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紅
最近,武漢一位女士上了熱點新聞。為了控制體重,她堅持吃了30年的純素食。不僅魚肉蛋奶都不碰,連炒菜油也不沾,身高160cm,長期保持88斤的體重。直到最近她手腳發麻,走路不穩,沒法正常生活,才不得不進醫院檢查。醫生說她有嚴重的維生素B12缺乏癥,導致脊髓和周圍神經受損。
純素食易缺乏多種營養素
純素食中幾乎不含維生素B12,雖然有些發酵素食有少量的維生素B12,但生物利用率比魚肉蛋奶中的低得多。如果長期堅持純素食,身體就會出現維生素B12缺乏的癥狀,包括惡性貧血和神經纖維變性等,使人認知能力下降甚至類似癡呆。
此外,純素食不僅會導致維生素B12缺乏,同時也會導致蛋白質、維生素B1、維生素A、鈣、鐵、鋅和ω-3脂肪酸的供應量或實際吸收量不足。其中,維生素B1缺乏,會使身體出現手腳麻木和無力的癥狀。
3份蔬菜配1份肉
大部分人可以做一位“部分素食”主義者,即有葷有素,素多葷少。從營養平衡、預防多種疾病的角度來說,素多葷少的生活有益健康。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每天推薦攝入40~75g肉,300~500g蔬菜,以及水果、雜糧、堅果、豆制品等,素食的量遠遠多于魚肉的量。在日常飲食中,按照每天“3份蔬菜配1份肉”的吃法,招致各種慢性疾病以及患癌的風險會更小。
日常貪食魚肉油膩,血脂、血壓、血尿酸已經過高的人群,改成“部分素食”的飲食方式,對健康會更有益。
吃素需要循序漸進
對于一個吃慣了大魚大肉的人,如果突然改吃青菜、水果,胃腸消化功能和身體代謝功能難以馬上適應。所以,最好循序漸進地調整:
首先,拋棄油膩厚味的菜,如糖醋里脊、紅燒雞翅等,改用烤、燉的方法烹調肉制品,并在每頓飯中增加一道少油少鹽的綠葉菜,逐漸讓自己的口味變清淡。
其次,可以嘗試將部分肉類改為豆制品,每餐多做幾道蔬菜,正餐之間的加餐改為酸奶、水果、堅果等天然食品。
然后,嘗試每周只在一半的時間內吃魚、肉食物,慢慢從清淡的素菜中嘗出食材原有的清香。同時開始補充多種營養素增補劑。
如果此時仍然堅定地想成為素食者,那么可以繼續減量,最后將魚、肉徹底趕出自己的生活,通過蛋、奶和豆制品來保證蛋白質充足,這樣做比純素食更有利于健康,不容易出現維生素B12和鈣的缺乏,也能得到較充足的其他B族維生素供應。如果追求純素,可以逐漸把蛋、奶減少,同時補充更多的豆制品、豆類主食、堅果類,直到全部替代蛋和奶。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補鈣、補維生素B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