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之下,“一帶一路”和“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將會成為影響經濟發展的風向標,如何有效地借助這兩大手段調控內需、拉動對外投資,建立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外部競爭環境是未來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旨在研究如何實現自貿區和“一帶一路”的有效對接,以及如何才能有效制訂下一步的發展戰略。
關鍵詞:“一帶一路”;自由貿易區;對接機制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8)06-0018-02
在全球一體化的今天,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一直致力于探索促進經濟增長與合作的新道路,“一帶一路”和“自由貿易區”戰略則是這一新構想的產物。從國內來看,“一帶一路”建設將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新的動力,從國際來看,“一帶一路”連接的是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基礎設施以及貿易的互聯互通。
“一帶一路”經濟發展戰略對于我國的意義在于:一方面,由于我國區域發展不均衡,西部大開發戰略帶動了西部內陸地區的發展,但是基礎設施的落后阻礙了產業轉移的實現,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可以撬動西部發展的基石,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為現有的豐富產能尋找新的市場,將技術、資金、人力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更有效地參與國際競爭。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高標準高水平建設11個自貿試驗區,進一步推進中國—東盟自貿區和亞太自貿區的發展。由此可見,“一帶一路”倡議在國家層面上的推進依賴于自貿區的建設,同時又帶動了其發展。
我國四大自貿區的內部功能定位上各有不同,天津自貿區定位為京津冀協同發展高水平對外開放平臺、中國改革開放先行區和制度創新試驗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貿易園區;上海自貿區著重推進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建設中國金融中心;福建自貿區著力深化兩岸經濟合作,發揮港口優勢作用;廣東自貿區定位則是“粵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區”,通過與國際接軌打造新的機制來對接國際高標準的規格體系。四大貿易區的功能差異為對接“一帶一路”倡議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有利于優勢互補。
一、 “一帶一路”與國內四大自由貿易實驗區的對接機制——以天津自貿區為例
以天津自貿區為例,其是華北地區向東的重要對外出口基地,是中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重要支點,同時又是中國、蒙古、俄羅斯經濟走廊的重要節點之一,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以及亞歐大陸橋東部最近的起點,具有交通樞紐與出口海港二合一的重要功能。就陸上運輸里程衡量來看,天津港通往滿洲里、二連浩特、阿拉山口、霍爾果斯的運距分別為2165、976、3966、3912公里,是國內所有港口中除了大連運距最短的海港。
天津的自貿區建設在整個發展的大背景下五大戰略機遇疊加:京津冀協同發展、自由貿易區的建設、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以及建設國家創新示范區,五大政策相互促進,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后勁。
(一)天津自貿區對“一帶一路”的拉動作用
處于中蒙俄經濟走廊上重要節點的天津,依托亞歐大陸橋連接功能,增強對沿線國家及地區的轉口貿易服務功能,吸引了更多沿線的國家開展經貿合作,進一步促進了內陸腹地地區結構的優化升級與外向型經濟的發展。此外,天津自貿區是面向東北亞開放的重要陣地,獨特的曲形海港也使得其成為中韓自貿區有力的中介力量。
1. 金融優勢
以融資租賃為例,在“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重大項目的建設離不開資金、技術、政策的支持。而自貿區為支持項目建設提供了融資租賃的便利,融資租賃是天津的優勢,無論是大型戰略工具,比如飛機、輪船,還是在重型裝備及其設備等方面,都形成了強大的租賃產業聚集效應。
2. 成本優勢
中蒙俄經濟走廊側重國家安全與能源開發,而新亞歐大陸橋則是中國直通歐洲的物流主渠道,大大降低的運輸成本和便利的運輸中轉為更多貿易的實現提供了可實現性。比如,從日本海運而來的貨物,全程海運到俄羅斯需要七十多天,但是途徑天津港由鐵路運到俄羅斯,只需要十多天,節省了百分之八十的時間成本;同時,途經天津港可以途經蒙古國,進一步降低成本的同時開辟了新市場。
3. 政策優勢
前述五大政策的同時實施,疊加的優勢效應明顯增強,在綜合配套改革、對外開放、港口物流、先進制造業的市場轉化和創新的實踐效應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從而在行政許可、產業扶持、金融改革創新和人才技術戰略高地的建設上應運而生了許多的優惠政策,形成了積極的產業集群效應。
例如“三個‘一”制度,就是指海關以及相關部門合作實行“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的通關模式,只需錄入一次系統便可同時完成相關的所有海關查驗和檢驗部門的檢疫,查驗合格之后便可依據核放信息辦理通關手續,大大節省了時間。與此同時,“單一窗口”制度的實施也實現了企業在網上申報就可以免費報關的意愿,是在“互聯網+”的模式下的制度創新與運用。
(二)“一帶一路”對天津自貿區的帶動作用
天津自貿區的定位之一就是帶動京津冀腹地的經濟發展,為產業結構的優化提供新的動能,承接首都功能區的轉移,釋放新的發展空間。但是,其本身的發展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作為傳統的重工業生產基地,產業結構需要進行優化升級;鐵路系統設施不夠完善,不同鐵路段的管轄權的設置導致運輸效率低下且費用較高,影響了聯通的建設。但“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各種基礎運輸渠道的修建,解決了原有效率不高的問題,沿途的企業也能夠通過這種方式去了解自貿區的相關優惠政策,參與進去,在最大化利潤的同時也為自貿區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二、 “一帶一路”與區域性自貿區的對接機制——以“中國—東盟自貿區”為例
(一)中國—東盟自貿區建設現狀
中國—東盟自貿區是中國對外建立的第一個自貿區,其意義在于促進區內貿易、投資增長,實現最優化的資源和勞動力配置,開拓彼此市場,促進市場多元化,減少對外依賴,增加經濟安全,推動東亞地區的經濟合作和發展中國自貿區建設經驗。中國—東盟自貿區自建立以來,我國對東盟10國進口的90%以上的產品實現了零關稅,與此同時,雙邊貿易額大大增加——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從2002年的548億美元增長至2014年的4804億美元,雙向投資從2003年的33.7億美元增長至2014年的122億美元。目前雙方累計相互投資已超過1500億美元。“一帶一路”倡議惠及東盟相關國家,依托自貿區的升級帶動形成聯動效應,加快了沿線的經濟發展。
(二)中國—東盟自貿區對“一帶一路”的帶動作用
自貿區自建立以來,零關稅已經覆蓋了雙方90%—95%稅目的產品,在之后的升級談判中,還通過升級原產地規則和貿易便利化措施來進一步促進雙邊貨物貿易的發展,在原定“區域價值40%”的基礎上,同時適用“4位稅目改變”,包括礦物、化工、木材制品等多項中國具有出口競爭優勢的產品,將大大便利企業對于標準適用度的選擇。
由2016年統計數據來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最多的前四個國家均來自東南亞,分別為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和新加坡,這些國家大部分都是東盟自貿區的成員國,貿易政策的優惠疊加“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使得這些國家的貿易條件進一步優化,貿易交往的頻率和數額也大幅度提升。
(三)“一帶一路”對東盟自貿區的促進效應
在“一帶一路”倡議中,中國——中南半島國際經濟合作走廊是重要內容之一,中南半島自然資源豐富,熱帶農產品出口比例較高,且非技術性勞動力價格較低,制造業由于資金、人力資源以及技術的限制,空白較多,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使得這些國家的外貿意向較為積極,為大規模的外來投資提供了機會。在中國—東盟升級版建設中,中馬兩國建立的“中馬欽州產業園區”和“馬中關丹產業園區”以及中柬所搭建的西港特區等,都為打造良好的自貿區經濟合作關系提供了有效的平臺。
三、 “一帶一路”背景下進一步推進自貿區建設的思考
自貿區的建設發展是促進區域經濟資源整合,降低貿易壁壘,增強經濟發展的強有力的措施,相應的,每個參與進來的國家也能進一步提升國際競爭力,中國的自貿區建設面臨著眾多的機遇與挑戰,所以如何制訂適當的發展策略顯得尤為重要。筆者認為,應從以下方面著手:
(一)積極探索有效的自貿區的發展模式,建設東亞自貿區協定網絡。東南亞地區是與中國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的地區,中國應在此基礎上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升級版,此外,還要進一步發展東南門戶,完善兩岸四地的自貿區體系,推動經濟融合。
(二)進一步推進中國與沿線國家貿易一體化進程,強化制度建設,建立共同標準降低貿易障礙,提高通關效率,建立專業的貿易爭端協調機構。
(三)由于各個國家經濟發展不均衡,需要在具有特殊利益的領域制定針對不同群體的產業政策,以及設立專門的基金來幫助落后國家抵御一些未知的風險。
(四)提高區域資源的安全性,建立公平、公正、有效的資源合作開發機制,明確節能減排機制,防范利用資源牽制其他國家的道德風險。
(五)從長遠利益來看,應將金磚國家作為中國自貿區推進戰略后期的重點,目前,以我國為中堅力量的金磚五國發展勢頭正旺,但貿易額遠低于相同國家之間的比例,應大力開發其潛力。
與此同時,自貿區的推進預示著我國開放程度的進一步提高,彰顯了我國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以自身的發展區帶動周邊伙伴國家的發展,但是我們也要適時地調整戰略,及時更新相關最惠國關稅稅率標準,防范可能因為貿易擴大所帶來的金融風險,明確“一行三會”的職責,加強監管,靈活應對新的情況,以更加負責的姿態去打造一個更高的經濟發展平臺,惠及世界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建中,陳子雷,蒙英華.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藍皮書(2015)[R].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12.
[2]林雄.中國自貿區建設與國際經驗[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6,2.
[3]竺彩華,郭宏宇.口岸在新一輪對外開放及“一帶一路”建設中的現狀與問題[R].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6,6.
[4]莊芮,張國軍,白光裕.中國自由貿易區戰略理論與實踐[M].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2015,7.
[5]國家信息中心“一帶一路”大數據中心.“一帶一路”貿易合作大數據報告[R].2017,3.
作者簡介:
黃鑫,女,河南南陽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國民經濟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