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明珠
子宮內膜息肉是女性常見疾病?;颊吲R床表現為突出于子宮腔內的單個或多個光滑腫物, 蒂長短不一, 可引起不規則陰道流血、不孕, 部分患者可見月經過多及經期延長, 此與子宮內膜面積增加及內膜過度增生有關[1]。大型息肉或突入頸管的息肉易繼發感染、壞死, 而引起不規則出血及惡臭的血性分泌物[2]。為有效治療, 本院對120例子宮內膜息肉患者采用宮腔鏡下治療, 總結宮腔鏡下不同方式治療子宮內膜息肉不孕患者的臨床效果, 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子宮內膜息肉不孕患者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3]:①被診斷為子宮內膜息肉不孕者;②年齡>15歲者;③本人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且簽署同意書者。排除標準:①有惡性腫瘤或嚴重的系統性疾病者;②有嚴重的肝腎功能性疾病者;③入院前3個月內使用過抗生素者。將120例子宮內膜息肉不孕患者采用計算機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60例。觀察組年齡37~49歲, 平均年齡(43.33±1.99)歲;原發性不孕17例, 繼發性不孕43例;其中有流產史者21例。對照組年齡35~47歲, 平均年齡(44.25±1.25)歲;原發性不孕17例,繼發性不孕43例;其中有流產史者2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月經結束后7 d, 對照組采用宮腔鏡下刮宮術治療, 首先直視患者息肉情況選擇合適的刮匙, 刮除息肉并取出, 負壓吸引宮頸, 利用宮腔鏡進行觀察, 并確定已刮除徹底。觀察組采用宮腔鏡下電切術進行治療,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 硬膜外阻滯麻醉后擴張患者宮頸管, 進行膨宮處理,利用環狀電極電切息肉基底位置, 并切除息肉附近子宮內膜,并負壓吸引宮腔。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月經量及隨訪1年內的妊娠率、妊娠成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月經量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月經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月經量少于治療前, 且觀察組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妊娠率和妊娠成功率比較 隨訪1年內, 觀察組妊娠患者58例, 妊娠率為96.67%, 其中妊娠成功患者52例,妊娠成功率為86.67%;對照組妊娠患者40例, 妊娠率為66.67%, 其中妊娠成功患者27例, 妊娠成功率為45.00%;觀察組妊娠率和妊娠成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 2。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月經量比較( x-±s, ml)
表2 兩組妊娠率和妊娠成功率比較[n(%)]
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生與內分泌因素、炎癥因素均有一定關系[4]。因雌激素可促使子宮內膜增生而產生月經, 因而子宮內膜息肉的形成與雌激素水平過高密切相關[5]。圍絕經期及絕經后激素替代治療, 經常食一些激素類的保健品都會使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6,7]。另外, 長期婦科炎癥刺激、宮腔內異物(如避孕環)刺激、分娩、流產、產褥期感染、手術操作或機械刺激都可能引起子宮內膜息肉的發生, 且長期的炎癥刺激會使息肉越來越大[8,9]。此外, 年齡增長、高血壓、肥胖、糖尿病、乳腺癌術后長期應用他莫昔芬等都是子宮內膜息肉的高發因素[10]。
本次研究中, 治療前, 兩組患者的月經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月經量少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明顯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1年內, 觀察組妊娠患者58例, 妊娠率為 96.67%, 其中妊娠成功患者52例, 妊娠成功率為86.67%;對照組妊娠患者40例, 妊娠率為66.67%, 其中妊娠成功患者27例, 妊娠成功率為45.00%;觀察組妊娠率和妊娠成功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結果與謝吉蓉等[10]的研究結果相符。
綜上所述, 宮腔鏡下電切術治療子宮內膜息肉不孕患者具有較高的治療效果, 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經量, 提高患者妊娠率和妊娠成功率, 可被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