因素[10-15]。可以看出,多數學者對PPP項目風險的研究集中在風險因素挖掘、識別以及風險控制措施等方面。
然而,PPP項目的特許經營期長、參與主體多等特征決定了風險來源和種類多,并且風險關系更為復雜。所以,研究PPP項目風險因素之間存在的關系,對幫助決策者進行有針對性、系統性的風險管理具有借鑒和指導意義。在以往的研究中,學者們基于多種理論視角對風險關系進行了研究。Ren[16]從物理學的視角將風險關系分為依賴、獨立、并聯、串聯四種;劉鈞[17]從能量釋放理論和多米諾骨牌理論的視角分析出風險的傳遞路徑和導致災害發生的風險傳導過程。除此之外,周國華,林志紅等采用貝葉斯網絡分析法研究了風險關系[18-19],但這些研究的不足之處就是沒有對各風險因素之間存在的層次關系以及風險之間的傳導路徑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從而缺乏對風險關系的全局性認識。
解釋結構模型(Interpretation Structure Model,ISM)是系統工程研究和實踐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它對復雜系統進行分解,通過運用關聯矩陣原理把關系混亂的子系統轉化為直觀的關系結構模型,從而更好地分析子系統內部、子系統與總系統之間存在的關系[20-21]。PPP項目出現問題或者失敗的風險因素是非常多的,并且它們相互作用、共同影響,常常發生在PPP項目的融資、建設、運營等各階段,因素之間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相關關系。因此,本文的主要貢獻是通過文獻回顧,梳理出建筑企業投資PPP項目的風險因素體系,得到風險要素之間的邏輯關系,引入解釋結構模型的方法分析出風險因素之間的層次關系和傳導路徑,為建筑企業在參與PPP項目的過程中全面識別、精準控制、高效管理風險奠定基礎。
已有很多關于PPP項目風險因素的研究成果,本文采用內容分析[22]的方法,對從萬方、維普、中國知網等數據庫檢索到的相關文獻進行對比分析,歸納總結出建筑企業參與PPP項目全過程所遇到的主要風險因素,最終篩選并提取出4大類15種導致PPP項目失敗或出現問題的關鍵風險因素,形成風險因素體系,見表1。

表1 PPP項目風險因素體系
(1)建立鄰接矩陣。構建解釋結構模型的首要步驟就是建立鄰接矩陣,本質是布爾矩陣,其中aij或aji的值為0或1,即

在對PPP項目風險相關文獻進行歸納整理、對比分析后,判斷出表1中所列的各風險因素之間的相關關系。為得到更加合理準確的風險關系,邀請PPP領域專家對初步得到的風險關系進行討論和修正,確定出最終風險因素的邏輯關系,如鄰接矩陣M所示
(2)進行區域和級間劃分。區域劃分的作用就是把所有要素之間的關系劃分為可達與不可達矩陣,并且判斷要素是否連通,進而把系統劃分為幾個部分。在可達矩陣中得到各要素的行可達R(Fi)和列可達A(Fi),并計算出R(Fi)∩A(Fi)。在此過程中,如果要素Fi和Fj是共同集合中的要素,那么R(Fi)∩A(Fi)≠?,否則他們屬于不同連通域。層級劃分就是將系統中的所有要素依據可達矩陣的準則劃分成不同級次的過程。首先,找到最高級要素,即可將其在可達矩陣的行列中刪去;其次,尋找新的最高級要素,重復刪去步驟。以此類推,就可以找到各級的最高級要素。若用L1,L2,…,Lk表示自上而下的級次,則層級劃分L(n)可以表示為L(n)=[L1,L2,…,Lk]。如果定義第0級為空集,即L(0)=?,則可用列求出Lk的迭代算法為
Lk={Fi∈N-L0-L1-…-Lj-1=
Rk-1(Fi)∩Ak-1(Fi)}
式中,Rk-1(Fi)和Ak-1(Fi)分別是由N-L0-L1-…-Lj-1要素組成的子集求得的可達集合和先行集合。即
Rj-1(Fi)={Fj∈N-L0-L1-…-Lj-1,mij}
Aj-1(Fi)={Fj∈N-L0-L1-…-Lj-1,mji}
由此根據可達矩陣進行區域劃分和級間劃分,第一層級因素的劃分示例見表2。

表2 第一層級因素的劃分

(續)
因此,可得出L1={F9,F12}。其他層級因素的劃分以此類推,得到:L2={F6,F7,F10,F13},L3={F5,F8,F10,F13},L4={F1,F2},L5={F3,F4}。最后可得按級間順序排列的可達矩陣M*如下
(3)建立結構模型。按照可達矩陣和級間劃分結果,重新排列去除回路后的可達矩陣,得出鄰級和跨級間的關系,確定矩陣中對應的節點對,自下而上用帶箭頭的線進行連接,綜合形成最后的結構圖,見圖1。
構建的解釋結構模型使得PPP項目風險因素可以層次化和條理化地顯示,下面將結合PPP項目出現的問題或者失敗的實際情況對模型進行分析解釋。
(1)融資成本高風險、市場收益不足風險分別處于風險傳遞路徑的最頂端,是影響PPP項目成敗或者出現問題的直接因素,受到其他風險的影響程度比較大,是其他風險累積的結果。

圖1 PPP項目風險因素的解釋結構模型
其中,市場收益不足風險最為突出,建筑企業參與融資、建設、運營等全過程所產生的風險都可能會導致PPP項目市場收益不足的問題。影響PPP項目的市場因素是復雜多樣的,甚至項目的收益狀況與預期水平有差距時也會影響項目的運營,所以建筑企業可以借助系統動力學等科學方法[23]和選擇公平的收益分配模式[24],合理預測項目的收益和成本。當然,政府也需要積極幫助建筑企業化解或減少某些市場和收益風險,比如稅收支持、財政補貼等。
PPP項目融資成本高風險是學術研究和實踐操作的焦點之一,最初的PPP模式甚至被認為是一種融資手段[13]。融資成本高風險往往是通貨膨脹、資金可獲得性風險以及融資結構不合理等造成的,所以建筑企業選擇合理的PPP項目融資渠道非常重要。王守清[25],韓克勇[26]認為PPP項目資產證券化是降低融資成本、解決融資困難的重要融資渠道,能夠提供市場化、規范化的資金退出機制,保障建筑企業的利益。
(2)間接因素包括了第二層級的通貨膨脹風險、資金可獲得性風險、完工風險、市場需求變化風險、費用支付風險,第三層級的融資結構不合理風險、設計不合理風險、項目唯一性風險、利率變動風險和第四層級的政府信用風險、政府決策失誤或冗長風險。從圖1中可以看出,風險的中間傳遞路徑主要有4條,分別為:①政府決策失誤或冗長風險→利率變動風險→費用支付風險;②政府信用風險和政府決策失誤或冗長風險→項目唯一性風險→市場需求變化風險;③設計不合理風險→市場需求變化風險;④設計不合理風險→完工風險;⑤融資結構不合理風險→資金可獲得性風險。間接因素處于各自風險傳遞路徑的中間部分,不僅受到下級風險的影響很大,而且自身還會影響上級風險,從而增加PPP項目的不確定性以及失敗的可能性。
建筑企業要避免項目的失敗,不僅要有設計合理的融資結構和提升自身的能力,而且要仔細分析項目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選擇熟悉領域的PPP項目,同時還要重視來自政府方面的風險。在以往的項目中,長春匯津污水處理廠、江蘇某污水處理廠和湖南某電廠等PPP項目[7]均因政府不履行或拒絕履行合同約定的責任和義務而給項目帶來損失。同時,還存在政府人員的PPP項目運作經驗和能力不足、政府多個部門管理職權交叉、準備不充分和信息不對稱等原因,項目的決策時間過長甚至出現失誤。所以,建筑企業應提前評估政府信用[27],采取預防措施應對政府違約問題。
(3)深層的風險因素包括法律體系不成熟和公眾反對風險,處于圖1最下端的是風險源。一旦發生,就會通過傳遞路徑引起其他風險,進而影響PPP項目的成功,所以建筑企業要高度關注這類風險。
在《關于開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指導意見》《關于印發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操作指南(試行)的通知》等多個法規頒布以后,關于PPP項目的法律條文已經得到不斷完善,但是政府的契約意識和履約能力尚不夠[28]。在這樣的環境下,建筑企業只有以自身落實合同內容為基礎,不斷優化風險分擔機制和再談判機制,幫助政府提高履約能力。同時,建筑企業還需要積極審視法律的變化,提前做好風險防范。此外,PPP項目大部分與公眾利益相關,建筑企業不僅要考慮自身的合理投資回報,而且還要對社會效益進行合理的評估,提高服務質量,從而提高社會公眾的滿意度。
從2013年以來,PPP項目在我國飛速發展,建筑企業在參與PPP項目的過程中會遇到參與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的機會,同時也面臨投融資、建設、運營和移交等方面的諸多挑戰。全面認識風險因素及其風險關系,系統性地防范和管理風險,對于提高建筑企業成功投資PPP項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基于此,本文在識別出15種建筑企業投資PPP項目風險因素的基礎上,運用解釋結構模型分析得到風險因素關系,并解釋每種風險因素的傳遞路徑和管理措施,提高建筑企業PPP項目的風險管理效率。但解釋結構模型的缺點在于只能定性分析風險間關系,至于風險之間的傳導力和影響度無法量化顯示。所以,后續的研究還應結合神經網絡、復雜網絡等方法建立量化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