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常態經濟下,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弊端逐步顯現,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是目前經濟改革的重點。如何在傳統增長方式不足的情況下,促進體育產業的又一次發展,是當前思考的主要問題。文章首先對我國體育產業的現狀進行分析,其次對我國體育產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解讀,最后結合供給側改革內容就如何加強我國體育產業改革、突破體育產業目前的困境提出相關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供給側改革;體育產業;無效供給
中圖分類號:G80/F1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8)05-46-02
一、 引言
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增速近來一直保持高速增長。2010年,我國經濟總量超越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三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也非常罕見。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7年我國GDP總量達到了82.7萬億元,人均GDP超8800美元,預計2018年增速繼續保持6.5%左右。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生活成本的不斷提高,我國的廉價勞動力優勢已成為歷史,并且企業方面產能過剩、產業結構不平等的問題已成詬病。針對當前面臨的經濟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供給側改革”,其目的是指經濟在保持適度增長的同時,根據市場需要,通過在供給端進行改革,優化產業結構,進而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率。
生命在于運動,體育也是每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讓來自全球各地的運動健兒匯聚北京,給觀眾帶來了一場又一場精彩的頂級賽事,也讓全世界的觀眾領略了中國人民的優秀文化。2018年2月22日,中國短道速滑運動員武大靖在男子500米速滑比賽中以絕對優勢第一個沖破終點,中國人在冰雪比賽項目中證明了自己的實力。體育不僅滿足了人類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在國民經濟生產活動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體育產業是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2016年,體育產業增加值6475億元,比上年增長17.8%;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0.9%,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體育產業是朝陽產業、健康產業、綠色產業,并且發展涉及的部門多、領域廣,關乎著國民的健康和國家的命運,所以體育行業能否健康持續的發展,是國家、社會及個人都要考慮的問題。
二、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現狀
國務院于2014年10月頒布了《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體育產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新動力,兩年后國務院又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人民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的最方便途徑就是健身業,更快更好地發展休閑健身業是提升公民身體素質的根本動力和體育產業的核心內容。這些相關體育產業政策出臺大大從政治層面提升了體育產業發展的動力,國內大型體育賽事密集,百姓業余體育活動豐富,人們不僅更喜歡關注體育比賽,更能受到體育精神的鼓舞,從而將這種精神用于自身的發展中去。
我國雖是體育大國,但距體育強國的目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國體育產業還處在發展萌芽階段,與歐洲國家相比,我國體育產業不僅整體落后,結構也不合理。體育產業供給側改革的實質是從供給端出發,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體育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改革和創新的方式來解決體育產業的結構性問題。對此,文章從供給側改革的背景出發,對當前體育產業的問題和相對應的對策做出了分析。
三、 我國體育產業存在的問題
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很多的問題。不管是什么產業,要想得到發展都要認清制約發展的因素有哪些,通過對這些影響因素的分析及制定相應的對策,體育產業才能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得到更好的發展。通過閱讀體育產業相關文獻,發現我國體育產業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創新能力不足,企業無法形成核心競爭力
眾所周知,中國跳水隊向來都有“夢之隊”之稱,然而跳水隊員們通往成功的跳板,中國卻沒有能力生產,能夠生產這種高級復合材料跳板的,目前只有一家美國的企業。我國不僅是制造大國還是全球第一大體育用品生產國,全球有60%的體育用品都是由中國制造。但是,國產的體育用品絕大多數是缺乏技術含量的中低端產品,跳板只是我國缺少創新能力且無法與他國形成競爭的一個縮影。體育器材雖小,但是如果在中國本土生產不出來,那么相應體育訓練方面受制于人,訓練成本就會增加,培養優秀體育人才就會愈加困難。企業只能提升自身創新意識,培養自主創新能力,才能創造出更多具有競爭優勢的新產品,以此為體育產業發展增添更大動力。
(二)我國體育產業政策扶持體系不完備
與其他產業相比,我國體育產業政策的扶持政策較少。國家層面未出臺系統的配套政策,政府部門就不能充分地發揮政府職能,并且缺少資金的支持,與體育企業間的交流合作往往停留在表面,很多大型的惠民工程就不能落到實處。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的體育產業發展水平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城市區域發展水平明顯高于農村地區,各區域間、城鄉間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較為顯著。在新疆等西部偏遠落后地區,由于交通不發達,沒有正規的體育場地,甚至沒有體育老師,更沒有科學的體育思想,普通中小學生對體育的概念大都只停留在民族傳統舞蹈上,距離現代化的體育教育還落后很多。體育行業是個新興行業、朝陽行業,同時也是人才稀缺行業,而我國在體育方面的人才儲備還很少。
(三)產品的無效供給
無效供給簡單來說是指企業提供的產品與顧客的需求不相適應。體育產業涉及的部門多、領域廣,再加上市場制度的缺失和監管制度的不完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比如很多體育企業過度重視企業效益和利潤,而不注重企業文化和品牌建設及維護。另外,體育企業貼牌生產占比較大,研發技術也相對滯后,導致產品差異性少,同質產品競爭現象異常激烈。并且由于市場缺乏監管等原因,市場中流動著大量假冒商品,影響了市場秩序,最終形成無效供給。
四、 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體育產業發展路徑
針對上述提出的問題,要擺脫當前體育產業發展的困境,必須要充分結合供給側改革的內容,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全方面提高創新意識,提高核心競爭力
供給側改革,就是要改變過去傳統的經濟增長模式,通過加大創新力度,從而激發經濟活力。對于體育產業來講,創新過程應該從兩個角度入手。第一,政府應該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尋找新型體育創業項目,加快構建統一開放、公平競爭的體育市場體系。一條思路是將逐漸成熟的大數據技術與體育產業發展結合起來,運用PPP模式,將體育產業與互聯網對接,使體育以及配套相關產業更加及時貼近百姓的需求,更加利民便民,提供給體育產業創新發展的新動力。第二,企業一方面需要在思想上提高創新意識,實際行動中形成自主創新能力,生產出更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另一方面,企業應該充分考慮市場需求,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生產出顧客需要或更期待的產品。
(二)增大政策支持,充分發揮政策優越性
在中國,國家出臺的相關政策,往往在帶動產業發展,刺激經濟增長發揮主導作用。我國體育產業發展還處在萌芽階段,需要各方面政策的不斷扶持。針對我國各區域體育發展不平衡的情況,國家出臺相關政策,加大資金投入,使公共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不斷向基層農村地區和偏遠落后地區推進,使得不管哪里的孩子都能享受到體育帶來的快樂,彌補公共體育服務供給的短板。體育產業政策也應該更多注重加強體育人才的培養等方面,通過在高等院校開設更多與體育相關的課程和專業,并號召媒體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吸引投資建設體育相關事業,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投入到體育教育事業中,并讓合格的專業人才應用到專業領域中去,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充分發揮體育政策的優越性。
(三)打造適應市場的體育品牌,解決供給端產品質量問題
一個企業只有在生產過程中注重創新,嚴把產品質量關,生產出更高質量更適合市場需求的產品,其品牌才能得到普遍認可。對于體育產業來說,體育關乎著人類的健康和國家的命運,體育企業要著重打造具有國際知名度、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體育產業品牌,才能讓國人不落后于其他國家,才能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抓住機遇,為發展增添新動力。
五、 結論
在新常態經濟下,傳統經濟增長方式弊端逐步顯現,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改革是目前經濟改革的重點。新常態下的體育產業也面臨轉型困境,我國體育產業當前存在無效供給和有效供給不足等限制行業發展的問題。如何在傳統增長方式不足的情況下,促進體育產業的又一次發展,是當前思考的主要問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體育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難得的機遇。對此,文章首先對我國體育產業的現狀進行分析,其次對我國體育產業所遇到的問題進行解讀,最后結合供給側改革內容就如何加強我國體育產業改革,突破體育產業目前的困境提出相關的對策和建議,只有牢固樹立創新理念,同時加強科技投入和政府引導,才能更好地加快體育產業轉型,促進體育產業結構調整,推進體育產業的不斷深入發展,使得體育產業不斷延伸與拓展。
參考文獻:
[1]陶尚武.供給側改革背景下體育健身休閑業發展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7,(25):48-49.
[2]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課題組.改善供給側環境與機制,激發微觀主體活力,創構發展新動力——“十三五”時期創新發展思路與建議[J].經濟研究參考,2015,(64).
[3]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7號)[Z].2016-10-25.
[4]國家體育總局.2014年全民健身活動狀況調查公報[EB/OL].國家體育總局網站,2015-11-16.
[5]李博.“供給側改革”對我國體育產業發展的啟示——基于新供給經濟學視角[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02):52-58.
[6]李格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中國體育產業發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04):46-50.
[7]沈克印,呂萬剛.體育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學理邏輯、發展現實與推進思路[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6,(11):29-35.
作者簡介:
張旭光,男,河南商丘人,新疆財經大學統計與信息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數據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