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曉亮 趙永新
28年前,身為解放軍某部司機訓練營連長的付浩,因為配合中科院心理所等單位制定軍車司機“軍標”的工作,學到了一些心理學應用知識;靠著這“半瓶子醋”加上大膽、創新,他在全軍創造了連續10年無事故的奇跡。
6年前他從部隊轉業時,又靠著這些心理學知識和實踐經驗自主創業,一腳踏入了社會心理健康服務這一“冷門”,短短5年時間就成為領跑全國同業的“排頭兵”,為中國心理健康科學研究和產業化發展摸索出了一條“本土”道路。
第十次全國心理衛生學術大會公布的權威數據顯示:我國有1.9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或心理障礙需要專業人員干預。有嚴重精神和心理障礙疾病的患者達1600多萬。2017年全國自殺死亡的人數28.7萬。
付浩最早接觸心理學是在1990年。中科院心理所、濟南軍區軍交運輸部等單位所聯合進行《軍隊汽車駕駛員駕駛適宜性綜合評價標準》(簡稱《軍標》)的制訂工作,付浩的連隊被選為測試對象之一。長達六年的課題研究過程,付浩對心理學有了較深的了解。
2001年付浩調任某部司機衛生員訓練大隊任訓練處長(2004年起任大隊長)后,他利用所掌握的心理學知識和技能,大膽地做了幾項創新,建立了軍人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站、軍人心理行為訓練場、汽車兵模擬訓練戰場、軍車駕駛員職業適宜性測試工作站、心理學科普展廳、軍人心理檢測室。通過這些科學訓練,收效非常明顯:在他之前,全大隊三年死亡4人,交通事故率連年攀升,事故處理和車輛維修費用多達上百萬甚至幾百萬,他任職大隊長的10年中,全隊死亡率為零,無發生等級交通事故,維修費僅僅幾萬元,被軍隊首長稱為奇跡,全軍軍交運輸現場會在他的大隊召開,其經驗和做法向全軍推廣。
對付浩來說,“軍隊是個大學校”不僅僅是一句形容,他在這所大學校里學習、研究、實踐,到轉業時已經儼然心理學的專家了。
2011年3月付浩轉業,他放棄政府安置的“鐵飯碗”,自主擇業,被早他退役的戰友任董事長的青島海都集團聘為常務副總。無論是集團管理工作,還是幾個地產項目開發,他都做得非常出色,但在部隊就一直創新不斷的他不滿足于這種缺少創新性和挑戰性的房地產商角色,于是向董事長申請為集團做一個新的板塊——文化產業。很快,經他的一手策劃和落地的青島油畫城成了青島城陽區的一張文化名片,接著這里又成了退役軍人自主創業基地。
創辦文化產業版塊后的第二年,付浩與6個戰友經過認真考察研究后決定涉足心理健康產業,成立了“青島瑞陽心語心理學應用技術發展有限公司”,這個企業中軍人占比過半,管理層百分百都是退役老兵,儼然一個激情飽滿、雷厲風行的軍營。
“隨著退役這幾年對社會了解的增多,我越來越感覺到心理健康服務的重要性,受社會急劇轉型、工作節奏加快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國進入心理問題高發期。”付浩說。
然而,從家人到朋友都給他潑冷水:心理健康服務是個新鮮事物,許多人都不了解,既不好干又難賺錢,政府都做不了、做不好,你干嘛做出力不討好的事?
“咱當兵的人,受黨、國家和部隊培養多年,只要國家、社會需要,困難再大也要干。”他給幾位老戰友打氣:“現在國家大力倡導創新,什么是創新?創新就是要敢于打破常規、迎難而上,做國家需要、別人又不愿干的事。”
西方發達國家醫療費用中只有三成用于體檢和治療,七成用于咨詢和預防;而中國幾乎百分百的用于治療。“大部分國人對心理健康不了解、不重視,很少有人主動尋求專業心理幫助,等到重視的時候問題就嚴重了。其實,醫院里很多查不出病因的‘怪病,還有所謂的亞健康,其實都是心理問題的軀體反應。”
付浩特別崇尚中國傳統中醫理論中的“上醫治未病”,還有民間“心病要用心來治”,他說“瑞陽心語”的服務宗旨就是提前進行心理干預,將心理健康問題化解于萌芽狀態。
從問題嚴重的現實中,付浩看到了巨大的社會需求。付浩知道這是需要相當長培育過程的系統工程,他說最幸運的是得到了曾經是戰友的董事長的理解,給予了從資金投入到資源配合的全方位配合和支持。
實際困難比付浩預料的大得多。“幫助解決心理問題?我們這兒沒有精神病,趕緊走人!”付浩苦笑著回憶,開始他們嘗試走進企業、免費提供服務,屢屢碰壁,一位被趕出門的女心理咨詢師哭著回到公司,表示辭職不干了。
面對困難,軍人的抗壓能力和突圍能力遠遠超出常人。經過多次討論,付浩他們決定借用EAP這個概念,借殼“滲透”。“EAP即‘員工幫助計劃,是西方企業幫助員工及其家庭成員解決心理和行為問題,進而改善組織管理、提高工作績效的一種成熟做法。本世紀初開始,EAP在我國一些跨國企業和國企中推廣,社會認可度相對較高。
“EAP還包括就業指導、法律糾紛、理財等,內容很寬泛。我們是‘曲線救國,借EAP之名、干心理健康服務的事。”付浩說。
“曲線救國”的辦法果然奏效。他們先從小微企業入手,根據他們的實際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EAP方案,然后與企業領導溝通、給職工舉辦講座,讓大家在不知不覺中消除抵觸、接受心理健康服務這個新生事物。在此基礎上,再開展心理健康服務:壓力源調研、心理測評、心理訓練、對心理問題嚴重的員工進行個別干預……
通過慢慢“滲透”,瑞陽心語的工作也逐步得以展開。
青島市城陽區工會主席呂良秀曾干過多年信訪局長,對心理健康服務非常認同。城陽區工會嘗試把心理健康服務作為職工的普惠項目來做,由瑞陽心語提供專業化服務,然后按照“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職工買單。
幾經試點,成效顯著,這一做法很快推廣到了青島市總工會,再后來就是山東省總工會、全國總工會。“有了工會組織的支持,我們的進展快多了!”付浩說,到目前為止,“瑞陽心語”的業務已逐步擴展到教育、衛生、民政、司法、殘聯、部隊等20多個行業或領域,為300多家小微企業提供了心理健康服務,線上線下檢測、服務近30萬人,培養各類心理骨干、心理咨詢師、軍轉干部共計5600人次,為青島市打造了一支頗具規模的EAP骨干隊伍。《基于城陽經驗的中國EAP青島模式》得到了各級政府的認可和重視,并引起國際EAP組織的高度關注,付浩認為,在央企、國央做心理援助工作相對簡單,直接可以套用國外成熟的EAP經驗,但也缺少普世價值,以小微企業為主的民營企業占了中國就業人數的95%,從最難辦的小微企業入手,最接地氣,能為EAP的本土化、規范化、制度化積累有價值的經驗。
付浩深知:心理學對普通公眾而言非常抽象,必須不斷創新方法、引入現代科技手段,讓心理健康服務活起來、接地氣。
在建有6個中心、18個功能室的瑞陽心語心理健康體驗訓練基地采訪,筆者頓覺眼前一亮——
心理學科普體驗室里,擺放著北京大學和中科院心理所研發的各種心理學儀器設備:“動用穩定器”、“空間知覺測試儀”、“動作判斷儀”……體驗者動手操作后對心理學的興趣大增;
兩個放松減壓室內,共有十幾臺智能減壓倉,躺進減壓倉、戴上智能頭盔、置身氧吧空間、聽著舒緩的音樂,幾分鐘后體驗者就會身心放松;
“心理夢工場”購置了多臺VR設備,基于VR環境下超真實的心理體驗項目,既可以進行心理暴露式體檢、又能宣泄情緒,還能進行心理訓練,提高心理素質;
瑞陽心語研發的手機APP,注冊登錄后,就可以進行自我心理測評、與在線專家進行一對一的心理咨詢……
青島上合峰會之前,青島公安系統的幾千名民警分批到瑞陽心語基地進行心理測評、咨詢和減壓訓練,一線持槍上崗的干警全員進行了嚴格的心理測評,對陽性指標高的十幾個干警及時進行了調崗,從源頭上消除了隱患。民警們接受心理服務后壓力得到疏解,情緒大為改善,為圓滿完成保障任務發揮了了積極作用。
“瑞陽心語”還成立了幾支危機干預小分隊,配備了多臺應急救援車,隨時“走出去”上門服務。去年青島有4個單位發生了傷亡事故,“瑞陽心語”危機干預分隊及時趕到現場,從心理學角度既幫助家屬解決突然的打擊困惑,又為工友和整個企業做心理平復,成效明顯。一位私營企業主感慨地說:“早接觸心理健康,我企業就不會發生捅死人又自殺的惡性事件、差點破產!今后,全體員工每年都至少做一次心理體檢。”
在付浩看來,E A P是中國的朝陽產業,前景無可限量,但面臨的瓶頸和短板很多,主要是人才缺口大、行業缺少規范,散、亂。
“瑞陽心語”已經是全國大型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了,擁有5600多平米的基地在全國同業中也算是最大規模了,即便這樣規模的基地,一年只能為3萬人提供心理健康體系服務,而青島現有職工300多萬人,人才缺乏和空間限制了發展和服務,很難實現質的飛躍。
怎么放大“瑞陽心語”的作用,成為付浩及其團隊這兩年一直思考的問題。暢想未來,付浩向我們展示了他心中規劃已久的“中國心理夢”——建立全國第一個集退伍軍人創業和心理健康產業為一體的產業園。在里面,吸引和聚合全國乃至全球一流的心理專家,有心理健康科學的科研基地、培訓基地、產品基地、交流基地,使青島這個心理健康的小鎮或產業園最終能成為國際EAP大會永久會址、國際心理健康大會永久會址,如同博鰲論壇一樣。
這一構想不光得到了國內頂級心理專家們的一致認可,更得到了他在部隊時睡上下鋪的戰友董事長的大力支持,準備拿出集團儲備的一塊地以及足夠的資金,支持戰友圓這個“心理健康夢”。
“通過我們的整合,青島將成為中國心理健康產業的中心,這就是我們的中國夢。實現這個夢,不遠了。”展望未來,付浩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