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愿性信息披露作為一種非強制性行為,越來越多地受到投資者的關注。它在公司內部和外部利益相關者之間搭建了一個橋梁,主要對外披露非財務指標和預測信息等,幫助投資者做出理性決策,提高投資效率。但目前階段,我國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在意愿、質量、數量和時效性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通過借助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相關理論,指出存在的問題并從不同角度提出相應的對策,旨在發揮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優勢。
關鍵詞:自愿性信息披露;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
中圖分類號:F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428(2018)06-0073-02
一、 自愿性信息披露概念的界定
信息作為連接政府、企業和個人之間的橋梁,在資本市場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上市公司通過信息披露把公司的具體情況公開呈現給投資者與社會公眾,有效實現了企業內外部的信息交流與溝通,從而達到吸引投資者的目的。通過信息披露,可以緩解委托代理理論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抑制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將資本投向最有效的項目中,進而提高整個國民經濟的財富。我國目前的信息披露形式包括強制性信息披露和自愿性信息披露。自愿性信息披露是指上市公司為了緩解利益沖突、降低資本成本、籌集資金或樹立企業良好形象,除強制性信息披露以外,企業自主、靈活、多樣披露的其他相關信息。
二、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理論基礎
(一)委托代理理論
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已經成為現代公司經營的一個主要特征,基于這種情況,委托人難以清晰全面地了解到經理人的努力程度。根據委托代理理論,公司被視為“所有契約的集合”。股東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和股東財富最大化,而經理人更多地追求自身利益。二者之間的利益沖突會導致經理人侵害股東利益,股東又會采取措施來緩解雙方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進而產生了代理成本,不利于企業的發展。委托代理理論就是通過設計適當的契約來抑制道德風險。如果企業能夠自愿、及時、有效地披露更多相關、可靠的信息,投資者就能夠更有效地監督,從而降低代理成本。
(二)信息不對稱理論
根據經濟學理論,在市場交易活動中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現象,是指一部分人比另外一部分人掌握更多的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優勢。信息不對稱的一個主要類型是逆向選擇,即經理人或內部人員通過各種渠道,犧牲外部投資者的利益來為自己謀取利益。有用的信息能夠直接影響投資者的觀念和投資決策。企業通過自愿性信息披露,能夠給投資者傳遞更多有用的信息,使投資者更加深刻地了解企業,從而進一步做出投資決策,降低企業的股權資本成本,提高企業的價值。
(三)資本市場競爭理論
一定時期內,資本市場上的資金總量是一定的,不同企業為了實現生產經營目標、獲取更好的投資項目,需要籌集到大量的資金,這就使企業之間產生了競爭關系。自愿性信息披露可以加深投資者對企業的信任程度,也能使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更多的關注。企業向投資者傳遞的各種好消息越多,越有利于企業維持良好的聲譽,消除投資者對企業的不確定性和誤解。同時,市場上會快速給予積極的反應,即股價上漲,吸引到更多投資。因此,自愿性信息披露從側面提高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 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價值分析
(一)改善公司治理結構,降低資本成本
在我國,第二類代理問題比較突出,自愿性信息披露能夠幫助股東獲取更多公司經營的相關信息,從而更好地保護中小股東免受大股東的利益侵害,減少信息不對稱問題。并且當投資者對企業經營所面臨的風險有更清晰的認識,他們要求的投資回報率會有所降低。另一方面,債權人也能夠通過企業自愿性信息披露進一步了解到企業的經營狀況,有效減弱股東對債權人的剝削程度,保護債權人的利益。因此自愿性信息披露可以改善企業的資本結構,提高債權在資本結構中的比例,降低企業的資本成本。
(二)提高財務信息質量
強制性信息披露在信息披露類型、格式、數量等方面有相關法律法規的明確規定。自愿性信息披露則更多地披露企業的戰略目標、發展前景及核心競爭力,彌補了強制性信息披露的缺點和不足,信息含量更加多元化,更能充分反映企業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減少了企業內部人利潤操縱的空間,有利于報表使用者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有更進一步的了解,理性做出投資決策。因此,自愿性信息披露能夠提高財務信息質量,提高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
(三)增強企業社會責任,樹立良好形象
企業要想長期穩定的發展,就必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追求對社會有利的長遠目標。企業通過自愿披露社會責任等方面的信息,呈現出在環境保護、就業創業、公益活動、社會保險、安全生產等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能夠消除政府、其他企業以及社會公眾的顧慮和擔憂,澄清部分誤解;也有利于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維護企業的聲譽,提升企業知名度,從而獲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吸引更多的投資,提高企業的價值,保障企業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的正常開展。
四、 我國目前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現狀
(一)自愿性信息披露意愿較低
上市公司進行自愿性信息披露的主要目的在于降低公司經營前景的不確定性,獲取競爭性資本的同時降低資本成本。然而目前我國資本市場效率并不高,資金需求方和資金供給方之間未能實現良好的信息溝通,公司的信息透明度也不高,這就造成了整個資本市場的供求不平衡,資金供過于求的情況時常出現。一方面企業籌資壓力并不大,另一方面企業過多關注短期獲利情況,未意識到自愿性信息披露給企業長期發展帶來的好處,沒有形成主動披露信息的意識。再加上受成本效益原則、潛在訴訟風險、資本市場透明度等各種因素的制約,使得企業主動披露信息的意愿較低。
(二)自愿性信息披露質量不高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信息大多具有邊緣性、定性和外圍性的特征,盡管主動披露了信息,但實際上并沒有提供有價值的企業核心能力或各種定量信息,而是輕描淡寫、含糊其辭,忽視了財務指標信息的作用,沒有發揮自愿性會計信息披露的真正價值。具體來看,在信息完整性方面,上市公司存在“報喜不報憂”的傾向,會盡可能披露好消息而規避壞消息,對于能夠影響投資決策的重要信息,例如:關聯方交易、或有事項、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存在披露不完整問題。在信息相關性方面,相對于好消息,投資者對壞消息的反應更加迅速。因此,上市公司往往會選擇盡早公布好消息,盡早獲利,而延遲發布壞消息,設法模糊或掩蓋對企業發展不利的消息,從而誤導投資者做出決策,這使得披露的信息與企業的真實情況存在較大的誤差。在信息可靠性方面,自愿性信息披露的靈活性導致可能存在信息失真問題,企業通過披露盈利預測會計信息,獲得更多資源,后期實際數額達不到又會歸因于外部環境變化,不從自身尋找原因,這在某種程度上表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存在造假的可能。
(三)自愿性信息披露數量較少
自愿性信息披露作為強制性信息披露的補充,其特征主要集中在非財務指標及預測信息兩部分。由于監管力度不足,部分上市公司會進行利潤操縱,因此會更加拒絕主動披露信息,從而導致我國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數量非常少。另外,在披露形式方面,主要集中于年報和半年報當中。由于財務報告中主要披露上市公司的財務指標,對非財務信息和預測信息涉及的內容較少,大多只有少量、模糊的描述,缺乏具體的分析,使自愿性信息披露流于形式。
(四)自愿性信息披露時效性較差
目前,我國上市公司自愿披露的信息大多是歷史信息,具有滯后性的特點,有些上市公司甚至在交易所問詢時才補充披露相關信息。特別是對于壞消息,會盡可能延遲披露,未能履行提示風險的義務,不能讓投資者做出及時、準確的判斷,進而影響上市公司融資效果。例如:公司如果受到行政處罰事項,這將對公司產生重大的影響,即公司面臨的風險會劇增,若不及時披露,就會嚴重影響投資者做出決策。
五、 完善我國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建議
(一)倡導并保護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提高重視程度
自愿性信息披露可以幫助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上市公司要提高重視程度,將其視為企業戰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應鼓勵上市公司主動披露信息,營造一個良好的信息披露環境,提供制度保障,激發上市公司主動披露信息的積極性,保護其合法權益。監管部門應當幫助上市公司意識到主動披露信息的重要性,積極宣傳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成功案例,從中吸取經驗。另外,還可以通過擴大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范圍以及提高外部投資者的需求來積極鼓勵上市公司主動披露信息。
(二)規范自愿性信息披露行為,提高信息披露質量
一方面,應當明確自愿性信息披露的范圍。既包括各種預測性信息,又包括企業社會責任履行情況、衍生金融工具的變動情況等能夠影響投資者決策的各種信息。上市公司要從多個方面進行全面的披露,將面臨的風險、未來的收益情況以確切的數據清晰地呈獻給投資者,內容完整、具體,能夠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需求。另一方面,應當規范信息披露形式。可以參考強制性信息披露的原則,結合發達國家可以借鑒的做法,既符合我國國情,又考慮行業差異,制訂出有固定模式但仍靈活多樣的信息披露形式。
(三)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結構
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能夠有效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提高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首先,完善公司獨立董事制度。重視獨立董事在公司治理中發揮的作用,給予獨立董事充分的信任和履行職能的空間,使其對于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進行嚴格的審核,保證信息披露質量,提高公眾的信任。其次,在股權結構方面,既要避免“一股獨大”現象,又要使股權相對集中,以此來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提高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積極性。最后,應當健全報酬激勵機制,有效降低管理層的道德風險,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
(四)建立自愿性信息披露評價體系
自愿性信息披露作為一種非強制性行為,且目前在我國上市公司中比例不高,采取強制性的監督或處罰不能起到積極的推進作用,因而可以采用自愿性信息披露評價體系作為約束機制。信息披露評價體系能夠彌補中小投資者專業知識的匱乏,拓寬信息獲取渠道,引導投資者做出理性決策;監管部門可以借助信息披露評級結果對上市公司進行監督,提高監管效率,降低監管成本;此外,信息披露評價體系能夠發現上市公司存在的各種問題,增強證券市場透明度,逐步提高自愿性信息披露的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慧云,呂文超.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現狀及其監管研究[J].統計研究,2012(4).
[2]李慧云,劉鏑.市場化進程、自愿性信息披露和權益資本成本[J].會計研究,2016(1).
[3]陳立軍,安麗君.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1(4).
[4]韓傳模,楊世鑒.自愿披露能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質量嗎——基于我國上市公司業績預告的分析[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7).
[5]齊萱.上市公司自愿性會計信息披露研究[D].天津:天津財經大學.2009,5.
作者簡介:
田唯茜,女,河南洛陽人,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會計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