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事學院 商學院,陜西 西安 710077)
2013年9 月和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一帶一路”的提出為沿線國家提出了新的發展思路,同時也為中國企業發展外向型經濟提供了機遇,陜西西安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應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而國際陸港物流節點的合理建設將成為陜西省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助力劑。
物流節點的合理布局與區域經濟的發展以及國際物流的暢通密切相關,但查閱相關文獻,研究物流節點合理布局的文獻并不太多。國外有Markus Hesse等[1]對物流空間布局和De Luagen,Igor Kabashkin等[2-3]對物流集群進行了研究。國內有沈玉芳[4]對長三角物流布局、韓增林等[5]對全國的物流布局特點、鞠頌東等[6]對物流空間布局的理論與方法進行了研究。
國際陸港物流節點即國際陸港物流網絡中連接物流線路的結節之處,物流除運輸之外的其他所有功能要素,如包裝、裝卸、保管、分貨、配貨、流通加工等都是在物流節點上完成的。如果沒有合理的國際陸港物流節點,國際陸港物流線路也將無法運行。按照不同標準,可以劃分國際陸港物流節點為不同類型,本文主要從功能與服務范圍考慮,依次將其劃分為核心節點(國際港務區)、主要節點(國際陸港物流中心)和輔助節點(國際陸港配送中心)。
本文以陜西省11個城市和地區為樣本選取研究所需數據,對所選數據進行處理,根據計算結果,結合實際情況合理規劃每一個城市在陜西國際陸港物流節點布局中應起的作用,為陜西省各城市國際陸港物流節點合理布局提供一定的參考,促進陜西省各城市物流業的大力發展,進而利用“一帶一路”提供的巨大商機發展國際物流。
陜西省位于西北內陸腹地,是連接中國東、中部地區和西北、西南的重要樞紐。行政區劃包括:關中:寶雞、咸陽、渭南、銅川、西安、楊凌區;陜南:漢中、安康、商洛;陜北:榆林、延安。2017年陜西生產總值21 898.81億元,擁有西咸新區、西安國際港務區和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等經濟高地[7]。
由于影響國際陸港物流節點空間布局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結合前輩的研究成果并綜合考慮各因素,本文選取經濟、人口、運輸、交通等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指標進行分析計算,指標選取見表1。
GDP能全面反映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一定程度上人口數量能反映城市集聚能力;經濟的景氣程度和市場發育水平用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測量;貨物運輸量和周轉量可以反映城市生產力和運輸能力的大小;第三產業的比重大小影響著城市物流業的發展水平;進出口總值體現了該城市國際物流的大小;城市道路系統的發達與否與國際陸港物流節點的布局關系密切,用道路網密度表示[8]。

表1 陜西省11個地級市國際陸港物流節點評價指標
本文所選反映城市道路系統發達程度的道路網密度計算公式為:

式中:Li表示i區域公路的總長度;Ai表示i區域的總面積。
標準化轉換函數如下:通過線性變換對原始數據進行處理,使結果落到[0,1]區間。

設Xij表示第i個城市第j個指標的值,X'ij通過標準化轉化為0-1的數值[9]。
平均值uij和標準差σj計算公式如下,這兩個值的求取是整合評價結果常用的一種方法。

計算變異系數公式為:

用歸一化對Vj進行處理,求出第j項評價指標的權重[10]:

加權求和法計算公式為:

公式(6)中:Wj為第j個指標的權重;Xj為第j個指標標準化后的值[11]。
本文的研究方法是利用3.1節中的公式首先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譬如GDP,西安GDP最大,把西安的GDP作為1.000,求出其它城市相對于西安的GDP值,這樣所有城市的GDP都處于[0,1]之間,同樣的方法求出人均GDP、常住人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貨物運輸量、第三產業百分比、進出口總值、道路網密度的標準化值,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陜西省11個城市國際陸港物流節點城市評價指標標準化值
其次運用式(4)計算出各指標的變異系數,然后根據計算出的變異系數利用式(5)計算各指標的權重,結果見表3。
最后運用表2中各指標的標準化值和表3中各指標的權重,利用式(6)計算出各城市的綜合指數,計算結果及排名見表4。

表3 陜西省11個城市國際陸港物流節點城市指標權重

表4 陜西省11個國際陸港物流節點城市的綜合指數及排名
從表4可以發現,陜西省經濟發展極不平衡,西安一枝獨秀,安康市和商洛市綜合指數較低,說明這兩個城市經濟發展相對落后,國際物流量較少。
根據表4可以看出陜西省國際陸港物流節點城市的綜合指數排名,根據計算結果明確地將陜西省11個城市劃分為不同的等級比較困難,本文借助X Y散點圖(如圖1所示),根據點在各區間出現的頻率劃分為3個區間,分別是[0.070,0.300],[0.300,0.500],[0.500,0.900]。假設這3個區間分別代表國際港務區、國際陸港物流中心和國際陸港配送中心,在[0.500,0.900]區間的城市可以確定為國際港務區;在[0.070,0.300]區間的城市可以確定為國際陸港配送中心;在[0.300,0.500]區間的城市可以確定為國際陸港物流中心,從結果來看,西安市應建設國際港務區,咸陽市和榆林市建設國際陸港物流中心,剩余8個城市則都建設國際陸港配送中心。
西安市作為陜西省的省會城市,人口規模大、貨物周轉量大、交通網絡發達,經濟發展速度在陜西明顯高于其他城市,因此適合建設綜合的國際港務區;榆林市位于陜西省的北部,礦產資源豐富,但多個指標低于西安市,因此可以作為國際陸港物流中心;咸陽經濟發展較快,但離西安比較近,西安國際港務區能輻射到,所以不必建設國際物流中心;剩余地級市中寶雞、渭南、銅川、楊凌區、漢中、安康、商洛、延安經濟發展有限,各因素限制比較嚴重,因此作為國際陸港物流配送中心比較合適。

圖1 陜西省國際陸港物流節點城市XY散點圖
本文的計算結果表明,陜西國際陸港物流節點城市發展很不均衡,國際港務區和國際陸港物流中心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北部地區,配送中心集中在東西南部,說明陜西省的經濟發展具有很大的區域差異性。在實際國際陸港物流節點的規劃中,為了防止城市發展的極端不平衡,同時也因西成高速的開通,可以將漢中市設為國際陸港物流中心,這樣就形成以西安市為中心,位于陜北、關中、陜南的3個城市為國際陸港物流重要節點城市的發展模式,促進陜西省外向型經濟的高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