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重點和難點,學生的語文知識和觀察力都在寫作水平中得以體現。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存在很多難點,學生缺乏寫作興趣,作文題材過于單一,作文內容不真實等等。學生對作文寫作有厭煩和畏懼的情緒,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教會學生要留心觀察生活,敢于說出心里話,加大閱讀量,為寫作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實現心靈的對話。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作文教學;存在問題;改進措施
一、 農村小學作文教學存在的難點
(一) 學生缺乏寫作興趣
眾所周知,除了學習優秀的個別學生之外,很大一部分學生都不喜歡上作文課,他們覺得寫作文對自己來說很難,寫作是為了完成任務。作文課上,大多數學生都是愁眉苦臉,參考其他滿分作文,優秀作文,東拼西湊,應付差事,很少有學生開心地自信地主動去寫作,對于老師布置的課外閱讀寫作知識,學生更沒有一點興趣可言,有的甚至家長說一句,孩子就寫一句,學生總是不勞而獲,作文水平當然得不到提高。
(二) 作文題材單一
在看學生的作文時,總是覺得學生的寫作有種千篇一律的感覺,被條條框框束縛著,選材驚人地相似,寫人物的時候大多都寫家長和老師,不是自己生病了,爸爸媽媽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就是老師冒雨到家中為自己補課的事情,寫景色的時候,就是寫是家鄉有一條小河一年四季景色的變換……。現實就是,農村孩子不能像城里孩子可以出去旅游,參觀動植物園,參加公益活動的機會多,但農村也有很多美好的地方,比如,美麗的大自然、勤勞的農民、豐富的勞動生活、 淳樸的民俗風情都可以作為寫作素材,但是學生作文內容卻體現不出來這種精彩。
(三) 作文內容缺少真情實感
學生的作文內容普遍沒有真情流露,因為大部分學生都沒有敏銳的觀察力,對事物獨特的感知力,雖然寫的是真人真事,但是沒有表達出自己真實的情感,讀起來也就平淡無味。也有學生胡編亂造,東拼西湊,甚至全文照搬。受傳統教學中仿寫范文,按照一定的格式寫作的影響,目前許多農村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時,仍然使用機械式的老一套方法,用死板的模式來敘景抒情,大眾化的套話抒發情感,用喊口號的方式進行結尾。這樣的作文無法展示學生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
二、 學生作文質量相差大的主要原因
(一) 學生課外閱讀少
因為小學教育課時少,由于考試的壓力老師很少在課堂上花費時間讓學生閱讀課外書,放學后學生又不會自覺去看課外書,時間長了,單調的學習導致學生的知識面越來越窄,對語文知識積累的不足,沒有豐富的寫作素材,最終無話可寫或有話寫不出。即使學生去看課外書,也是一味地去看和作文相關的書,記住作文書里的素材,以備考試之需。課后主動觀察、自覺練習的學生寥寥無幾,所以作文內容陳舊單一,語句不通順,抒情不真實等現象屢見不鮮。
(二) 學生缺少豐富的生活體驗
農村的學生生活比較單調,由于各種原因,學生外出機會少,與社會的接觸很單一,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更少,更不要說出去旅游,對外界的事物了解不夠豐富,加上一部分農村老師怕麻煩,不注重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學生沒辦法把生活和學習聯系起來,導致學生寫作只能在教室里胡編亂造。學生沒有親身的感受與體驗,沒有多姿多彩的課外生活,寫出來的東西自然毫無生機可言。
(三) 教師未能起到示范作用
教師是學生的楷模,對學生起到模范帶頭作用,教師良好的學習習慣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但我們許多老師平時很少去閱讀課外書籍,很少去寫作,認為學生寫不出作文和自己沒有關系,是學生本人見識少,能力不夠。其實教師自己都很難寫出一篇比較貼近生活實際又有文學功底的例文,學生的寫作能力自然得不到提高。
(四) 學校圖書室存在資源浪費問題
目前,還有個別農村小學的圖書室藏書量嚴重不足,不少圖書館都成了一種擺設,平時圖書管理員嫌麻煩,干脆不開門,只在上級檢查的時候,才補補借閱記錄,做做樣子。這樣就造成學生達不到課標中規定的基本閱讀量,視野不開闊,導致作文內容不豐富,學生無話可說。
三、 作文教學的解決對策
(一) 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首先,在寫作題材上,要切合學生實際生活,作文內容要讓學生感到現實親近,最好是學生親身經歷過的事,或是學生身邊經常接觸的人或物。如《我的同桌》《今天我值日》《快樂的假期》等題目,學生很積極地去寫作,因為他們感到有話可說。要讓學生從心理上接受寫作文這件事。對于怕寫作文的學生,更要讓他們放開膽子,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多鼓勵,少批評,不要要求太多,讓學生望而生畏。這樣做,表面上是降低了對學生的要求,實則正是讓學生愛上寫作的開始。
(二) 留心觀察生活,敢于說真話
學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增加學生生活體驗,教師要鼓勵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讓學生養成寫日記的習慣,簡單也好,長篇大論也好,因為作文的寫作關鍵是在于知識的積累。教師要將學生的實際生活與教學融合在一起,通過身邊的故事讓學生體會作文的親切,作文就在他們身邊。這樣做不僅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素材,還鍛煉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三) 加大閱讀量,豐富知識儲備
量的積累才有可能導致質的提升。沒有大量的閱讀積累,學生是無法寫好作文的。學習寫作一定要首先回到閱讀中,因為閱讀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語感,積累豐富的詞匯,受到美的熏陶。此外,好的作品本身就包含著高超的寫作技巧,閱讀過程就是學習寫作技巧的過程。
(四) 要順應作文教學規律
教師要順應作文教學的規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打好基礎。中年級訓練重點是培養學生的觀察力,鼓勵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使學生樂于表達。教師可引導學生描述場面、景色、事情,以培養學生抓住事物特點進行片段描寫。高年級訓練重點是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使學生進行有個性的表達,可鼓勵寫日記、周記,再到作文。
四、 結束語
總之,要提高農村小學生的習作水平并不能一蹴而就。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認識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任重而道遠,需要堅持不懈,多動腦、多嘗試、多反思,以自己的語文修養去影響學生,用自身獨特的教學魅力去感染學生,引導學生關注生活,培養學生積累的習慣,讓學生獨立完成寫作,讓每個人都享受成功的喜悅。
參考文獻:
[1]莊潔.農村小學生作文難點的分析與對策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7(12):91.
作者簡介:林財,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深土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