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勝喜
失眠的病因非常復雜,與患者飲食不規律、壓力過大、勞逸失調等多種因素有關。暴飲暴食會使患者的脾胃受損,勞逸失調會導致患者傷脾虧虛、營血不足,令人心神不安,從而不寐而患上失眠癥。失眠的病機主要是患者精神情志變化,從而導致了大腦睡眠中樞興奮與抑制之間產生了矛盾,終而導致了失眠。
夏季已經到來,天氣炎熱,日長夜短,人們心情普遍容易急躁,失眠問題顯得更為突出。中醫認為,睡眠是“陰陽和諧”“營衛調和”的表現。良好的睡眠能幫助預防疾病,緩解疾病進展,并有利于延長壽命。那么,如何才能保障良好的睡眠狀態呢?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理論,提示春夏宜早起晚睡,秋冬宜早睡晚起。所以,夏季我們要做到早起晚睡,并且保證每天7~8小時的睡眠時間。
規律作息
合理安排睡眠時間,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中入睡。白天盡量不要午睡,不管前一晚何時入眠、睡眠多久,早上也要按時起床。每天做適度的體育活動,但應避免在睡前2小時內進行。不在床上進行玩手機、閱讀、看電視等可能影響睡意的活動。盡量不飲酒,晚間不飲用咖啡和茶,不吸煙,睡前適當進食,如飲用溫牛奶可以幫助入眠。如果上床15~20分鐘仍未入眠,可起床到別的房間做一些簡單的事情,有睡意時再就寢。
充分放松
《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出“恬淡虛無”,提倡思想閑靜、安靜淡泊。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生活規律,對睡眠的改善有很大幫助。睡前也應當避免生氣、胡思亂想,以放松的心情迎接美夢。
枕 頭
一般而言,選擇高度在5~9厘米,透氣、不易受潮的枕頭更佳。但也可根據個人的具體需要進行合理選擇。
睡 姿
俯臥可護腹部陽氣,但人的頭不得不偏向一邊,長期如此,容易造成頸部肌肉勞損,也易導致呼吸不暢,患有心臟病、高血壓、腦血栓的人不應選擇俯臥。
仰臥可養護脊椎,適于頸椎病患者。但仰臥時因重力關系導致舌根下墜,會引起打呼嚕,有呼吸道疾病者應當盡量避免。
左側臥位最適合孕婦,但容易壓迫心臟并造成胃排空減慢。
右側臥位能減輕心臟的負擔,使較多血液流經肝臟,但影響右側肺部運動,不適合肺氣腫的患者。
按摩穴位
穴位按摩助眠操是通過穴位按摩幫助入睡、改善睡眠質量的一種傳統的養生操。
中醫認為,睡眠與肝膽、脾胃關系密切,故可選擇肝膽經及胃經的穴位,并結合一些安神、放松的穴位。如太陽穴、角孫穴、風池穴、肩井穴、膻中穴、足三里、太沖穴。
中醫中藥
可以選用烏靈膠囊、百樂眠膠囊、復方棗仁膠囊等治療。如烏靈膠囊既可補腎健腦,又可養心安神,用于心腎不交所致的失眠、健忘、心悸心煩、神疲乏力、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少氣等癥狀效果頗佳。
理 療
一些物理治療,如磁療、超聲波治療、推拿、針灸、理療,可以調整血液循環,改善營養代謝,調節神經系統功能,從而改善睡眠。
心理治療
如果失眠的發生和心理社會因素刺激或精神創傷有很大關系,不能調節適應的,可以找專科醫生進行心理疏導及心理治療。
(作者每周一、六上午有中醫腦病專病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