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
摘要:探討醫學類高職院校新生學業成就與人際關系歸因的特點及相互關系,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方法:采用多維度——多歸因因果量表(MMCS)對貴陽護理職業學院765名大學新生進行測量。結果:(1)高職新生在學業成就和人際關系上傾向于內控歸因(2)男女生在人際關系歸因方面存在著極其顯著的差異,相比而言,女生比男生更傾向于外歸因;;(3)不同專業在學業成就歸因得分有顯著差異,中藥、檢查、衛管在學業成就歸因得分顯著低于影像專業的學生。
關鍵詞:高職新生;學業成就;人際關系歸因
社會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在物質水平、精神和文化生活水平上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人們的健康觀念隨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身心健康社會適應良好”這一新健康理念的提出以及“生物一心理一社會”現代醫學模式的轉變,使得醫療衛生行業的職能逐漸向著縱、寬方向發展[1]。故近年來,各高校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作為一個重點問題來抓,從大一新生開始,心理健康被納入到學校的重要日程中。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查詢發現,很多學者將大學生的成就歸因和人際關系歸因納入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疇,并進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取得了許多有價值的成果。于是本研究采用學業成就與人際關系多維度多歸因因果量表(以下簡稱MMCS),對貴陽護理學院2015級新生的學業成就和人際關系歸因的特點進行探討,希望能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參考和借鑒。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貴陽護理職業學院2015級新生765人(包括藥學、衛管、檢驗、影像四個專業),有效被747人,占被試總數的98%。其中,男生152人,女生595人;藥學292人、衛管121人、檢驗263人、影像71人。
1.2 研究方法 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團體施測。采用多維度-多歸因因果量表(MMCS),涉及學業成就和人際關系歸因測驗兩個分量表共48個題目,24個涉及學業成就,24個有關人際關系。每題采用0--4的5點記分,無論傾向于哪種歸因方式,分數越高,說明越具有該方面的歸因特點。如得分越高,受測者的外控性越強。高分者特征:認為學習成績和人際關系的狀況主要是由外在力量決定的,比如自己的運氣、教師的講課水平和評分的嚴格程度、他人的喜好和行為等,而這些都是自己所無法控制的。低分者特征:認為學習成績和人際關系的狀況主要是由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努力程度所決定的,自己的能力越強,付出的努力越多,越能獲得好的回報。量表的重測信度介于0.51~ 0.62之間;效度為0.23~ 0.62[2],是可以采用的科學量表。
1.3 測量工具 數據采用SPSS23.0統計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
2. 研究結果
2.1所有新生在 MMCS測查的整體情況(見表1)
由表2可知,男女生在人際關系歸因方面存在著極其顯著的差異,相比而言,女生比男生更傾向于外歸因。
2.3 MMCS歸因因子在不同專業之間的比較(x-± s)(見表3)
由表3可知,不同專業在學業成就歸因得分有顯著差異,中藥、檢驗、衛管在學業成就歸因得分顯著低于影像專業的學生。
3 討論
3.1 高職新生總的歸因傾向分析
本研究反映了高職新生在學業成就和人際關系上傾向于內控歸因,即認為學業成就和人際關系的成功與失敗都取決于自己的努力,這與國內外的研究一致[3]。總量表分均表現出相對內控的趨勢,人際關系歸因比學業成就更為內控。大學生將自己的成功和失敗都歸因于自身,可以增強他們的成就感、責任感,勇于承擔成功和失敗的結果,可以保持他們繼續努力的動力,繼而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4]。
3.2 不同性別高職新生學業成就與人際關系歸因特點分析
該調查的結果顯示:在學業成就和人際關系歸因中存在性別差異,這是因為男女生對待失敗和挫折的方式不同。男生傾向于將成功歸因于自己的努力,認為成功是自己努力得來的,比如將成功歸因于自己的能力、努力、身心狀態等;而將失敗歸因于外界環境,比如將失敗歸因于運氣、任務難度、他人對自己的偏見等外部環境因素。女生的歸因方式則和男生相反,通常將失敗歸因于內部條件,將成功歸因于外部環境。
3.3 不同專業的高職新生在學業成就與人際關系歸因特點分析
專業不同也是造成學業成就和人際關系歸因差異的重要變量,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與大學生選擇專業的傾向性、各專業的專業性質和課業量有關[5]。專業選擇的傾向性造成了他們對學業成就歸因的差異;課業量多的專業,可能不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在人際交往上;而有的專業,可能有關人際交往的社會實踐顯得更重要,他們花更多的時間在社會實踐上,比如中藥和衛管專業。
參考文獻:
[1]張晉,呂振波.醫學生人文素質的缺失及重構[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6,13(3):4-5.
[2]張曉宏.大學生學業成就歸因與元認知、心理健康關系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6:23-24.
[3]董圣鴻,張璟,熊紅星.大學生學業成就與人際關系成敗歸因的特點研究[J].心理科學,2002,25(3):375-376.
[4]陳鳳梅.大學生生活事件、歸因方式、情緒調節方式與人際關系行為困擾的關系研究[D].福建:福建師范大學,2006:37.
[5]謝亦團,羅芳,羅云.大學生學業成就、人際關系的歸因探究[J].社會心理研究,2002(4):1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