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燕霞
摘 要: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師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質量的高低不僅直接關系到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還和他們的閱讀素養息息相關,是學生學習閱讀其他科目的基礎,也是其日后學習工作必備的一項基礎技能。目前,部分教師在課外閱讀教學中僅讓學生閱讀一些作文選或中外名著類的書籍,暫且不說學生缺乏教師的引導,是否能讀懂中外名著,僅就作文選類的書籍來說,既容易讓他們陷入寫作套路中,導致其寫作不僅缺乏新意和真情實感,還給人一種千篇一律之感,與此同時,也不利于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其思維空間。基于此,就需要教師轉變觀念,將STEM教學模式引入其中,以此來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他們的閱讀積極性。
關鍵詞:STEM教學課外閱讀小學語文
一、利用STEM教育模式,提高學生思維的多元性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規定了五六年級的閱讀目標:“利用圖書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探究性閱讀。擴展自己的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新課標》為小學語文教師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指明了其教學方向。語文教師想要完成上述閱讀教學目標,應在重視課內閱讀的同時,將課外閱讀目標列入自己的目標體系,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同時,采用多種閱讀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如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時,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方面,教師可將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引入其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來制定本學期、本周等的小組閱讀目標、個人閱讀目標等,在此基礎上,讓他們先通過調查問卷或口頭采訪的形式,來統計本小組成員的閱讀興趣,然后通過網絡、圖書館查詢等方式來找到每種類型的閱讀書單,書單數目不能少于3本。如有的學生喜歡科普類的書籍,小組成員們羅列的書單包括:《科學家故事100個》、《昆蟲記》、《地心游記》;有的學生喜歡文學類,其羅列的書單包括:《西游記》、《繪本聊齋》、《有老鼠牌鉛筆嗎?》、《狼王夢》等。有的學生喜歡人文類的書籍,羅列的書單包括:《孔子的故事》、《少年音樂和美術故事》、《講給孩子的中國地理》等。在學生羅列書單之后,可拿到課堂中進行討論,此時,教師可對學生的閱讀目標及書單進行衡量,從而使他們的目標制定更合理,更具可實現性。為了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教師在對各小組的自主閱讀進行引導后,可讓他們在閱讀自己最感興趣的書籍后,寫下自己的閱讀心得,并進行組內分享,然后讓本小組成員根據其他同學寫的閱讀心得和書籍推薦進行投票,來找到自己最想讀的其他類型的書目,并進行交換閱讀,閱讀時,雙方可就同一本書籍中的問題進行交流,通過這種方式,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豐富他們的思維空間。在學期或比賽節點時,教師可讓各組成員展現本組的團隊和個人閱讀成果,評選出最為優秀的閱讀小組和個人,提高學生閱讀素養,閱讀能力等。教師通過采用小組閱讀和合作閱讀等多重閱讀方式,交流閱讀方法、閱讀心得等,可以使學生發現自己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然后通過與他人合作探究的方式,來獲取事實證據,并進行相關的檢驗,從而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科學的閱讀態度和情感,增強其創新意識、提高他們的創造能力,符合STEM理念。
二、引導學生習得知識,提高其閱讀能力
目前,在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存在著教師只重視學生的閱讀速度、閱讀結果,而忽視了對他們的閱讀興趣的激發、閱讀素養的培養,導致學生的閱讀積極性較低,課余時間更多地用來娛樂。基于此,教師將STEM 教育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中,有利于轉變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使他們從學生的長遠發展和閱讀素養出發,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不僅讀故事、讀作者的寫作思路、構思技巧,還能領悟智慧,提高能力,接受文化知識的熏陶,健全他們的人格。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仍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來完成閱讀任務,通過親自制作小組 logo、口號、閱讀分工等方式,讓他們體驗合作的樂趣,提升其成就感。
三、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小學科學課運用stem教學時,教師可運用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從五六年級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或生活疑問出著手,讓他們通過閱讀,來解決疑問,獲得知識,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了解閱讀的重要性。如教師可創設以下問題情境,來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問題一:整天跟昆蟲打交道的專家是如何工作呢?問題二:昆蟲家研究昆蟲,還能幫助警察破案呢?你相信嗎?問題三:有人說蜘蛛身上包含著很多的數學知識,你知道都是哪些嗎?此時,教師將《科學家工作大揭秘》這一本書呈現出來,學生們表現出了極為濃厚的閱讀興趣,閱讀指導效果良好。
四、結語
總之,基于STEM教學模式下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和教學大綱,來科學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以起到豐富學生閱讀世界,提高他們閱讀素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喬建軍.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中的“四多”[J].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0(23)
[2]朱凱,陳詠梅,李銳,常樹巖.STEM教育創新的實踐探索[J].中國教育網絡.2016(08)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市橋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