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巴扎西 尼瑪潘多 次仁旺姆 米瑪
【摘 要】 目的:對藏藥“流感丸”質量標準進行研究,以期建立完善的質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顯微鑒別方法對處方中顯微特征強、重重復性高的敏間那布印度獐牙菜、莪達夏進行顯微特征的定性鑒別;對處方中藏菖蒲、角茴香、亞大黃、木香進行薄層色譜法定性鑒別;對處方中榜嘎、榜那烏頭堿進行限量鑒別。結果:顯微鑒別方法專屬性強、重現性好;薄層色譜法與限量檢查簡便、專屬性強。結論:本方法簡便、準確、重復性好,可用于流感丸的質量控制。
【關鍵詞】 流感丸;質量標準;顯微特征;薄層鑒別
【中圖分類號】R28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8)05-0004-05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ugan pills in Tibetan Medicine, in order establish a more perfect quality control method for influenza pills. Methods Mingjian nabu and swertia chirayita (roxb.exflemi) karsten and wodaxia are main components of liugan pills. It were distinguished by microscopic distinction.acori calami rhizoma and hypecoum ieptocarpum and rheum paimatum L and aucklandiae radix were identified by TLC(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o determine the limit of pangga and pangna's Aconitum in prescription. Results 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is specific and repeatable.TLC is easy going and has a good specificity.Conclusion TLC is simple,precise and repeatable.this method is worked for quality control of liugan pills.
Keywords:Liugan Pills ;Quality Standards;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Thin Layer Identification
流感丸為藏族驗方,經多次修定后,收載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1995年版藏藥第一冊)[1],由訶子、藏菖蒲、角茴香、藏木香、木香、亞大黃、寬筋藤等二十一味藏藥材組成,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用于流行性感冒,流清鼻涕,頭痛咳嗽,周身酸痛,炎癥發燒等。原標準僅有藏菖蒲和角茴香的薄層鑒別,且該方法的重現性、專屬性均較差,缺少對其它藥材的控制方法。為全面控制藏藥流感丸的質量,研究采用顯微鑒別法、薄層色譜法。對處方中的敏間那布、印度獐牙菜、莪達夏和訶子藥材建立了顯微鑒別方法;木香、訶子、藏菖蒲、角茴香建立了薄層鑒別方法;建立了榜那和榜嘎的烏頭堿限量檢查,以期通過本次標準研究達到建立藏藥“流感丸”質量的標準提高的目的,提高后的方法,將改變目前藏藥檢驗標準的不足,對藏藥質量安全、標準提高起到積極作用,對于保證其質量和臨床療效具有重要意義。
1 儀器與材料
1.1 儀器 MettlerAB204-S電子天秤,BX-51生物顯微鏡(日本奧林巴斯)。
1.2 材料 訶子(批號:1015-200202)、藏菖蒲(批號:121084-200502)、節裂角茴香(批號:121007-200302)沒食子酸(批號:1257-200202)、大黃酚(批號:1247-200202)、大黃素(批號:1425-200206)、烏頭堿(批號:1657-200206)等對照品均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試劑均為分析純,水為自制純化水。硅膠G、GF254薄層板(青島海洋化工廠);雙槽層析缸(上海信誼儀器廠)。
流感丸即實驗中標明的供試品1~5,1號供試品(批號:20091220)、2號供試品(批號:20091221)、3號供試品(批號:20100102)、4號供試品(批號:20091222)均為西藏林芝宇拓藏藥有限責任公司產品;5號供試品(批號:20100102,青海柴達木藥業科技有限公司),流感丸用的藥材由西藏林芝宇拓藏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缺某一藥味的陰性供試品根據處方比例配制,藥材由西藏自治區食品藥品檢驗所提供。
2 方法與結果
2.1 顯微鑒別[2] 取本品,研細,置顯微鏡下觀察:花粉粒球形或近球形,具3孔溝,外壁表面具刺及疣狀雕紋(莪達夏)。木纖維眾多,成束或散在,常碎斷,末端傾斜,壁呈連珠狀增厚,具斜紋孔(印度獐牙菜)。非腺毛眾多,雙細胞,頂端銳尖,基部細胞短,壁較薄(敏間那布)。木化細胞長方形,紋孔斜裂縫狀,包腔內含草酸鈣簇晶(訶子)。如圖1~4所示。
2.2 薄層色譜法鑒別[3-5]
2.2.1 藏菖蒲的薄層色譜法鑒別
2.2.1.1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2g,研細,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30min,過濾,濾液濃縮至約2mL,作為供試品溶液。
2.2.1.2 對照藥材溶液的制備 取藏菖蒲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2.2.1.3 陰性對照溶液的制備 按處方比例及制備工藝,配制不含藏菖蒲的陰性對照品,并照上述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成陰性對照溶液。
2.2.1.4 薄層條件及結果 照薄層色譜法(2015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0502)進行實驗,吸取上述3種溶液 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5∶1)為 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暗斑點。可見陰性無明顯干擾,經多人多次重復操作,結果穩定,可納入標準正文。如圖5所示。
2.2.2 節裂角茴香的薄層色譜法鑒別
2.2.2.1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2g,研細,再加氨試液3mL,加乙醚30mL,超聲處理20min,過濾,濾液低溫濃縮至約2mL,作為供試品溶液。
2.2.2.2 對照藥材溶液的制備 取節裂角茴香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2.2.2.3 陰性對照溶液的制備 按處方比例及制備工藝,配制不含角茴香的陰性對照品,并照上述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成陰性對照溶液。
2.2.2.4 薄層條件及結果 照薄層色譜法(2015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0502)進行實驗,吸取上述3種溶液 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8∶2)為 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本鑒別方法專屬性強,陰性無明顯干擾,經多人多次重復操作,結果穩定,故納入標準正文。如圖6所示。
2.2.3 訶子的薄層色譜鑒別
2.2.3.1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2g,研細,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30min,過濾,濾液濃縮至約2mL,作為供試品溶液。
2.2.3.2 對照藥材溶液的制備 取訶子對照藥材0.5g(批號:1015-200202),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30min,過濾,續濾液作為對照藥材溶液。
2.2.3.3 陰性對照溶液的制備 按處方比例及制備工藝,配制不含訶子的陰性對照品,并照上述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成陰性溶液。
2.2.3.4 薄層條件及結果 照薄層色譜法(2015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0502)進行實驗,吸取上述3種溶液 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6∶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2%三氯化鐵乙醇溶液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樣品與對照藥材特征斑點清晰,陰性無明顯干擾,經多人多次重復操作,結果穩定,可收入標準正文。如圖7所示。
2.2.4 木香的薄層鑒別
2.2.4.1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2g,研細,加氨試液3mL,再加乙醚30mL,超聲20min,過濾,濾液低溫濃縮至約2mL,加活性炭1g,拌勻,揮干,加無水乙醇2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
2.2.4.2 對照藥材溶液的制備 取木香對照藥材0.5g,加乙醚10mL,超聲20min,過濾,濾液作為對照藥材溶液。
2.2.4.3 陰性對照溶液的制備 按處方比例及制備工藝,配制不含木香的陰性對照品,并照上述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成陰性溶液。
2.2.4.4 薄層條件及結果 照薄層色譜法(2015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0502)進行實驗,吸取上述3種溶液 3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6∶4∶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2%三氯化鐵乙醇溶液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樣品與對照藥材特征斑點清晰,陰性無明顯干擾,經多人多次重復操作,結果穩定,可收入標準正文。如圖8所示。
2.2.5 亞大黃的薄層色譜鑒別
2.2.5.1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1g,研細,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20min,過濾,濾液蒸干,殘渣加水10mL使溶解,再加鹽酸1mL,加熱回流30min,立即冷卻,用乙醚分2次振搖提取,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殘渣加無水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2.2.5.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大黃素、大黃酚對照品,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
2.2.5.3 陰性對照溶液的制備 按處方比例及制備工藝,配制不含亞大黃的陰性對照品,并照上述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成陰性溶液。
2.2.5.4 薄層條件及結果 照薄層色譜法(2015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0502)進行實驗,吸取上述3種溶液 5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H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在日光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再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黃色熒光斑點。可見陰性無明顯干擾,經多人多次重復操作,結果穩定,可收入標準正文。如圖9所示。
2.2.6 印度獐牙菜的薄層色譜鑒別
2.2.6.1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7g,研細,加甲醇30mL,超聲30min,過濾,濾液濃縮至2mL,作為供試品溶液。
2.2.6.2 對照藥材溶液的制備 取印度獐牙菜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
2.2.6.3 陰性對照溶液的制備 按處方比例及制備工藝,配制不含印度獐牙菜的陰性對照品,并照上述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成陰性溶液。
2.2.6.4 薄層條件及結果 照薄層色譜法(2015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0502)進行實驗,吸取上述3種溶液 3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冰醋酸(12∶4∶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熱風吹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如圖10所示)。但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相應斑點的顏色有差異。故未收入標準正文(如圖11所示)。
2.3 檢查榜那和榜嘎的烏頭堿限量檢查
榜那和榜嘎為烏頭屬植物,烏頭屬植物多含有烏頭堿,其具有一定毒性,為保障用藥安全,參照中國藥典2010版一部附子理中丸項下烏頭堿限量檢查,對該制劑烏頭堿限量的檢查方法進行研究。
2.3.1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取本品6g,研細,加氨試液3mL,再加乙醚25mL,放置過夜,濾過,殘渣加乙醚洗滌兩次,每次25mL,濾過,合并上述濾液,低溫揮干,殘渣加三氯甲烷10mL使溶解,轉移至分液漏斗中,用三氯甲烷洗滌容器兩次,每次10mL,洗液并入分液漏斗中,用0.05mol/L硫酸溶液(20mL、10mL、10mL、10mL),提取4次,合并酸液,加氨試液調節PH值至9,再用三氯甲烷提取3次,合并三氯甲烷液,低溫蒸干,殘渣加無水乙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
2.3.2 烏頭堿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取烏頭堿對照品適量,加無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
2.3.3 陰性對照液的制備 按處方比例及制備工藝,配制不含榜那、榜嘎的陰性對照品,并照上述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成陰性對照藥材溶液。
2.3.4 薄層條件及結果 照薄層色譜法(2015版《中國藥典》四部通則0502)進行實驗,吸取對照品溶液3μL和7μL,供試品溶液10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二乙胺(7∶2∶0.5)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烏頭堿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出現的斑點大小應介于對照品低標與高標斑點之間。如圖12所示。
3 討論
流感丸處方中共21味藥,由于藥味多,結構特征相近的多,在顯微鏡下可見諸多結構特性,但不易歸屬。如石細胞成群或散在,淡黃色或淡棕黃色,類圓形、類方形或類三角形;有的胞腔內含灰黃色或棕色物質,處方中的訶子等均含石細胞,且特性相近,不易歸屬,故不再收入標準正文;處方中的印度獐牙菜、木香、土木香及亞大黃等均含晶纖維和導管,其中印度獐牙菜的纖維特性明顯,重復性好,故收入標準正文,其他特性相近,不易歸屬,故不再收入標準正文;處方中的酸藤果、亞大黃、豆蔻及角茴香等均含色素塊、油滴、草酸鈣簇晶,也不易歸屬,故不再收入標準正文。有些可見其顯微特征,卻重復性差,如丁香的花粉粒、寬筋藤的石細胞等,故不再收入標準正文。最后增加了顯微特性強,重復性高的敏間那布、印度獐牙菜、訶子、莪達夏的顯微特征歸屬,并收入流感丸質量標準正文。
在檢查榜那和榜嘎的烏頭堿限量檢查時,經多人多次重復,結果穩定,陰性無明顯干擾,故納入標準正文。檢查榜那和榜嘎的烏頭堿限量檢查時,樣品含量限度的確定方法為:經查閱相關文獻,參照《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制附子項下烏頭堿限量計,烏頭堿對照品濃度為2mg/mL,點樣量5μL,烏頭堿量為10μg,取樣量為20g,樣品點樣量為6μL,樣品定容為2mL,最高服用量為15g,由此算得附子一次最高服用量所含烏頭堿限度為2.5mg。以此為據,本品烏頭堿對照品濃度為1mg/mL,點樣量高標7μL,烏頭堿量為7μg,樣品取樣量為6g,點樣量為10μL,樣品定容為2mL,日用量為6g,即烏頭堿日用量為1.4mg。本品的日用量含烏頭堿的量低于附子的用量。其它除溶散時限外應符合(中國藥典2005版一部附錄I A)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同原標準。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藏藥第一冊)[S].1995.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中藥材顯微鑒別彩色圖譜[M].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
[3]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4]青海省藏醫藥研究所,青海省藥品檢驗所.中國藏藥(第一卷、第三卷)[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
[5]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兒茶等43種進口藥材質量標準[S].2004.
(收稿日期:2018-01-10 編輯: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