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魯迅與知識分子的思想對話

2018-09-18 10:03:34蒙泰賽爾
當代文壇 2018年4期

蒙泰賽爾

摘要: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失敗后,社會的各種沖突依舊懸而未決,因此,為了使中國社會擺脫沖突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知識分子就選擇了思想對話的方法。魯迅就是這些知識分子之一,為了解決這種思想的沖突,他選擇了跟其他知識分子進行思想上的平等對話。我們所指的平等對話,不是指人與人在社會上地位的高低差別的基礎上進行的對話,而是指一對一或一對多的思想交流,且對話的雙方均擁有同等的權利和地位。本文試圖了解魯迅如何使用自己的作品思想的優勢,來與這些知識分子進行思想上的對話。

關鍵詞:五四運動;魯迅;思想對話;社會危機

一 關于魯迅作品中的知識分子的分類

魯迅在其作品中,對知識分子這一社會群體給予了高度的關注,他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他始終寄希望于這些知識分子,希望他們能夠承擔起自己對社會的責任,以期改變社會的落后面貌,并使人民脫離傳統社會對他們自由生活的束縛,從而為人民大眾獲得更好的生活條件。

葛黎明(2008)①把魯迅作品里涉及到的知識分子類型概括為四種:一種是覺醒的時代先驅者,即革命者,如《狂人日記》里的狂人,《藥》里的夏瑜;一種是受毒害的封建制度祭品,如《孔乙己》里的孔乙己,《白光》里的陳士成;一種是曾經熱情,而后沉淪的孤獨者,如《孤獨者》里的魏連殳,《在酒樓上》里的呂緯甫;還有一種是追求個性解放的“五四”青年,如《傷逝》里的子君和涓生。很顯然,葛黎明的這種分類,是按照魯迅作品里的形象塑造進行研究和分析的,他試圖展現出魯迅如何通過這些知識分子的命運,反映出當時病態社會的真實本質。與葛黎明先生的研究不同,本文試圖通過魯迅與知識分子從各方面所進行的對話,來了解魯迅是以什么樣的態度和思想的見解來處理中國社會的矛盾,以至緩解或解決這種矛盾。

為了弄清魯迅是如何與知識分子進行對話的,以及進行對話的方式,我們首先應該對他的作品所涵蓋的知識分子的類型進行梳理。從實際的情況來看,知識分子很難定義為社會的某種階級。他們不像勞動階級或農民階級那樣分得那么清楚,他們是來自于社會各角落的群體,接受了較高的文化教育,同時,不少人喜歡寫文章,對時勢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這樣,像那些從事自由職業的群體,如醫生、律師、工程師等,在談論或撰寫不屬于他們自己專屬的專業的情況下,他們就可以加入這一群體中。這些來自社會各角落的人員,在形成的過程中可能會有某種共同的出發點,或者之間有某種共同的利益把他們結合在一起。

一般來說,知識分子群體除了從事自由撰寫職業之外,在政治方面也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因為他們經常出現在跟政治生活有關系的場合,他們直接參與政治活動,有一部分人常常被統治者所利用,有一部分是領導或指導社會的革命、改革或改造等的人群,這一類知識分子一般被稱為革命知識分子。

魯迅與知識分子進行思想的對話時,要么直接用文章或書信的方式來和他們進行溝通,要么通過小說形象塑造的方式,將自己的思想傳達給這些知識分子。而他的小說里所提到的這些知識分子的形象,其實就是魯迅從黑暗社會現實生活的殘酷中構造出來的,所以不管是狂人、魏連殳、夏瑜、陳士成、孔乙己、呂緯甫還是子君和涓生等,都是魯迅在通過其小說的思想與各種知識分子群體進行對話的強有力的手段。此外,魯迅還通過自己的文章、與這些知識分子的往來信,進行了既有說服力又有邏輯性的思想對話,盡管到他離世為止有些知識分子依然對他寫作的敏銳風格有所不滿。

魯迅與社會各層知識分子的思想對話在很大程度上集中在青年知識分子階層上,這是因為他認為中國的未來在于青年,而按照他的意見,青年知識分子不像他和他的同時代的知識分子那樣,在思想灌輸上都受到舊社會黑暗的影響,所以他寫道:“總之而言,我為自己和別人的設想,是兩樣的。所以者何,就因為我的思想太黑暗,但究竟是否真確,又不得而知,所以只能在自身試驗,不敢邀請別人。”②

二 魯迅與知識分子在思想上的論爭的起源

我們都知道,解決個人與個人、群體與群體、國與國等之間的任何沖突時,選擇對話是必不可少的有力的措施,因為我們遇到沖突時,選擇對話的辦法來對其加以處理,說明我們選擇站在文明和理智一邊。這樣,一方面可以減輕或消除沖突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也可以省卻很多的不必要的或應當避免的有不利于對話的其他因素。

魯迅正是以這種態度,在中國社會內部沖突嚴重的時候,選擇通過對話來跟自己持不同意見的知識分子進行溝通。盡管他的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持一種敏銳和諷刺的風格,但他卻還是沒有放棄回答那些批評他甚至罵他的人,而魯迅的這一種敏銳和諷刺的風格,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別人對他產生了一些誤解。在《偽自由書·前記》中,魯迅曾經明確地給我們指出自己的寫作風格的特點,他寫道:“我之所以投稿,一是為了朋友的交情,一則在給寂寞者以吶喊,也還是由于自己的老脾氣。然而我的壞處,是在論事時不留面子。”③

很顯然,“不留面子”正是魯迅作品始終保持的寫作風格,也正是魯迅遭受一部分知識分子攻擊的主要原因之一。

魯迅在寫給蕭軍和蕭紅的一封信里,再一次強調了自己的這種寫作風格,并道出其理由:

你所遇見的人,是不會說我怎么樣壞的,敵對或侮蔑的意思,我相信也沒有。不過“太不留情面”的批評是絕對的不足為訓的。如果已經開始筆戰了,為什么要留情面?留情面是中國文人最大的毛病,他以為自己筆下留情面,將來失敗了,敵人也會留情面。殊不知那時他是絕不留情面。做幾句不痛不癢的文章,還是不做好。④

此外,魯迅這一不留情面的態度所包含的對知識分子的諷刺,無疑是因為想敦促這些知識分子改變固有的消極態度,并使他們勇敢地去正視現狀,積極地參與社會改造的工作。而他的作品里的諷刺內容絕不是展示出自己的驕傲和瞧不起別人。如果我們仔細地閱讀其作品,可以發現,魯迅曾經在其作品中多處談及諷刺及其作用,并做出了恰當的辯護,例如在《什么是“諷刺”》一文中,魯迅曾寫出這樣的話:“諷刺作者雖然大抵為被諷刺者所憎恨,但他卻常常是善意的,他的諷刺,在希望他們改善,并非要捺這一群到水底里。”⑤

很顯然,魯迅與這些知識分子的論爭的開端,在于雙方對處理社會問題所持的不同價值觀念。本文打算從兩個角度,即社會危機與文壇上的道德的問題,來了解魯迅如何在這兩個方面與這些知識分子進行思想上的平等和合理的對話,以及該對話發生的社會環境。

2.1社會危機的問題

中國多次社會革命的失敗,在很大程度上給中國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危機,這些危機一方面來自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和利益的沖突;另一方面來自于知識分子群體的思想沖突;另外,還有來自于外來勢力的侵略。這些因素的疊加,使得抱有愛國熱忱,并持有革命思想的中國知識分子,更為急切地想找到救國救民的良策。

加入辛亥革命隊伍的知識分子,在革命取得成功,清朝推被翻了之后,以為中國社會的問題已經被解決掉了,但是現實情況與他們所想象的是完全相反的,他們所渴望的美好生活沒有來到,其原因主要有兩個,其一是一些復古勢力把他們的革命的成果給奪走了;其二是他們自己內部的不團結。

魯迅在論及革命的要求的時候,拿辛亥革命作為活生生的例子,并向知識分子發出一個忠告,敦促知識分子應該更多地去研究革命失敗的原因,以避免犯同樣的錯誤。他于1930年3月2日在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上,在回憶辛亥革命的失敗時,曾說出這樣的話:

在我們辛亥革命時也有同樣的例,那時有許多文人,例如屬于“南社”的人們,開初大抵是很革命的,但他們抱著一種幻想,以為只要將滿州人趕出去,便一切都恢復了“漢官威儀”,人們都穿大袖的衣服,峨冠博帶,大步地在街上走。誰知趕走滿清皇帝后,民國成立,情形卻完全不同,所以他們便失望,以后有些人甚至成為新運動的反動者。但是,我們如果不明白革命的實際情形,也容易和他們一樣的。⑥

在魯迅看來,了解革命的實際情況,即革命發生的時代與社會生活的現實情況,是革命成功與否的主要因素,在辛亥革命時代的那些革命者,在沖動與毫無策劃的情況之下,導致了自己所發動的革命以失敗告終,最后他們自己也陷入失望的困境,其中一部分甚至墮落為反動派。

在“五四”運動爆發后,知識分子原以為通過借用它所倡導的新民主義和新文化理論等等,就可以解決中國社會遇到的各種問題與沖突,但實際情況是,這些問題不但未得以解決,反而更加深化了它們,這是因為“五四”運動知識分子內部的成員,自己所倡導或支持的思想也是不一致的,結果“五四”運動的兩大主題,即啟蒙運動與救國救亡未得到最后的解決。一開始占主導的啟蒙運動,后來被救亡所壓倒了,這導致了一些封建勢力乘機重活,加上國民黨政府對革命者所采用的殘忍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社會革命的進度。在這樣的情況下,徹底地解決社會所存在的各種問題,是難以實現的,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足以說明“五四”運動失敗之后,為什么知識分子內部出現了分裂和混亂的局面。

魯迅一直認為,封建文化是阻礙中國社會解放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原因,即是導致中國社會陷入危機的直接原因,所以他要求知識分子與它進行決戰。因此,他對那些企圖維持現狀的知識分子,進行了尖銳的諷刺和猛烈的批評,例如他在給曹聚仁的一封信里,曾經寫道:

那些維持現狀的先生們,貌似平和,實乃進步的大害。最可笑的是他們對于已經錯定的,無可如何,毫無改革之意,只在防患未然,不許“新錯”,而又保護“舊錯”,這豈不可笑。⑦

很明顯,魯迅堅決認為封建文化及其支持者,是造成中國社會各種危機的罪魁禍首,因此,予以否定與諷刺。在他看來,只有依靠新文化和科學的力量才能解決中國社會的問題。所以魯迅從一開始一直都倡導將新文化與科學知識傳播給中國大眾,以先進的科學知識取代中國落后的封建文化。

2.2文壇道德的問題

為了繼續推動與知識分子的對話,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魯迅轉向了分析和批判文壇道德等方面的問題。作為知識分子立足之地的文壇,改善其道德和風氣是必需的。通過長期與中國文壇的接觸,魯迅洞察到了文人思想的沒落和文壇制度的腐朽,但他依然還相信:

有許多所謂文人和文章也者一定滅亡,只有配存在者終于存在,以證明文壇總歸還是干凈的處所。⑧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了,由于魯迅的尖辣、敏銳且不留情面的寫作風格,這使得文壇上的不少文人都攻擊他,有些人說他是“封建余孽”,甚至還有些人說他的作品對青年造成了傷害等等。魯迅并不反對其他人對自己的批評,也不反對批評家對文壇的道德進行批評,但是他希望這些批評家用正確的方法來進行批評,他認為:“文藝必須有批評;批評如果不對了,就得用批評來抗爭,這才能夠使文藝和批評一同前進,如果一律掩住嘴,算是文壇已經干凈,那所得的結果倒是要相反。”⑨但是,他對批評的看法是,不要為了實現自己的某種利益,或者報復某個人,或者成為統治者的幫兇而隨便去批評別人。

魯迅一直關注文壇道德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他曾經多次與知識分子進行了對話,當時的文壇上所出現的一些不良現象使他頗為不滿,因而對其進行了強有力的批評。例如,在給蕭軍和蕭紅的一封信里,他寫道:

文界的腐敗,和武界也并不兩樣,你如果較清楚上海以至北京的情形,就知道有一群蛆蟲,在怎樣掛著好看的招牌,在幫助權力者暗殺青年的心,使中國完結得無聲無息。⑩

很顯然,魯迅對文壇的利害關系非常清楚,他相信,作者手里拿的筆,寫出來的文章在社會當中的作用與武器毫不遜色,而這一點足以說明它在社會中的地位,所以魯迅希望這些知識分子不要光顧著自己的利益,應該通過自己的文章,讓更多的仁人義士覺醒,而不要成為統治者的幫兇。在魯迅看來,這些青年是中國的希望和未來,所以保護他們就等于給中國帶來了希望。

魯迅希望知識分子不要將自己的筆尖針對自己的人民,而應該指向那些讓人民受苦受難,并束縛人民的自由的人。他認為那種筆尖針對自己的人們的文人的態度,對社會是非常有害的,他們甚至還使用各種各樣的道理來為自己的行為找借口。他有一次,在寫給蕭軍、蕭紅的一封信里,寫過這樣的話:

我看中國許多智識分子,嘴里用各種學說和道理,來粉飾自己的行為,其實卻只顧自己一個的便利和舒服,凡有被他遇見的,都用作生活的材料,一路吃過去,像白蟻一樣,而遺留下來的,卻只是一條排泄的糞。社會上這樣的東西一多,社會是要糟的。11

在這里,我們不難看出,魯迅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知道貌似文人的身份的這些人,只顧著自己的利益,他希望他們改變自己的態度,并承擔自己對社會發展、歷史進步的責任。

其實,魯迅之所以關切知識分子在文壇上的作用,是因為他很了解一些知識分子經受不住國民黨政府為他們所提供的經濟利益和生活的誘惑,自覺或不自覺地按照統治階級的意愿,毫無反抗地去做統治階級們想做的事,而國民黨政府“強迫的方式不一定破壞他們選擇的自由,而是塑造他們選擇的心理狀態和縮小他們選擇的范圍”12。

關于這種情況的描寫,魯迅在其《中國文壇上的鬼魅》一文中,曾經交代得很清楚,他寫道:

政府里很有些從外國學來,或在本國學得的富于智識的青年,他們自然是覺得的,最先用的是極普通的手段:禁止書報,壓迫作者,終于是殺戮作者,五個左翼青年作家就做了這示威的犧牲。然而這事件又并沒有公表,他們很知道,這事是可以做,卻不可以說的。13

毫無疑問,魯迅對那些富有知識的青年進行敏銳的批評,并揭露他們投機的行為的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進入國民黨政府后,對國民黨的劣跡無動于衷。盡管他們有責任將這些事實公布于眾,但他們卻沒有這么做。

三 魯迅與青年知識分子的平等對話

在建造中國未來社會的過程中,魯迅寄希望于青年知識分子階層,他認為這些知識分子在思想上具有鮮明的特點,一方面,他們受封建舊社會的毒害較同時代的長輩要小很多,另一方面,因為生活在新時代,這在很大程度上為他們提供了先前的知識分子所從未有的新思想,而且,他們身上所具有的熱忱和愛國精神特別有利于社會的改造與發展。因此,魯迅在其作品中,給這些愛國青年極為崇高的地位,并以平等的、自由的思想和對話的態度,來與這些青年知識分子進行思想上的對話。

3.1對青年知識分子的教育與鼓勵

作為青年知識分子的長輩,魯迅認為自己有對他們進行教育的責任,另外,魯迅寄希望于年輕人,因為他們是中國的未來和希望,魯迅希望他們認真地研究中國社會問題,并從中找出救國救民的方略。魯迅以從我做起的原則,在給曹白的一封信里,他寫道:

我并不是對于您特別“饋贈”,凡是為中國大眾工作的,倘我力所及,我總希望(并非為了個人)能夠略有幫助。這是我常常自己印書的原因。14

魯迅給曹白的這句話,體現了知識分子對社會所應當承擔的責任,而這種責任是面向大眾而非個人的。另外,魯迅所說的“我并不是對于您特別‘饋贈”這一句話,也體現了他是出于自己對這些青年知識分子進行教育的社會責任,而并非“饋贈”的。

魯迅除了心懷對青年知識分子進行教育的責任外,還有對他們的期待,也就是期待這群知識分子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魯迅在《門外文談》一文中,曾寫道:

由歷史所指示,凡有改革,最初,總是覺悟的智識者的任務。但這些智識者,卻必須有研究,能思索,有決斷,而且有毅力。他也用權,卻不是騙人,他利導,卻并非迎合。他不看輕自己,以為是大家的戲子,也不看輕別人,當作自己的嘍啰。他只是大眾中的一個人,我想,這才可以做大眾的事業。15

魯迅賜給這些青年知識分子的另一個教誨,可以從他寫給蕭軍的一封信里看出:

一個作者,“自卑”固然不好,“自負”也不好的,容易停滯。我想頂好是不要自餒,總是干;但也不可自滿,仍舊總是用功。要不然,輸出多而輸入少,后來要空虛的。16

毫無疑問,魯迅給這些青年人講道理,意在培養他們的個性,使他們在寫作過程中,能成為個性鮮明的作者,從而在正視社會現狀的時候,能夠表達自己的意見。誠然,對于一個作者來說,自信、用功都是很重要的,但是也不要過于自信和自滿,這樣的青年所獲得的知識雖然很多,但創作出來的作品會較少,最后只能走向空虛。

魯迅在與這些青年進行溝通時,他第一要注意的事情,就是與這些青年人建立起一種相互尊重的關系,為的是使他們繼承先前知識分子所開創的重建社會的目標,因此,無論是在自己的文章里,還是在與他們的往來信中,魯迅都一直在教育他們、與他們進行平等對話。不過,對接近他的青年,魯迅已確定了明顯的標準,在給一個叫時玳的青年的一封信里,他將這種標準道出來:

我對于初接近我的青年,是不想到他“好”“不好”的。如果已經“當做不好的人看待”,不是無須接近了嗎?17

3.2對青年知識分子遭遇的同情

魯迅多次親眼看到過國民政府用殘忍的手段鎮壓青年人,政府為了鎮壓這些有革命熱忱和愛國精神的年輕人,曾經多次使用扣押、毆打、暗殺、等殘忍的手段。魯迅在其作品中表達了對這些青年遭遇的同情和他對國民黨的憤怒,因此,他一直將自己的筆尖指向他們,以揭露他們黑暗的政治與殘忍的手段。他在寫給曹靖華的一封信里,說了這樣的話:

青年之遭慘遇,我已目睹數次,真是無話可說,那結果,是反使有一些可以邀功,一面又向外夸稱“民氣”。當局是向來媚于權貴。高教此后當到處掃地,上海早不成樣子。18

在魯迅與青年知識分子進行對話時,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是他所指出的關于青年的沖動。他在回憶韋素園時,曾寫過這樣的話:

他太認真;雖然似乎沉靜,然而他激烈。認真會是人的致命傷的么?至少,在那時以至現在,可以是的。一認真,便容易趨于激烈,發揚則送掉自己的命,沉靜著,又嚙碎了自己的心。19

由于魯迅非常關心青年知識分子的命運,而且希望他們不要受到傷害,所以他常常囑咐并教育他們,在遇到要緊的事情時,尤其是在遇到革命的事件時,不要太過于沖動,凡事要理智地去對待。魯迅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知道,這些青年缺乏應對現實社會的經驗,并易于沖動,而沖動就會導致他們所有的行動(過于絕對,建議改為“行動可能”)失敗,甚至把自己的性命也搭進去。

但是,讓魯迅極為憤怒、極為失望的是,那些自稱為文壇上的文人。他們對青年對社會的積極貢獻,都不予以關注。因此,在悲痛的情景下,感到失望的魯迅在《憶韋素園君》一文中寫了這段話:

自素園病歿之后,轉眼已是兩年了,這其間,對于他,文壇上并沒有人開口。這也不能算是稀罕的,他既非天才,也非豪杰,活的時候,既不過在默默中生存,死了之后,當然也只好在默默中泯沒。20

總而言之,本文認為,魯迅通過與青年知識分子的這種對話的期待,在《無聲的中國》一文中,表達得十分清楚:

青年們先可以將中國變成一個有聲音的中國。大膽地說話,勇敢地進行,忘掉了一切利害,推開了古人,將自己的真心的話發表出來。21

注釋:

①葛黎明:《病態社會的一面鏡子——魯迅小說里的知識分子形象》,《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第3期。

②魯迅:《兩地書·第一集·二四》,載《魯迅全集》第11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80頁。

③魯迅:《偽自由書·前記》,載《魯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4頁。

④魯迅:《書信·350104致蕭軍、蕭紅》,載《魯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3-4頁。

⑤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什么是“諷刺”?》,載《魯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329頁。

⑥魯迅:《二心集·對于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三月二日在左翼作家聯盟成立大會講》,載《魯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234頁。

⑦魯迅:《書信·350410曹聚仁》,載《魯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107頁。

⑧魯迅:《準風月談·“中國文壇的悲觀”》,載《魯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247-248頁。

⑨魯迅:《花邊文學·看書瑣記(三)》,載《魯迅全集》第5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551頁。

⑩魯迅:《書信·350209致蕭軍、蕭紅》,載《魯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52頁。

11魯迅:《書信·350423致蕭軍、蕭紅》,載《魯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116頁。

12[美]約瑟夫·熊彼特:《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和民主》,楊中秋譯,電子工業出版社2013年版,第121頁。

13魯迅:《且介亭雜文·中國文壇上的鬼魅》,載《魯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54頁。

14魯迅:《書信·360802致曹白》,載《魯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400頁。

15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載《魯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102頁。

16魯迅:《書信·350412致蕭軍》,載《魯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110頁。

17魯迅:《書信·360525致時玳》,載《魯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385頁。

18魯迅:《書信·351219致曹靖華》,載《魯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271頁。

1920魯迅:《且介亭雜文·憶韋素園君》,載《魯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64頁,第67頁。

21魯迅:《三閑集·無聲的中國》,載《魯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15頁。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劉小波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亚洲另类天堂| 久久黄色视频影|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五月婷婷导航|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狼友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欧美成人亚洲综合精品欧美激情|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亚洲丝袜第一页| 色综合激情网| av一区二区人妻无码|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91原创视频在线|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拍精品| 亚洲中文制服丝袜欧美精品| 国产91av在线|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国产福利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国产欧美视频综合二区| 欧洲免费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国产无码制服丝袜|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日韩专区第一页|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高清无码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网站| 日韩少妇激情一区二区| 免费中文字幕在在线不卡| 欧美a在线看|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第一| 88av在线|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乱子伦无码精品小说|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下载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人妻出轨无码中文一区二区| 欧美伦理一区| a欧美在线| 亚洲天堂日韩av电影| 亚洲一区第一页| 找国产毛片看| 国产91视频观看| 国产成人夜色91| 日韩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第二区| 亚洲综合第一页| 99精品在线看| 亚洲欧洲自拍拍偷午夜色| 亚洲日韩日本中文在线| 免费无码又爽又黄又刺激网站| 中文字幕2区| 激情亚洲天堂| 国产 在线视频无码|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欧美激情综合| 色精品视频| 久久综合伊人 六十路|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国产福利大秀91|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欧美在线黄|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无码日韩国产不卡| 欧美一级特黄aaaaaa在线看片| 国产原创演绎剧情有字幕的|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婷婷六月综合|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午夜老司机永久免费看片|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 av大片在线无码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