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志文 肖杰
摘 要 社會需求決定法學專業的辦學方向,我們結合基層需求,聯系邵陽學院法學專業建設的實際,探討地方院校法學職業教育目標,確定培養基層法律應用型人才,構建基層法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提供一些參考建議。
關鍵詞 法學教育 基層需求 人才 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歐志文,邵陽學院政法學院教授;肖杰,邵陽學院政法學院教師。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210
當前全國有630余所本科院校開設了法學專業,在校本科學生達50余萬人。但當前法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卻不容樂觀:一方面,法學專業畢業生人數多、法律實務能力較差,難以適應法律實務部門對人才的需要,就業困難;另一方面,社會需要的實用型法律人才,尤其基層實用型法律人才特別缺乏。對現有的地方院校法學職業教育體制進行必要的革新,是法治建設的客觀需要和法律職業化客觀要求。
一、培養基層法律應用型人才的意義
我國高等法學教育近些年來發展迅速,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然而在我國高校法學教育的人才培養工作中,依然有問題亟待解決,如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與法律實際工作的聯系,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亟待 。教育部于2011 年4月在北京召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專家咨詢組、專家工作組第一次工作會議,會后形成《關于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并正式啟動“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這一計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行政主管部門頒布的第一個關于法學高等教育的專門指導性文件,是教育部在社會科學領域最先實施的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的宗旨在于“培養造就一批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法律人才,包括應用型、復合型法律人才,涉外法律人才和西部基層法律人才三種類型” 。
(一)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注重基層法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隨著群眾的法律意識不斷得到提高,基層老百姓對基層法律服務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要求也越來越高。廣大農村地區,特別需要大批了解農村、熟悉社情,又能熱心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善于運用法律方法解決農民之間以及農民和基層政府之間的矛盾和糾紛的法律服務人才。近年來,雖然我國基層法律服務逐漸發展起來,鄉鎮大都設立了基層法律服務機構,但是我國中西部地區縣市與鄉鎮,基層司法存在案多人少、社情復雜的特點。所以,地方本科高校法學院系應當瞄準培養基層應用型法律人才這一目標,有針對性為基層培養“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應用型法律人才,其現實意義可謂重大深遠。
(二)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法學專業法律人才培養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1.單一的人才培養模式。我們的本科院校,習慣用一個固有的統一模式培養法律人才,導致的結果是使原本有限的資源浪費,在此教育體制下的法律人才難以滿足社會需要,“出現了一些法科畢業生找不到合適的崗位,同時許多法律職業崗位又招不到理想人才的怪相” 。基于此,法學專業法律人才培養模式,應在市場需求、辦學條件、學生個性等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探索個性化的培養模式,從而適應廣泛的需要。
2.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比例失衡。必修課、選修課和實踐教學三大版塊是地方高校的法學課程的主要組織部分。“以邵陽學院 2011 級法學專業培養方案為例:實行專業畢業學分為 175 學分的學分制,三大平臺架構課程建設:一是基礎教育平臺,限選70學分,占總學分的40%;二是專業教育平臺,學生限選79 學分,占總學分的45.14%;三是實踐類平臺:兩個部分共26學分,占總學分的14.86%” 。其中占小比例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涵蓋課程論文、司法實務實習、子學科實踐類課程和畢業論文,此種將注重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性教學的設計模式必然導致實踐課教學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實踐性教學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的時代,邵陽學院也曾力求革新,聯系了不少法學實踐教學基地,但是沒有真正落到實處,掛牌聯系多,建設管理少,影響了實踐效果。而作為實踐重頭戲的統一實習時間,安排在第四個學年,正是考研、司法考試、公務員考試等就業扎堆的時期,實習的學生不少心不在焉,實踐效果可想而知。
3.缺乏法律人文知識教育。重視法律知識灌輸而忽視法律人文知識的熏陶、沒有重視對學生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培養,是我國現階段法律人才培養的又不弊病,在此教育條件下,學生成為學習機器,缺乏對法學的深度審視,缺乏法律信仰與素養,最終導致價值觀混亂、缺乏社會責任感。
4.實務教學師資缺乏。隨著法治進程的步步加快,教育部門對法學的教育投入相應加大,法學師資應運而長。如:青年才俊明顯增多,師資注入了新鮮血液;教師隊伍科班化,師資更顯精純,教師學歷門檻也有提高。但是不可逃避的一個現實是:實踐教學師資明顯缺乏,由法官、檢察官和律師等師資組織實踐教學隊伍更是遠遠不能滿足需要,實務教學力量捉襟見肘。
針對以上法律人才培養模式出現的種種不足與弊端,我們需要步步為營,勇于推動現行法學職業教育模式的變革。構建基層法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少不得學生的自我法律素養熏陶,在教學體系和教學過程中,將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作為重要環節,填補地方基層法律應用型人才的空缺也是勢在必行,惟此能有效銜接人才培養與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二、基層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的摸索
根據國家教育部“卓越法律人才培養計劃”對法學專業辦學的指導意見、借鑒兄弟院校成功的辦學經驗,基于我院辦學特色,結合社會需求,找準專業定位、確定好培養目標(即培養什么樣的人?),定位為培養基層應用型法律人才。研究法學專業本科人才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素養要求,在分析和實踐的基礎上,構建基層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確定如何培養基層應用型法律人才?
(一)明確專業定位和培養目標
考慮我校地處湘西南地區的地理位置和二本院校的辦學層次,結合社會需求,找準專業定位、確定好培養目標。我們擬將我校新的法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中西部地區基層法律實務部門培養法律人才。具體來說就是為中西部地區,特別為西部地區培養基層法院及基層法院下設法庭培養書記員、審判員,為鄉鎮培養司法員,為縣級城鎮培養律師及法律工作者。這種定位不僅避免了與重點大學在同一跑道上競爭,而且更體現地方本科院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職能。
(二)構建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整合資源,堅持高校與地方法律實務部門聯合辦學的模式,加強學校與地方法律實務部門的銜接與合作,有效構建學校與地方法律實務部門聯合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的全新模式。
(三)著力打造高水平教學團隊
利用地方優質法學資源,聘請法律實務部門優秀法官或優秀律師擔任實務課程教學、項目研究、學科競賽指導等等工作,彌補應用型法律人才培養需要的師資隊伍不足,著力打造了一支專、兼結合,能滿足專業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實務課教學需要的多元化教學團隊。
(四)科學設置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
以培養適應中西部地區基層法律應用型人才為依據,準確把握課程定位,創新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提高課程教學質量,制定課程教學標準。推進實務課教學內容改革。針對應用型法律人才對法學實務理論與實踐能力的較高要求,大膽進行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在法學專業的19門主干專業課程中,與實務密切聯系的課程安排了20%以上課時作為本課程實務和案例分析教學,其教學任務由法律實務部門優秀法官或優秀律師擔任,由原先的專業教師單獨授課,向專業教師與實務部門兼職教師共同授課這一方向轉變。
針對基層應用法律人才工作中突顯的知識瓶頸問題增設部分新課程。在保證教育部法學專業主干課程的前提下,根據調研基層應用型法律工作者在工作中遇到的財會知識瓶頸問題,增設會計學或財務管理等課程。針對基層法律事務部門案件調解成為法律事務處理的重要方法的現狀,增設調解理論與實務課程等。
(五)探索研討式教學方法改革
在《法理學》、《憲法學》、《民法總論》、《行政法》、《刑法總論》、《刑法分論》等6門課程教學中,按照布置選題、查閱資料、小組討論、課堂研討、課后總結的“五步教學法”開展了研討式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技巧、文字表達深度、邏輯思維周密性等綜合能力。
(六)構建獨具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了科學合理的實踐教學體系,實現了實踐教學從大一到大四全面覆蓋,在實踐教學中,推行“一對一”實踐教學指導模式,即在司法實務實習中,由一個法官(檢察官)全程指導一個學生;在律師實務實習中,由一個律師全程指導一個學生。該模式讓法學專業實現了實踐課教師從數量不足向擇優轉變;同時結合教學實際,地方高校與地方法律實務部門共同編寫系列實務與案例分析特色教材。
(七)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素質拓展活動
圍繞培養應用型法律人才所需的綜合能力開展系統的、完整的、科學的競賽活動。如法律辯論賽、法律論文競賽、司法文書競賽、書狀競賽、模擬法庭競賽、演講競賽、書法競賽、電腦打字競賽、法律職業者形象設計大賽、公務員模擬面試競賽等。
以基層需求為導向進行法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必然是地方院校法學教育教學發展的必由之路。通過近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我們辦學思路正確,辦學效果也顯著。目前我校法學專業是已成為湖南省應用法律人才培養基地。我校法學專業培養的學生基本理論扎實、法律實務能力強,如2014級學生參加2017年國家司法考試A證通過率達41.8%、C證通過率達78%;幾年來我校法學專業畢業生從事基層法官、檢察官、律師等法律職業的人數達80%以上,其中考取基層法官、檢察官的人數達30%。我校法學專業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和比較優勢,在湖南高校、特別是在地方本科院校法學教育中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注釋:
楊晨光.找準人才培養和行業需求結合點.中國教育報.2011-04-02.
教育部、中央政法委.關于實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的若干意見.http://baike.baidu. com/ view/ 5473530.htm.
教育部高教司函.關于公布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名單的通知.教高廳函[2012]47號文件.
張先友.地方本科院校應用法律人才培養的困境及現實路徑——以湖南邵陽學院法學專業為例.經濟研究導刊.2015(3).209-211.
參考文獻:
[1]彭麗明.我國法學職業教育的發展動向——以基層法律服務人才培養為視角.科教文匯.2015(3).
[2]余濤.從法學的學科屬性談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法律職業能力導向下的法學教育改革.朝陽法律評論.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