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成仲
王繼祥:數字化物流網需“軟硬結合”
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強調,把互聯網作為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應該架構在互聯網的基礎設施之上,需要“虛實結合”地在基礎設施網絡、全網共享、數據驅動、軟件定義、迭代升級等領域進行全面規劃設計。
中國經濟社會已進入數字化時代,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建設也要通過數據來驅動網絡運營,實現實體的物流物理網絡和虛擬的物流數字網絡“軟硬結合”,有自己的數字孿生體。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還應該有商業模式創新,既讓建設者有市場回報,又具有公共基礎設施屬性,實現全網共享,服務于全社會。
如何創新?可以用技術推動商業模式創新,比如“軟件定義”。概括講,軟件定義就是硬件資源虛擬化、管理過程可編程,實現硬件資源全網共享,軟件定義分門別類。比如在手機這個硬件上,可以裝很多軟件,像高德和百度地圖等不同競爭對手的軟件都可以裝在一起,讓手機在硬件不變的情況下不斷升級。這種模式可以引入智能物流骨干網的建設理念中,硬件基礎設施全網共享,軟件管理調度與網絡控制多平臺協同,真正變成全網共享的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
目前,智能物流思維系統還處于數字化階段,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應該適度超前,推動數字化向程控化發展,這也是一個升級迭代方向。▲
(作者為中國倉儲與配送協會副會長)
高月娥:用“六化”為全球供應鏈提出中國方案
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是我國邁入新時代物流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個頂層設計,未來也將是貢獻全球供應鏈的中國解決方案,更是實現物流現代化的新平臺,也是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引擎,這是它的重要意義所在。
推進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建設時,建議可以著力從“六化”進行突破:
一是網絡化。打造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首先應考量綜合運輸通道,同時從國際性、全國性、區域性三個層級優化樞紐空間布局,推進航空轉運、快遞物流、高鐵物流、港口物流以及口岸物流樞紐建設及相互間有效銜接。
二是全球化。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應順應全球化發展趨勢,發揮菜鳥全球化網絡優勢,提供全球供應鏈解決方案,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開放,增強我國在國際物流規則、技術、標準話語權。
三是智能化。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建設應該推進數據互聯開放共享,通過科技創新,加快平臺化建設,與“數字絲綢之路”聯動發展,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的動力。
四是協同化。發揮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的戰略引領作用,強化數據資源、網絡資源、業務資源、標準資源等多元協同發展,發揮社會、行業、企業的協同效應,構建開放協作平臺。
五是綠色化。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應該繼續推廣菜鳥在綠色包裝、普及電子面單、推進新能源汽車城市配送等經驗,實現綠色化遠景。
六是融合化。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將通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強化與信息業融合滲透,實現跨界新業態和新模式發展,引領經濟社會發展。▲
(作者為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運輸研究部主任、教授級高工)
朱道立:中國物流將得以跨越式發展
國家智能物流骨干網是一個具有網絡結構的智能物流服務多邊平臺,為各方創造價值,不僅將促進物流數字化、智能化,而且能引領新零售、新制造發展,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
當前,中國物流數字化和標準化基礎較弱,希望菜鳥通過智能物流骨干網建設,引領中國物流數字化和標準化發展,例如貨品編碼、運單、裝載、識別與跟蹤等,帶來物流增值服務,促進物流業的降本增效和健康發展。
核心倉布局和庫存控制技術是智能物流骨干網建設的重要內容。菜鳥要達到“國內24小時達、全球72小時達”的目標,核心倉的布局需進一步優化和加強,這與各地物流園區的建設高度相關。據調查,目前中國物流園區數字化基礎較差,菜鳥提出基于物流IoT技術的未來園區建設方案,應在核心倉所在區域大力推進,對吸引關鍵區域的政府來參與共同建設智能物流骨干網的重要節點,也是很有益的。
交通物流基礎大通道的建設已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內容。當前國家正在全力推進中歐班列建設,發展速度非常快,建議智能物流骨干網建設可和中歐班列相結合,費用可以降至航空費用的1/5。同時,跨境航空、鐵路等專線運營會對菜鳥的數字化供應鏈管理提出新挑戰,需要發展針對性的技術和模式創新。菜鳥應抓住智能物流骨干網建設的機會,充分發揮其優勢,引領中國物流的跨越式發展。▲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中美物流研究院名譽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