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醫療保障局的“橫空出世”,對這個新機構各種猜想和期盼也隨之而來。今年6月,國家醫保局局長胡靜林在福建省三明市調研時傳遞了一個概念,即“戰略購買者”。這也許體現了未來醫保局的角色身份和發展方向。
醫療保障作為具有公共屬性的制度設計,應將公平作為首要價值追求。過去,醫保相關職能分屬不同部門,不能發揮買方談判力量合理控制費用的作用,醫保常被動買單。隨著籌資水平的提高、支付能力的增強、醫保職能的整合,醫保在利益調節、價值引導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要探索運用購買、價格、談判、協議等市場作用、價值規律,建立對藥品器械、醫療機構、醫療質量的選擇機制、調控機制,實現優幣淘汰劣幣,引導醫療服務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同時,一方面,醫保制度要對所有參保人進行更為公平的保障;另一方面要公平地對待供方(醫療機構)與需方(患者)、公立醫院與民營醫院、醫療機構與藥品零售企業等各方。公平不是簡單的結果平均化,而是在政策制定、行業監管、執法處罰時,基于公平公正,統籌考慮各種因素,科學合理地立法執法。
此外,擁有如此龐大的資金,醫保不僅要堅決守護好醫保資金安全,還要積極穩妥推進醫保各項工作,特別是涉及群眾看病報銷、醫院建設發展的改革措施。由于醫保基金支出仍將在較長時期內保持較高增長趨勢,醫保基金面臨著超支風險。因此,醫保制度需加強醫療服務供需雙方行為的規范,對供方,通過協議形式、智能監管、醫保支付等多種途徑,強化醫療服務全程調控,規范醫療服務機構因病施治、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及合理治療;對需方,通過費用分擔的辦法,促使患者形成節約費用的意識,從而雙管齊下控制醫療費用過快增長。
醫療保障落腳點還在于“保障”二字。要按照保基本、兜底線、可持續的原則,一方面,保障參保人基本醫療需求,努力不讓任何一個困難群眾掉在保障網之外;另一方面,要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平,改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質量,不斷滿足群眾衛生健康需求,作為推動改革的動力,著力在提水平、補短板上下功夫,增加患者看病報銷獲得感。
隨著醫保基金支付壓力的增加,醫保部門不能簡單地定位為購買服務,而是要圍繞獲得更低成本、更加合理、更有價值的醫療保障服務這個目標,為患者提供一個價格合理、科學適宜、質量更高的醫療服務。因此,醫保支付的關鍵是要減少不合理、不必要的衛生健康資源浪費,讓參保人獲得“物美價廉”的管用服務。
作為一個全新機構,國家醫保局的關鍵在于創新。一方面,醫保局自身角色定位要與時俱進,不僅定位為服務好群眾看病報銷、管理好醫保基金運行這樣單一性的角色,同時要持續創新管理手段、豐富政策工具箱,參與服務更多新的領域,不斷適應新的職責定位;另一方面,醫保還應有支持創新的態度,通過醫保支付,引導藥品器械研發和生產企業以及資本投資市場把資金、技術、人才集中到新藥研發,讓醫保資金為高質量的創新藥和仿制藥付費。
要創新,醫保就要把握好幾個關系:堅持保基本的原則,對于基本醫療保險、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基本衛生健康需求,應該主要由政府主導。對于非基本醫療保險、非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非基本衛生健康需求,要鼓勵社會力量提供服務,拓寬投融資渠道、消除政策障礙,增加醫療衛生資源供給、優化結構,滿足群眾多樣化、差異化、個性化健康需求。
不論是新興醫療服務領域,還是基本醫保、大病保險經辦領域,均需進一步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哪些是需要政府保底線的,哪些是依靠市場自由調節的都要明確,可以說,實現政府和市場有效互動合作是醫保局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醫保局肩負著用好醫保資金這個最能調動全局的杠桿,可以通過探索購買、談判等政府作用于市場的新機制,最終為其他領域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關系、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探索鋪路。
此外,醫保制度將來不僅要承擔直接減輕參保人患病的經濟負擔,還可以通過對參保人提供健康體檢、預防接種、簽約服務等多種健康保障活動,促進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調控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在醫保基金總量難以大幅提高的情況下,醫保制度如何統籌治病與預防的功能,需要進一步探索研究。
下一步,國家醫保局應在切入、基礎、核心、深化4個方面,積極開展工作。
2016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部署了城鎮居民和新農合整合工作,具體任務是實現“六統一”。其中,待遇保障和籌資標準的統一是最難、最復雜的部分,尤其需要充分研究論證。目前,各地進展不一,醫保局應該把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整合作為開展工作的切入點。在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整合的同時,應當考慮“三保”統一的路徑圖、時間表和任務單,最終實現基本醫保制度整合。
醫保覆蓋面的擴大、基金規模的增長、管理運作環境的日趨復雜,要求有一套聯通、穩定的信息化系統。信息系統建設不僅要把三保各自系統整合統一,更重要的是要和醫院 信息系統(HIS)互聯互通,否則,醫保局的監管難以實現自動智能審核的要求。
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是當前醫保領域的熱點話題,要通過建立健全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兼顧好醫療費用和醫療質量,發揮醫保對醫療、藥品領域的強大撬動作用,提升醫藥衛生體系整體運行效率,確保醫保資金可持續。但支付方式改革還涉及醫生薪酬制度改革等相關配套改革。要完善薪酬結構,形成正確激勵導向,引導醫務人員合理用藥。
醫保局如何利用醫保的杠桿作用,推進“三醫聯動”,必須有相關領域配套跟進。因此,如何探索建立新的聯動機制、新的聯動載體,這是醫保局面臨的重要課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