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健友
心血管性心臟病發病率高,猝死多見,很多患者對此產生恐懼心理,似有“談虎色變”之感。這樣一來,“假冠心病”興風作浪,攪亂人心。其實,“假冠心病”不只是“心臟神經官能癥”,它包括的面較廣。現舉幾種常見的“假冠心病”供讀者參考。
頸源性冠心病
頸椎病很常見,不分男女老少都可能罹患,尤其是女士和長期低頭工作者以及常年睡眠愛枕高枕頭的人易患頸椎病。其臨床常見癥狀有手麻、心前區和胸骨處或腹上部陣發性疼痛,發作時間數秒鐘,心電圖顯示出不同程度缺血,這些表現最容易誤診為“冠心病”“心絞痛”。實際上這是因為患頸椎病時,源于頸8至胸1的胸前神經內側支和起源于頸6至7的胸前神經外側支受到刺激而引起的,并不是心臟血管病變所造成的。
這里還要提及“椎神經綜合征”,因為此病的病因也在頸部,椎神經又稱頸后交感神經,它是由從星狀神經節發出的節前纖維和節后纖維形成的,分布于心臟、肺及胸腔和其他臟器。當它在椎管通道中受壓或受到椎軟組織無菌性炎癥刺激而繼發損害,可導致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同樣會引發心前區疼痛,類似冠心病心絞痛,對這種病采用中醫經絡穴位可明確診斷,即壓迫大杼穴呈現明顯酸脹感。
膽囊疾病
無論膽囊炎、膽石癥或膽道感染都會使膽道擴張,造成膽道內壓增高,通過神經反射,引發心臟冠狀動脈痙攣,血流量減少,導致心肌缺血,出現一過性心絞痛和(或)心律失常,臨床稱之“膽心綜合征”,患者疑為“冠心病心絞痛”,甚至個別醫生對此產生寧可誤治,不可誤診的思想,造成藥物濫用。
心臟神經官能癥
此病誤診為“冠心病”者最多見。本癥是以心血管系統功能失常為主要表現,并兼有神經官能癥的其他癥狀的一種綜合征。本癥多發生在40歲左右的男女,多見女性尤其是伴更年期者。病狀多種多樣,心悸是最常見的癥狀,并伴心前區不適,心前區疼痛但部位不固定,以位于左前胸乳部或乳下者為多見,痛的性質不盡相同,多數為一過性刺痛,數秒鐘或持續隱痛。氣短癥狀也非常多見,患者主觀上感到空氣不足,呼吸不暢,體格檢查無異常發現,有焦慮和緊張的表情。
抑郁癥或焦慮癥
本病屬精神科范疇,它是由于心理障礙導致5-羥色胺分泌代謝異常引發的病癥,其臨床表現除焦慮、疑心、失眠等癥狀較明顯外,與心臟神經官能癥大體相同,只是神經官能癥是大腦皮層功能紊亂所致。兩者治療不同之處是抑郁癥必須抗焦慮治療,單用調整神經方法和藥物是不行的。筆者遇到數例抑郁癥患者,心血管病醫生均診斷為“冠心病心絞痛”,這些患者都用過治療冠心病的藥物和調理神經的藥物,時間達一年之久,花費也驚人,療效很差,經抗抑郁治療后,病情很快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