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蜀青 ●李佳寅

“我會繼續努力工作,不僅是為了我自己的時裝品牌,更是為了我的孩子。”這是小威當地時間14日在美國拉斯韋加斯參加活動時袒露的心聲。節目中,小威沒有接受現場提問,也完全沒有提及一周前自己在美網決賽中與裁判的沖突,盡管相關話題已成為全球體壇熱點,熱度仍有增無減:除了爭論小威是否應該受到如此嚴厲的懲罰、裁判做法有無不妥之處外,話題還牽扯體壇中的性別歧視和政治正確。
首先回顧一下事件:在北京時間9日的美網女單決賽中,小威因接受場外指導、摔拍和出言侮辱主裁是“小偷”“騙子”遭三次警告被罰失一局,賽后她批評裁判有性別歧視傾向,稱有同樣行為的男選手未遭到懲罰。這段插曲的風頭完全蓋過本應是當晚的主角、贏了小威的日本選手大坂直美。
“盡管已過去一周時間,但是這場風波中所涉及的體壇性別歧視已引發輿論兩極分化,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已被政治化。”目前身處克羅地亞的美國網壇名宿吉姆·考瑞爾如此評論。作為女子網壇最偉大的球員,比利·簡·金力挺小威,“男女運動員在網球場上的待遇不盡相同”。與此同時,澳大利亞媒體有關小威的諷刺漫畫被認為帶有“種族主義”色彩。涉事主裁拉莫斯得到國際網聯和裁判界公開支持并回到工作崗位,上周末在克羅地亞執法戴維斯杯半決賽。
美國《紐約時報》15日公布一組數據,把近20年來大滿貫決賽中裁判對男女運動員的警告數量進行對比:男運動員被處罰次數高達1534次,女運動員僅526次——如此懸殊的數據并不能支持小威“男選手未遭懲罰”的言論。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女評論員卡羅琳·威爾森稱:“小威的所作所為實際上是給女權運動抹黑。”加拿大《卡爾加里導報》的批評更直接:“即使男運動員沒有因辱罵裁判得到應有的處罰,也不代表(小威)這樣的違規行為可以姑息和得到原諒。”多名在美網執法過的裁判也認為,拉莫斯當時的判罰并沒有問題,但是如果他能夠更好地與小威進行溝通,就不會有如此多爭議。
據悉,本次爭議的兩位主角將在明年澳網比賽中“被分開”,但這并不是小威的要求,而是一種常規操作。已經退休的前金牌裁判英格斯表示:“當球員與裁判發生矛盾時,繼續讓他們同時出現在比賽場地未免太過尷尬,因此只能讓相關裁判回避。”
英國《衛報》在分析中指出:36歲的小威拿過23次女單大滿貫冠軍,在網球史的地位毋庸置疑。更為重要的是,她代表了女性、女運動員以及黑人女運動員這些相對弱勢的群體。對于性別歧視和種族主義來說,小威是雙刃劍一般的存在。因此,她是否在比賽中遭遇不公,根本就不是一件簡單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引發“性別歧視”爭議的美網是率先推行男女同工同酬的大滿貫賽事,而四大滿貫全部實現同工同酬,更是歷經34年。除去大滿貫賽事,在很多男女合賽的頂級大賽中,女子賽事總獎金仍相對較少。美聯社曾指出:相對于網球運動,籃球場上男女差異更大。2018年美國女職籃狀元秀威爾遜的年薪是5.26萬美元,而當年NBA狀元秀德艾頓年薪為816.5萬美元,威爾遜工資尚無法追平后者的零頭。早在2016年,幾名美國女足球員就表示,她們的薪酬僅為男足球員的1/4。不過正如英國《泰晤士報》所說:“小威的話有一部分說對了——在體育運動中,男女運動員行為確實存在雙重標準,但是她在美網決賽中對裁判發飆以及賽后辯解,是錯誤的。作為運動員,如何做到尊重這項運動和對手,才是真正需要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