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加強應用基礎研究,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在智慧社會發展的浪潮中,信息服務必然也要從數字化向智慧化轉型。智慧信息服務利用大數據智能收集、存儲與分析的相關技術,通過機器智能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向用戶提供智能信息服務,這是大數據時代背景下信息服務的必然要求。
由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青年拔尖人才、青年長江學者吳丹教授組織的4篇專稿,是其帶領的“人機交互與協作創新團隊”在智慧信息服務研究上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主要闡述了大數據驅動下圖書情報領域實現智慧信息服務的思路、框架、體系、模型,可以將圖書情報領域的基礎設施、數據資源、服務應用和用戶融合,通過大數據技術從海量數據資源中挖掘數據智慧,向用戶提供高效智能化、精準個性化的智慧信息服務,為圖書情報領域實現智慧信息服務提供發展策略,推動文化服務創新。
具體來說,文章《智慧信息服務大數據分析框架》對智慧信息服務大數據分析方法與研究主題進行分析,構建了一個包含大數據分析層與大數據應用層的大數據分層分析框架,指出了大數據來源、大數據分析方法以及大數據分析的應用主題和領域;文章《基于TOGAF架構的智慧檔案館信息服務研究》針對智慧檔案館業務、用戶和社會三方的信息需求,基于TOGAF架構提出智慧檔案館信息服務實現框架,并從業務架構、應用架構、數據架構和技術架構進行闡述,同時引入OAIS功能模型中的信息包概念對具體流程進行梳理;文章《大數據驅動的圖書館智慧信息服務體系構建研究》從大數據驅動的視角探討圖書館智慧信息服務體系的構建思路,基于信息生態鏈理論以圖書館的業務流程為支撐和導向,構建大數據驅動的圖書館智慧信息服務體系,主要包括基礎設施層、數據資源層和服務應用層三個層次,并對各層的功能和特點進行了詳細論述;文章《基于移動視覺搜索技術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務模型研究》在案例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基于移動視覺搜索技術的智慧公共文化服務模型,從視覺資源獲取、視覺資源組織、移動視覺搜索和應用服務四個層面探討了移動視覺搜索應用于公共文化服務所需的重要模塊及其實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