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凝練和弘揚新時期公安院校校園文化是現代公安院校發展的必由之路。針對公安院?!耙晕幕恕⑽幕钡墓ぷ髂繕?,本文結合當代公安機關的政治導向和職業趨向,深入分析了“忠誠·榮譽·使命”在當前公安院校的校園文化理念中的作用,提出了將“忠誠·榮譽·使命” 融合到公安院校校園文化的方式。
關鍵詞 公安院校 校園文化 文化構建 環境育人
作者簡介:馮文利,湖北警官學院宣傳科科長。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4.211
在全國公安系統英雄模范立功集體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國公安機關和公安隊伍要做到“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習書記的講話賦予了新時期公安隊伍建設的內涵,成為了新時期建警治警的總方略、立警從警的座右銘。公安院校特殊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了公安院校的校園文化應該與公安機關的政治和社會責任相一致。將公安機關的政治導向和職業趨向融入到公安院校特有的校園文化中,可在無形中陶冶和影響公安院校大學生的職業修養和素質,“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才能在將來的工作中轉化成強大的戰斗力。
一、公安院校的校園文化理念——忠誠、榮譽、使命
隨著電腦和手機等網絡終端的不斷普及,網絡覆蓋面的不斷擴充,各種網絡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價值觀多元化的影響不斷增大,公安院校學生的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網絡意識形態對公安院校的學生的理想信念產生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力。公安院校只有大力培育并形成與時代要求相同步的凝魂聚氣的校園文化,才能確保公安院校學生在紛繁復雜的形勢面前,始終“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筆者針對公安院?!耙晕幕恕⑽幕钡墓ぷ髂繕?,圍繞“忠誠·榮譽·使命”的要求,分析當代公安院校校園文化的特點,
(一)忠誠是公安院校校園文化的靈魂
忠誠是人民公安的政治靈魂,是公安院校的政治本色,是廣大師生必須履行的政治責任。公安院校不僅要培養技術精湛的公安戰線合格人才,更要塑造能夠擔當起維護穩定重擔的忠誠衛士 。公安院校的學生未來將承擔鞏固共產黨執政地位、維護國家長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樂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責 。這就要求學生在校期間要牢固樹立“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忠誠信念,為未來向忠誠行為轉化奠定思想基礎。由此可見,忠誠是公安院校校園文化的靈魂,是檢驗公安院校培養的學生是否政治合格的價值標準。
在公安院校校園文化中,忠誠可以體現在三個層層遞進的層面上。首先,忠誠體現為服從,即讓我干什么就干什么。公安院校的學生需要服從學校安排,服從學校的各項紀律和制度。一名合格的公安戰警必須被打上服從紀律的深刻烙印,因為公安戰警的紀律比任何紀律都重要,服從是公安職業的客觀要求。服從紀律是保證公安戰警執行力的首要因素。只有經過這樣的校園文化熏陶的公安院校畢業生才有可能在今后無條件地完成黨、國家和人民交給的任務。其次,忠誠體現為奉獻,即在應該做之外額外付出。奉獻是公安院校培養人才的基本行為準則和實踐標準,是衡量忠誠與否的落腳點,也是區別于普通院校以“敬業”為基本行為準則和價值導向的顯著標志。最后,忠誠體現為犧牲,即忠誠的最高境界。敢于犧牲,是公安戰警對絕對忠誠的有力詮釋,也是在用生命承載忠誠。在和平年代,這個犧牲,可能是青春,才智,甚至是生命。培養公安院校學生的敢于犧牲的精神,正是培養學生一種內化于靈魂、外化為實踐的信仰力量,從而打造出虔誠而執著、至真而深厚的對黨、國家和人民絕對忠誠的堅定信念。
(二)榮譽是公安院校校園文化的基礎
榮譽是價值的體現和力量的源泉,是人民公安的“第二生命”。十九大報告曾明確指出,“推進軍人榮譽體系建設,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榮譽觀可以內化為公安院校學生的自身信念和習慣,學生對榮譽的珍視可以轉化為學生“自我約束,自我完善”的動力。因此,榮譽是公安院校校園文化的基礎。
榮譽在公安院校校園文化中的基礎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學校通過對榮譽的認可和褒獎的方法,明確什么可以做,什么值得去做,通過嚴厲處罰違反校級紀校規的一切行為的方法,明確什么不可以做,什么不齒去做。逐漸形成公安院校學生自我約束的習慣。其二,榮譽作為貢獻的象征和功績的標志,可以激勵公安院校學生對榮譽的珍視,極大彰顯功勛榮譽的引領作用。崇尚榮譽一旦內化為公安院校學生的價值追求,那么將來在公安戰線的工作中,崇尚榮譽將成為學生不斷追求卓越和建功立業的精神動力。其三,榮譽作為價值追求,可以促進公安院校學生形成敢打必勝的戰斗精神。榮譽高于一切,視榮譽如生命,將來在公安戰線的工作中,公安院校學生才能不斷克服困難,完成使命。
(三)使命是公安院校校園文化的本質
使命是責任的升華,是公安院校功能的本質。公安院校的功能是努力培養“政治過硬、業務過硬、責任過硬、紀律過硬、作風過硬”的公安事業接班人 。為履行“維護國家政治安全、確保社會大局穩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的神圣使命,公安院校的學生需為將來步入公安戰線打下堅實的基礎。公安院校學生沒有使命感是不可能履行好國家和人民交付的神圣使命。
使命在公安院校校園文化中的本質作用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樹立勇于擔當的責任感。這種勇于擔當是在公安事業需要時,責無旁貸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學生會因為要擔負的責任而變得更加勇敢和堅強,會調動起所有的潛能,發展和不斷完善自己的能力。其二、使命感,不在結果,而在于過程。公安戰線上的工作是繁雜而瑣碎的,不是一天兩天就能見到成效的。培養使命感,需培養公安院校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把每件事情都力爭出色完成。需要學生養成孜孜不倦、默默奉獻、百折不撓、精益求精、殫精竭慮的精神,培養出百折不撓、積極向上的心態。
公安院校在培養公安人才時,必須建立起具有區域特色、公安特性、時代特征的獨特校園文化,即以“忠誠為魂,使命為本,榮譽為基”的理念文化培育公安院校校園文化氛圍,這對于公安院校營造良好的教書育人環境、構建和諧校園等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忠誠榮譽使命與公安院校園文化的融合的途徑
“忠誠為魂,使命為本,榮譽為基”既然是新時期公安院校校園文化的理念,那么就要推動這種理念內化于心、彰化于身、外化于行,這種“化”的過程,蘊涵著對廣大公安院校師生的思想、觀念、認知、心理、行為的深化和轉化。這種“化”需要從校園文化建設的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及行為文化等方面入手,并形成以精神文化為核心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相統一的公安院校校園文化。
(一)精神文化
公安院校精神文化是公安警察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表現,具體表現在校風、教風和學風等方面,具有文化導向功能和德育教育功能。
1.深入開展校風建設。遵循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培養應用型高等公安政法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大力營造“忠誠·榮譽·使命”的良好校園文化風尚。對廣大師生進行以“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為核心內容的忠誠教育,幫助廣大師生堅定政治方向、為忠誠教育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撐。
2.積極建設良好教風。以努力培養“政治過硬、技術過硬、紀律過硬”的公安事業接班人作為教學、訓練和科研的第一導向,為公安院校的學生在思想政治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專業技術素質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建立和完善師德考評等制度,形成公安院校教師“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使命感和榮譽感。
3.努力形成良好學風。高度重視對學生灌輸榮譽理念,完善公安院校學生行為規范,建立評優細則、健全學生違紀處分、考試違紀處理等規章制度,不斷規范和引導公安院校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從入校新生開始抓好學風建設,強調學生在榮譽觀養成過程中學會“自我約束,自我完善”。
4.依托思政普及核心校園文化。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應充分發揮“兩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導作用,使師生能將“忠誠·榮譽·使命”入腦入心。學校黨政部門定期開展積極主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表彰典型事跡和先進人物,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
(二)物質文化
物質文化是校園文化的具體承載物,其不僅反映為實踐主體觀念行為的物化形態,而且反映為實踐主體創造的物質技術,在加強物質文化的同時還要融入創新能力 。一是要圍繞“忠誠·榮譽·使命”的核心理念,建設優美的校園環境設施,使師生能潛移默化地增強使命感和榮譽感。二是把環境建設同學風、教風和校風結合起來,讓“忠誠·榮譽·使命”等突出表現在物化環境建設中以引導師生思想和行為。三是應反映自身特色。凸顯公安院校的地域特色,建設同中有異,突出特色的校園面貌。
反映自身特色的物質文化建設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充分發揮警察史等地方公安文化的功能;二是展現學校發展史。通過介紹學校的發展歷史反映公安院校的辦學歷程,展現優秀人物的事跡,開展相關榮譽感教育,激勵學生傳承學校優良傳統。三是發揮優秀校友在校園文化的激勵和引導作用。加強與校友的聯系,用校友的人生經歷激勵學生的使命感,報效祖國。
公安院校在加強物質文化建設的同時,要利用信息融合技術打造新型公安院校校園文化良性系統,推進公安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1)將“互聯網+”的概念融入文化宣傳工作中。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的不斷完善能為公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宣傳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2)加強網絡文化輿情引導。信息時代數據融合下的多變多樣的虛假信息傳播,會對公安院校的校園文化的建設帶來較大的沖擊。公安院校宣傳部門需要主動對學生進行引導,同時運用多種媒體方式引導學生到健康理性的軌道上來。
(三)制度文化
公安院校制度文化是以管理制度體系為依托而形成的反映公安院校組織形式、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等深層次內容的文化。公安院校制度文化主要表現于警務化管理、教育教學制度、學生事務管理制度和公共服務保障制度等方面 。制度文化涵蓋了公安院校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包括了教學、管理、科研等。在制度文化建設方面,按照規章制度執行相關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而將“忠誠·榮譽·使命”融入制度文化建設方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制定利用重大節日開展文化活動制度??梢砸劳新≈丶o念“五·四”運動、建國周年慶、建黨周年慶等重要契機,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主題教育活動,進一步增強青年學生的愛國之心和愛校之情,激發青年學生的忠誠報國之愿,增強廣大師生的榮譽感和使命感,教育和引導廣大師生牢固樹立 “四個意識”,堅持人民公安為人民,做到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
2.強化警務化管理制度。根據公安部《人民警察內務條令》和《公安院校警務化管理規定》,結合各公安院校實際,制定了相應的警務化管理制度,使每一位學生能夠參照制度進行自我評定。警務化管理作為公安院校的特殊管理制度,是公安院校區別普通高校的最大特點,也是體現公安院校學生使命感的一種表征。
3.建立健全公安院校榮譽表彰制度。2015年1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建立健全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制度的意見》,明確了一個人為黨、國家和人民作出了功勛,具有崇高的精神風范,就應該給予很高的榮譽,得到全黨全社會尊重。因此,公安院校也應建立健全公安院校榮譽表彰制度。對在公安院校教育教學中專業技術水準高、工作努力、成績突出的個人,重點培養與發展。每年表彰與選樹一批公安院校的先進個人,形成以點帶面、全面發展,努力爭當公安教育事業排頭兵的良好局面。
(四)行為文化
行為文化是公安院校在教育、訓練、科研、行政管理和社會實踐等活動中,通過師生個體和群體行為方式蘊涵并表現出來的各種文化內涵的總和 。它是公安院校管理文化的外在表征,又是公安院校精神文化的重要體現。公安院校校園行為文化建設的好壞與其校園文化的整體建設息息相關。將培養學生的榮譽感和責任感融入到集體活動的凝聚力中。通過各種團體活動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在團隊實踐中加強學生間的緊密聯系,營造團結奮進的氛圍,促進學生榮譽感和責任感的養成。
注釋:
龔正榮、李欣、吳育哲. 忠誠 團結 創新 奉獻——構建公安院校人文精神之我見.公安教育.2007(4).16-18.
張萬寶.樹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公安院校辦學理念.公安研究.2009 (1).63-67.
歐科良.關于公安本科院校內涵式發展的幾點思考. 公安教育.2014(8).57-61.
藍楊.厚德、弘毅、明法、篤行:浙江警官職業學院校本文化構建.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14 (3) .24-26.
王翠麗、林安薇.公安高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甘肅警察職業學院學報.2013(4).20.
曹禮海.當前公安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榮耀背后的反思.公安教育.2013(3).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