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和發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對國有企業提出“六個力量”歷史定位,強調國有企業要成為實施“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倡議的重要力量。本文論述了國有跨國公司在全球經濟舞臺的重要性,國有企業是“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及其處于邁向世界級跨國公司的關鍵階段。
關鍵詞:“一帶一路”建設;跨國公司;跨國指數;關鍵階段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8)06-0001-03
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近年來,我國國有大型企業大力實施國際化經營,在“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部分企業已進入或接近世界級跨國公司行列。
一、 國有大型企業是發展中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支柱
(一)國有大型企業是發展中國家實現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國有企業在世界各國廣泛存在,并在各國經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國有企業的數量和規模、分布領域以及政府支持力度均有所不同。一般而言,發展中國家的國有企業數量較多,廣泛分布在多個領域,發達國家的國有企業數量相對較少,主要集中在少數重要戰略性行業。有研究表明,OECD國家國有資產的一半集中在供電供氣、交通、通訊等公用事業以及金融、礦產資源等行業。
國有大型企業在彌補“市場失靈”、熨平經濟周期波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國有大型企業以其獨有的執行能力和資源配置效率,往往會使產業結構調整更加快速、更加有效。特別是知識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產業逐步成為主導產業,本質上要求企業以更大規模、更大實力來承擔研發費用、創新風險和較長的投資回收周期。國有大型企業由于集聚了眾多的技術力量,可以跨越不同的產業部門進行通力合作,采用共同投資,從而更易通過技術創新推動經濟持續發展。
隨著經濟全球的不斷深入,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稍顯走向國際市場,逐步占據全球主要市場和價值鏈中高端環節,日益成為國家間競爭的重要載體。全世界有82000多家跨國公司,壟斷全球60%以上的貿易額、80%以上的投資額和35%左右的國民生產總值。其中,來自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占據優勢地位。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沒有一批高素質、競爭力強的大型跨國企業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維護國民經濟安全,就難以在發達國家占據主要地位的世界市場中站穩腳跟,在應對經濟全球化負面效應中只能占被動地位。
(二)國有跨國公司在全球經濟舞臺的重要性日益凸顯
根據《世界投資報告2017》,2016年國有跨國公司數量約占所有跨國公司數量的1.5%,但其分支機構的數量占全球海外分支機構的10%,主導了全球投資總額的11%,比2010年增長8%。國有跨國公司中有18%把總部設在中國,接下來是馬來西亞(5%)和印度(4%)。全球100強非金融類跨國公司中有15家為國有企業,在全球發展中和轉型經濟體100強跨國公司中有41家為國有公司。從國有跨國公司的行業分布來看,金融服務類和自然資源類占比最高。超過半數的國有跨國公司集中在金融、保險和房地產;電力、天然氣和環衛服務、交通、多元化控股以及采礦等行業領域。
(三)我國需要一批國有企業率先建成世界級跨國公司
經濟發展規律表明,一國經濟崛起必然伴隨著一批跨國公司的成長。為保證經濟轉型升級更加快速,國際競爭實力更加穩固,我國迫切需要提升國有企業現代化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我國國有企業主要分布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國有經濟發揮影響力、控制力,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力量。近年來,我國國有大型企業積極“走出去”,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開展國際化經營,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提升,部分企業開始接近或進入世界一流跨國公司行列。
從國際榜單來看,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有115家中國企業上榜,其中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48家,占全部中國企業營業收入的49.6%。18家中國企業躋身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100強跨國公司榜單,2家中央企業入選世界非金融類100強跨國公司榜單。2017美國《工程新聞紀錄》(ENR)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榜單中,共有65家中國內地企業上榜,數量居各國首位,國際營業額占所有上榜企業國際營業總額的21.1%,并在多個業務領域和市場保持領先地位,其中9家國有企業躋身前50強。從國內榜單來看,根據中國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16年中國跨國公司100強榜單,中國跨國公司100強的海外資產總額達7.1萬億元,是5年前的2.2倍;海外營業收入達4.7萬億元,是5年前的1.6倍;海外員工總數達到101萬人,是5年前的2.4倍。這其中多數企業為國有企業。
我國對外經濟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逐步從產品、資本輸出升級為技術、服務、品牌輸出。2014年,我國對外投資規模首次超過引進外資,進入凈資本輸出的經濟發展階段。2016年,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44%,達到1830億美元,首次成為全球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來源地,進入大規模對外投資階段,將逐步從商品輸出轉向資本、技術和品牌輸出,從產業鏈低端走向產業鏈中高端。在這一階段,國有大型企業跨國經營將成為帶動經濟增長和對外投資結構優化升級的重要載體,資本、技術、品牌、服務為核心的企業綜合競爭優勢成為提升國家競爭優勢的關鍵。國有大型企業有條件更有責任率先成長為世界級跨國公司,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二、 國有大型企業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軍
(一)國有企業成為“走出去”和“一帶一路”建設的主力
國有企業是“走出去”的主力。我國超過70%的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60%的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由國有企業主導完成。數據表明,2014年底,中央企業純境外單位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分別約占國有企業總體的12.1%、17.9%和9%。截至2017年3月,有9112家中央企業法人大約在185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運營活動,海外資產多達5萬多億,海外有34.6萬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