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數字化期刊的科學評價是圖情界和學界關注的研究點之一。文章通過引入開放評價這一廣泛應用于互聯網評價的大眾評價方法,通過構建其應用于數字化期刊的評價指標體系,論述了將其應用到數字化期刊評價的可行性和科學性。最后提出了圖書館在開放評價體系下實現數字化期刊的采購策略。
關鍵詞:數字化期刊;開放評價;指標體系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8033
Analysis on the Strategy of Library Digital Periodical Ordering under Open Evaluation System
Absrtact The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digital periodicals is one of the research points that the graph and the academic circles pay close attention to. By introducing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open evaluation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Internet evaluation,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feasibility and scientificity of applying it to digital periodicals by setting up and analyzing the index system applied to the evaluation of digital periodicals.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e library application of open evaluation to realize the procurement strategy of digital periodicals.
Key words digital periodicals; ope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1 引言
互聯網發展過程中民眾互聯網思維的形成,使得互動評論成為互聯網用戶信息行為之一的同時,也因用戶的充分參與、互動評論而豐富了互聯網的內容。這一趨勢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和業界對互動、評論信息的挖掘利用而驅動互聯網生態呈現出多極發展態勢,如互聯網運營商更加注重挖掘用戶流量紅利、精準服務更加依賴對用戶的行為數據分析、服務提供者更加依賴用戶廣泛參與而產生的海量信息。其實,互聯網大力倡導的用戶參與、用戶評論這一思維方式也影響到了社會的各個業態之中,如政府2.0建設等。而在廣泛的多個領域中,與互聯網有著多重交匯、嚴重借助互聯網這一平臺的信息服務業尤其典型,對服務提供者而言,用戶的評論感知已成為與服務體驗同等重要的考慮維度。
圖書館在近年來現代信息技術的推動和國家政府重視及大力投入保障下,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為了順應社會數字化等發展趨勢,圖書館的資源建設、業務流程等方面均呈現出了典型的數字化、數據化發展態勢,提升了圖書館的存在價值和用戶服務體驗。然而,我們也應該看到,圖書館的變化和進步雖然改變了自身的存在形態和服務模式,但與發展迅速的互聯網界比較起來,圖書館的變革速度、用戶服務體驗等還有所不及,由用戶來評價服務質量及體驗這一倒逼機制也還沒有得到完全應用。如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盡管目前已出現如“讀者決策采購”這一由用戶決策采購圖書館資源的模式,但這些輔助采購模式目前還主要針對圖書館傳統的紙質資源采購,對圖書館資源比例所占愈來愈大的數字化資源并沒有更深入地探索應用,讓讀者即用戶參與到圖書館的數字化資源采購中,已成為一種趨勢。
2 數字化期刊的評價現狀
數字化期刊是圖書館數字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圖書館界和學界重點關注如何實現對其科學評價的資源。其建設趨勢的加快以及在圖書館館藏資源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使得數字化期刊甫一出現便吸引了業界對其如何評價的研究關切。如田海江[1]分析了現有期刊評價體系對期刊數字化出版的不利影響,認為現有評價體系存在“泡沫”點擊率、優先出版體系尚不完善、期刊評價數據庫的資源不統一、期刊過度互引等問題,對數字化期刊的發展與評價從數據源的選取等方面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程曉琴[2]認為在網絡技術和新興學術交流方式的驅動下,學術期刊傳統的出版流程及利益主體受到沖擊。“評議→發表→評議”(RPC)模式是對現行的“評議→發表”(RP)論文評價模式的改進,改變了單一專家把關的傳統,實行專家與公眾“雙把關”;“發表→評議”(P(R)C)模式則是對現行RP模式的顛覆,徹底改變了傳統的出版流程,根據作者意愿采取專家與公眾把關或只采取公眾把關。王豐年[3]針對近年來我國數字學術期刊存在的缺乏質量控制、體例規范不統一、知識產權糾紛案件不斷等問題,提出對數字化期刊要依照客觀性、公正性、權威性的原則,從制定定量評價指標、組織專家的定性評價、區別不同學科制定不同評價標準、引進西方學術評價方法等方面建立我國數字學術期刊評價體系。魏太亮和周宇[4]通過德爾菲法和層次分析法建立期刊數字出版評價指標體系,以此為標準對《CSSCI(2012-2013)來源期刊目錄》所收錄的圖書館學情報學核心期刊進行測定,最后對測定結果進行驗證,并判斷指標體系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根據上述研究進展,可以發現,現有的研究一方面未能脫離傳統紙質期刊的評價,但也均認為傳統的紙質期刊評價模式及體系影響了數字化期刊的評價;另一方面受互聯網思維的影響,致使出現了對公眾評價這一開放評價的探索思考。受技術進步促使社會管理體制進行的改革和發展已影響到圖書館界及學術管理、學術評價領域,采用基于數字出版的數字化期刊開放評價模式在提升學術交流活躍度、促進學術的客觀評價、擴大期刊影響力等方面有積極影響,必將逐步得到認同與發展。
3 數字化期刊開放評價的體系構建
采用評價指標研究事物的優點是簡單易行,輸出的結果簡明直觀,特別是面對眾多評價對象實施選擇和評判時,其評判結果具有橫向間的可比性。因此,數字化期刊的開放評價指標體系不能片面追求評判的結論如何鮮明,必須將其擺在廣闊的背景中加以考察。為了構建評價指標體系,筆者通過以下方法進行:(1)廣泛收集和分析文獻,了解國內外數字化期刊評價的總體情況及研究進展,把握發展趨勢;(2)對典型數字化期刊的數據組織、發展態勢等進行分析,了解數字化期刊的實際發展情況;(3)訪談和問卷調查相關群體( 平臺設計與開發者、專家學者、圖書館員、教師、期刊編輯、學習者等),掌握數字化期刊及其對其評價的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看法,提高設計開放評價指標體系的針對性。具體指標的設計經歷了共性指標構建、個性指標構建和最終指標形成三個階段。
3.1 確定設置二級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層次和指標的設置,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層次和指標太少,評價結果過于粗糙,無法反映現實;層次或指標太多,將使由此建立的模型過于復雜,影響可操作性。本研究結合網絡學習平臺的特征、特點,確立總評目標下的三級評價指標體系。
(1)總體目標。總評目標即生態指數,表示數字化期刊所具有的生態特征值。它由下一級分解指標經過模糊綜合評價模型運算得到分值(一般為0-1區間)。該指標只是簡略的綜合判斷,大體表明數字化期刊的評價水平,其值一方面需根據全體或學科期刊排名確定發展程度,一方面通過對其綜合得分判斷發展水平。
(2)一級指標。它為大類特征屬性。這是本指標體系的核心。筆者根據數字化期刊的內涵及發展特征,故在借鑒魏太亮和周宇所構建的“期刊數字出版評價指標體系及其權重”[4]的基礎上,設置了“數字化期刊開放評價指標體系”的六個一級指標(見表1)。
3.2 確定第二級指標的原則
設計二級指標時,本文按數字化期刊呈現給用戶的面貌(內容)及數字期刊提供給用戶的體驗(服務)兩大維度進行分析,力求在借鑒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在指標體系上有所突破。做到以下三點:
(1)反映數字化期刊的發展現狀與趨勢。一是從現有期刊評價體系和研究文獻中提取已經被大家普遍熟知、認可的評價指標,如在SCI、SSCI、CSCD等國內外期刊評價體系內的收錄情況,權重結果也證明這些指標確實是包括專家學者等在內所關心的指標體系;二是出版或技術專家、學者提出的理想的、能實現的評價指標,如是否提供一定的附加服務,以體現未來數字化期刊不僅止基于內容和平臺向用戶提供服務,更朝著數據服務平臺這一方向發展,提升數字化期刊轉型發展過程中的競爭能力。
(2)側重功能性指標的全覆蓋。一般從數字化產品的評價來看,功能性與技術性是兩個并重的考察維度,但考慮到本文所構建的評價體系主要為圖書館的數字化期刊采購提供參考支撐,故主要從功能性指標的全覆蓋構建去反映讀者、作者和訂戶(圖書館)可能更加關注關心的評價維度,如開放存取、元數據收割等,為將來圖書館結構化數據資源體系的構建打好基礎。
(3)關注用戶體驗。數字化期刊作為一種基于現代數字技術開發的知識產品,內容是其質量的一大評判標準,但用戶對其的評價才是真實評價,這也是本研究的開放評價核心之一,通過德爾菲法得到的指標權重也說明了用戶既關心數字化期刊的質量與聲譽,如看重其被國際國內收錄的狀況,也看重其是否積極進行同行評審、讀者意見反饋等制度化、規范化建設,以及向用戶提供開放存取、知識圖譜等延伸服務。
3.3 各級指標的權重確定
本文所構建的評價體系需要通過采用層次分析法(AHP)來確定各級各類指標的權重,以充分反映各級各指標對數字出版的總體影響度。基本的確定思路就是數字化期刊的評價分解為二個層次(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和每一個二級指標的若干影響要素,并在同一層次的各要素之間簡單地進行比較、判斷和計算。為使所賦指標權重盡可能客觀、準確,可采用德爾菲法征求專家意見對各級指標進行打分(0-10分),最后結果取平均分并進行歸一化處理(見表1)。
4 基于開放評價的圖書館數字化期刊采購策略
數字化期刊開放評價體系的構建,可為圖書館的資源采購提供借鑒和參考,但面對國內外成千上萬的期刊資源,以及難以通過指標數據來完全實現數據化評價的現狀,圖書館工作者還需采取一定的策略,在借鑒這一指標體系的基礎上,最大程度的實現對數字化期刊資源的科學訂購。
4.1 基于平臺開放評價數據處理的采購策略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對用戶數據的收集與處理都需要平臺的支撐而實現,本文所提出的基于用戶行為數據評價的數字化期刊開放評價,也需要期刊平臺的大數據處理支撐。其實圖情界的集成數據服務平臺為這一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很好的案例借鑒,如由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開發的GOOA平臺[5],其在向用戶提供嚴格的OA期刊、上千種自然科學領域OA期刊和論文的一站式集成服務、論文的圖表開放數據等層次的豐富信息檢索和結果的可視化分析等知識導航服務的同時,也向用戶提供數據開放接口,支持學者或第三方系統獲取特定期刊和論文,以支持面向科研用戶需求的數據再利用;提供對期刊和論文的評價和共享功能,讓OA論文的學術評價來得更直接。目前,圖書館都建有自己的開放服務平臺及端口,可以對這些用戶的評價進行收集、處理與加權分析,進而對圖書館的數字化期刊采購人員提供決策參考。
4.2 基于用戶自媒體端開放評價數據處理的采購策略
圖書館受限于資金的限制和采購人員的視野等因素,決定了圖書館的期刊采購存在不合理之處。自媒體社會的到來,使得每一個信息行為者既可能是信息和數據的消費者,也是信息和數據的制造者。數字化期刊正是基于用戶信息行為的這一變化,近年來紛紛借助微信等平臺開通了微信公眾號和官方微博,通過對這些自媒體終端的用戶開放評價也將為圖書館的數字化期刊采購提供借鑒。這就要求圖書館的采購不能是閉門造車,而是通過計算機網絡爬蟲等工具及時抓取期刊自媒體站點信息,通過最后的清洗、分析來實現最終的數據處理結果。
4.3 基于自身館藏體系開放評價數據處理的資源共享采購策略
圖書館之所以區別于書店等信息機構的存在,就在于其完善的資源建設體系和服務體系,圖書館的數字化期刊建設也不例外。然而一些冰冷的數據告訴我們,包括圖書館期刊在內的資源幾乎沒有得到一次流通借閱,這也是近年來業界不斷詬病和反思的圖書館發展問題之一。縱然基于開放評價體系的圖書館數字化期刊采購無疑可以提升圖書館期刊的利用率,但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圖書館期刊資源的體系完善性。故筆者認為,可以借助已有的用戶開放評價采購資源,靈活運用“二八定律”,即在實現購買刊登了80%核心內容的20%比例期刊基礎上,在確定的學科內延伸和豐富采購范圍,去采購剩余的80%期刊。
5 結語
一直以來,我國一直以影響因子為主導的期刊評價總是充滿各種爭議,葉繼元[6]等學者也對期刊評價進行了持續的關注與研究,創新提出“全評價”等評價體系,但各個評價體系還是主要以影響因子為主的評價方法。對數字化期刊來說,對其的評價也難以擺脫紙媒期刊的評價影響,但可以在指標體系上更加側重對技術和功能的雙重考察,通過用戶的體驗這一開放評價體系力爭做到對數字化期刊的科學評價,為圖書館的數字化期刊資源采購提供決策依據。而在圖書館的具體采購實踐過程中,由于無法實現對所有期刊的數據化評價,圖書館員只能參考這一評價體系,并通過一定的策略實現最大程度的科學采購。
參考文獻:
[1] 田海江.基于科技期刊數字出版的期刊評價體系的問題及對策[J].編輯學報,2014,26(1):96-98.
[2] 程琴娟.數字出版驅動的學術期刊論文評價模式及其影響[J].情報雜志,2014,33(5):107-111.
[3] 王豐年.論我國數字學術期刊的評價[J].出版發行研究,2015(7):61-63.
[4] 魏太亮,周宇.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期刊數字出版評價研究[J].科技與出版,2014(10):117-122.
[5] gooa.關于項目[EB/OL].[2018-03-26].http://gooa.las.ac.cn/external/about-us.jsp.
[6] 葉繼元.圖書館學期刊質量“全評價”探討及啟示[J].中國圖書館學報,2013,39(4):83-92.
作者簡介:邱進友,男,廣州醫科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