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節約能源資源,不僅可以為建設綠色醫院提供有力支持,也能為醫院節能管理指明方向。近日,在2018第四屆中國醫院節能管理論壇上,衛生政策制定者、醫院管理者與相關專家針對如何落實醫院節能工作的方方面面各抒己見,分享了實踐經驗和感想體會。
在激勵醫院節能管理工作積極性方面,上海市衛生計生委副主任衣承東表示,綠色節能指標應在今后作為醫院績效考核指標之一,促進每家醫療機構進行綠色節能建設,使其更有履行責任的主動性。
在實踐層面,一些醫院已經開始先行先試。據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副院長陳梅介紹,該院為做好節能減排工作,由院長作為組長,分管院長作為副組長,覆蓋所有職能部門以及臨床醫師護理部門,組成了創建小組,并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整體情況進行評價。
由創建小組組織牽頭策劃方案,同時分析解讀評審標準。確定好目標后,在全院范圍內廣泛宣傳。同時,創建小組做出初步評估,核實相關信息,了解現實基本信息和用人管理狀況并進行改進分析,通過尋找亮點和挖掘潛力來完善制度管理,最終形成自評報告。這一評價標準是從多個維度對整個單位的節能管理情況進行全方位評估。在能源資源的消耗指標方面,包含用人量指標、能源資源的消耗指標、人均能源的消耗指標、用水量的指標以及節能目標等完成情況。在管理制度和實施方面,把實施合理的節能規章制度、能源計量、能源資源消耗的統計分析和公示,以及設備運行管理等部分的指標進行量化計分。此外,建筑以及設備系統的節能、節約用水、綠色消費等考量也納入之中。
“資金要到位,還要有專業的人。”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靳建平認為,要想做好醫院節能管理,必須加強宣傳,促進全院職工思想意識到位。要在全院范圍內動員,領導干部一起努力,完善組織架構。此外,資金還要跟得上。同時,很多工作沒有技術上的投入是難以達成的,這就需要依靠醫院領導班子的重視,把節能工作上升到醫院履行社會責任的高度來認識。做好醫院節能管理,人員的專業性格外重要,因此要引進專業技術人員,讓專人做專事。
在上海交通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于立軍看來,包括建筑節能、照明清潔等在內的低碳技術,是節能的基礎,應把基礎打好。在此前提下,要重視信息化技術的運用。可以依托相應技術,把二次能源的量存儲下來,經過測算后,使用包含數據監測、算法等一系列與能效相關的指標進行量化,甚至可以做能耗的監測與調控。此外,從能源管理系統的角度來看,還要做好需求管理。
“此外,要重視信息化和智能化方法在節能中的使用,包括后勤智能化平臺的集成和醫院內部網絡的宣傳和教育。”陳梅認為這些也是執行工作的重點。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黨委常務副書記羅蒙表示,對于醫院的能源管理而言,需要精準思維。在做好新技術運用的同時,應該關注全生命周期。醫院的管理全生命周期應該融入到綠色診療服務、綠色人文理念、綠色管理中去。目前,患者看病的整個流程中的滿意度、舒適度和便捷度,對醫院的能源設計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醫院能源建設應滿足在建筑全生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也應該把包括節能、節地、節水、節材,室內環境、運營管理的因素考慮進去,將環境破壞、污染降到最低。
此外,再生能源的可持續性同樣是全生命周期的應有之義。新技術的利用,還要注意促進能源資源可再生。同時要循環利用的水資源,并且盡量選取可重復利用的各種材質,如鋼結構的建筑比混凝土的材料建筑更具有可再生性。
據江蘇省醫院協會副會長、鼓樓醫院院長韓光曙介紹,多年來,江蘇省醫院協會一直重視區域協作,發揮行業協會的指導、服務、協調和監督作用,積極推行自運行管理。在長三角協同一體化的背景下,管理資源也將協同現代醫院管理智慧,更加開放、融合和共享。
中國醫院協會后勤管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虞玉津指出,在節能3.0時代,醫療機構在綠色環保中,要用整體思維解決醫療廢棄物問題。做好醫療廢棄物分類回收、回收利用、減量化、無公害,分散的集中處理,另外要嚴格執行醫療廢棄物分類處理的流程,做好垃圾分類處理和醫院污水處理等。
安徽省立醫院副院長董輝軍認為,能源管理是一個系統化的過程,應該全局考慮其全部生產和管理系統,將其看成相互作用、相互關聯的整體,而不是割裂、局部去看,這樣能源管理才能做出成效。要對醫院能耗進行集中采集,做好能耗的監測與監管,通過能耗審計,引進專業的團隊對醫院能耗進行診斷。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通過相應的辦法做好優化和控制。
杭州市婦產科醫院副院長陳昌貴表示,做節能減排和能源管理的真正核心是綠色環保,也就是說,目的絕不僅僅是從經濟成本上節約,還包括環保角度的“綠色”。因此,各地今后規劃節能改造項目時要著重關注這類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