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對環境的保護,在進行建設項目之前環境影響評價已經成為一項基本要求。本文從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利益衡量視角展開了探討,首先對環境影響評價中利益衡量重要性進行了分析,然后介紹了環境影響評價中的相關利益以及相關利益之間存在的沖突,最后指出了環境影響評價中利益衡量原則與方法。
關鍵詞:環境影響評價;利益衡量;沖突;原則;方法
中圖分類號:X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18)06-0026-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8.06.014
Abstract:Ba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has become a basic requirement before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est measurement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First, it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benefit measurement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hen it introduces the related interests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nd the conflicts between related interests.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at Benefit Measurement 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Keywords: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terest measurement; Conflict; principle; Method
1 環境影響評價中利益衡量的必要性
1.1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概述
所謂環境影響評價[1]主要是對即將或者正在進行的生產、建設等活動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和論證,并基于分析和論證結果提出相應建議對策,環境影響評價是在科學基礎上進行的,可以說是一門技術。
1.2 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利益衡量的價值
1.2.1 保障具體權利
在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中進行利益衡量實際上就是將各方權益作為參考進行平衡。在環境方面公民享有權利,但很少有公民通過法律方式確認其權利,而在環境影響評價中并不能因此而忽略公眾權利,不但要在利益衡量中充分考慮公眾權利,更有必要將權利實體化,將環境影響給公眾帶來權利上的直接影響具體化才能真正反映出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程度。
1.2.2 有利于妥善解決糾紛
環境對區域內人們生活有著重大影響,因此對于一定區域內建設項目開發所在地居民都十分關注是否會有環境影響。過去許多建設項目并不重視環境影響,結果造成對當地環境破壞甚至影響到當地居民生活身體,由此引發糾紛甚至走上訴訟道路,此類糾紛的解決除了依照法律規范,還要從利益衡量角度以社會公平正義為原則進行解決。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中通過科學的標準來進行利益衡量無論是對建設開發主體還是公眾都是具有說服力的。
2 環境影響評價中的相關利益概述
環境影響評價中關于利益的分類有很多標準,包括經濟利益、社會利益、國家利益等,但最本質的分類是公共利益與個體利益,以下筆者從這一分類標準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相關利益分析[2]。
2.1 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公共利益
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公共利益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首先是區域性的公共利益。由于當前各個區域經濟活動總是與環境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經濟活動具有明顯地域歸屬性,但是由此帶來的環境問題卻有可能關系到相鄰地域。其次,從更大范圍看,國際利益也是公共利益一部分,世界范圍內環境問題歸根結底是人類行為造成的,因此各國都十分關注環境問題,不單在環境保護方面共同參與和努力,也要從共同利益出發各國對全球環境負責。再次,代際之間的利益也是公共利益范疇,我們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不能只考慮到當代所受環境影響,更要考慮潛在環境影響是否會影響后代環境利益。
2.2 環境影響評價中的個體利益
對影響環境的項目以及行為很多人都會發聲來抵制,尤其是在關乎自身利益的情況下還會采用法律手段或者其他方式主張維權,因此在環境影響評價中必須要進行個體利益的考量。個體利益包括個人生命健康利益,一些建設項目對人體健康有重大影響;還包括個人財產利益,因為一些建設項目存在較大風險,例如有毒有害生產企業,存在火災、爆炸等危險的項目不但會危及個人生命健康安全,還會給人們的財產安全帶來危害;還包括家庭利益,因為一些建設項目的關系有的家庭要面臨著舉家搬遷,這對家庭帶來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3 環境影響評價中利益關系沖突
3.1 環境影響評價中公共利益關系沖突
按照上文所述,環境影響評價中公共利益之間也是存在沖突的,包括不同行政區域之間關于環境影響評價產生的沖突,國家之間的沖突。由于生產水平、經濟發展需要等多方面原因,各個國家對環境所能承擔的責任也不同,但環境影響是全球性的[3],因此,環境問題也是國際上爭論焦點問題之一。
3.2 環境影響評價中個體利益關系沖突
環境影響評價中個體利益關系沖突也是十分常見的,我們這里所說的個體利益不是指個人利益,還包括從事生產經營的個體經濟組織或者私營生產企業等。許多企業尤其是私營企業為了減少成本支出,獲得更大經濟利益在生產中會無視環境影響,因生產帶給周邊老百姓噪聲和水、大氣等各種污染,甚至有的引發群體性中毒患病,例如癌癥村問題、鄉村兒童身體檢測出現鉛中毒事件等都與環境污染有著密切關系。
3.3 環境影響評價中公共利益與個體利益關系沖突
環境影響評價中公共利益與個體利益關系之間也存在沖突,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區域開發項目與周邊群眾之間的利益沖突,有的建設開發項目是由政府組織的,但是也可能會給周邊百姓帶來環境方面消極影響,例如有的地方政府為了經濟增長而建設有污染企業并將其規劃在偏遠鄉村,從而產生與周邊群眾之間利益沖突;二是環境影響評價機構與民眾之間的沖突,有的環境影響評價機構與政府存在密切關系或者為了利益代表了建設項目單位的利益,在進行環評時代表政府利益,無視建設項目周邊民眾利益,從而引起兩者之間沖突。
4 環境影響評價中利益衡量原則與方法
4.1 環境影響評價中利益衡量原則
4.1.1 公共利益最大化
環境所帶來的影響是覆蓋整個社會的,因此在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時一定要以公共利益最大化為原則。在環評的利益衡量中貫徹公共利益最大化就是要忽略對某一特定利益予以特殊保護或者優先保護,而是要將個體利益放在整體利益中進行,只有將公共利益最大化才能保障整體利益,才能保證大多數人的利益,才能保障我們當代以及后代的利益。
4.1.2 生命健康優先原則
無論在任何時候對人的生命健康保障都是第一位的,環境影響評價中更應當堅持這一原則,秉承對人的生命健康的尊重,來衡量建設項目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是否會造成人的生命健康損害,在科學技術輔助下這一原則也是一項衡量標準。
4.2 環境影響評價中利益衡量主要方法
首先,完善法律在利益衡量中的調控機制。時代要發展,社會要進步,這都有賴于開發與建設,但必須以環境保護為前提,因此環境影響評價是建設項目的必要環節。我國已經將環境影響評價以立法形式進行規范,但是實踐中的調控作用還有待完善,筆者認為應當在立法中體現出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則、生命健康優先原則等利益衡量原則,這樣不但能夠增強法律可操作性,也有利于增強對環境影響評價中利益衡量的重視。其次,完善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中利益衡量機制。由于環境影響評價中利益衡量總是與公眾利益相關,因此從尊重和保障公眾知情權角度也應當讓公眾參與到環境影響評價[4]的利益衡量中。
5 結語
我國在進行建設項目開發中明確要求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當前環境影響評價無論是在評價標準、評價分析以及措施上都逐漸完善,但也時常面臨利益衡量的問題,本文對環境影響評價中利益衡量進行了詳細探討,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也有了很大提高。
參考文獻
[1]徐之俊,張競舟,馬憲法.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中的利益衡量探討[J].低碳世界,2016,(04):19-20.
[2]田亦堯.建設項目環評否決權的制度本源與改革路徑[J].現代法學,2016,38(02):107-116.
[3]周杰.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中的利益衡量研究[D].武漢:武漢大學,2012.
[4]周杰.環境影響評價制度中公共利益與個人利益的沖突及衡量[J].南京大學法律評論,2011,(01):79-93.
收稿日期:2018-04-22
作者簡介:汪成鋒(1990-),男,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環境影響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