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圖書館不僅是支持數字人文研究的重要機構,也是參與數字人文教學的重要主體。文章對國外部分高校的數字人文教學內容和教學案例進行梳理,概述了數字人文教育的要求和內容,探析了學術圖書館在數字人文教學語境下的功能。研究認為,在數字人文教育施行過程中,學術圖書館的功能主要包括引導數據管護、支持數字教育施行、管護特色館藏、搭建試驗性空間與基礎設施。文章最后從工作方式創新和館員培訓兩方面對學術圖書館支撐數字人文教學給出了建議。
關鍵詞:數字人文教學;學術圖書館;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252;G43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68/tsyqb.1003-6938.2018030
The Analysis about the Functions of Academic Library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Humanities Teaching
Abstract Library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institution to support digital humanities research,but also an important subject to participate in digital humanities teaching.This paper combs the courses and cases of digital humanities teaching,summarizes the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s of the digital humanities pedagogy, and explores the functions of academic libraries in the digital humanity teaching.During the process of conducting digital humanities pedagogy,the functions of academic library include leading data curating,suppor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digital pedagogy,curating special collection and building experiential space and infrastructure.Some suggestions were provided on the taking of relevant measures of academic library around the needs of digital humanities teaching from two aspects of the innovation of working modes and librarian training.
Key words digital humanities teaching;academic library;professional cultivation
1 引言
高校與科研機構的學術圖書館一直為本機構的教學研究工作提供著支持和服務。數字人文逐漸成為圖書館新的服務領域,圖書館與信息科學和數字人文在學科上的相關性、支持數字人文研究的館藏與專業人員表明圖書館(人)參與數字人文教學的必要性和優勢,參與數字人文教學成為圖書館在數字人文領域發揮重要作用的關鍵一步。
圖書館在吸納和應用新事物的過程中完成職能、機制、模式等方面的轉變。在參與數字人文教學的過程中,圖書館同樣需要考量自身的功能與定位。信息時代下,高等教育機構應當培養掌握信息技術、具備數字素養的復合型人才,學術圖書館借助數字人文的發展契機明確并細化數字學術對學生的要求,將其落實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以及學生參與和開發的數字人文項目上。本文目的在于喚起學界對數字人文趨勢下學術圖書館教育職能的思考。文章在介紹數字人文教育的教學要求和內容的同時,梳理國外學術圖書館參與數字人文研究等相關工作過程中的理論與實踐成果、部分高校教學計劃、課程安排和教學案例,并探析了學術圖書館在數字人文教學語境下的具體功能。
2 數字人文教學
數字人文教育屬于集成教育(hybrid pedagogy)領域。集成教育是學習過程與成果、學科內部與跨學科、被動學習(Passive Learning)與體驗式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實體場所和虛擬空間等多個雙維領域的交匯[1],其提出了數字學術對開展數字人文教育的機構的基本要求。數字人文教育要求教學人員充分吸納和應用新興技術,教學團隊將數字人文工具應用到課程教學、課堂作業、教學評估等活動中,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參與度,鼓勵學生利用技術和工具完成學習任務,充分發揮自身創造力并開展實踐活動,思考技術的影響和意義;學生開展多模式溝通(multimodal communication),利用輕量(light-weight)易用的數字工具進一步認識人文學科主題并獲取資料[2]。
2.1 教學要求
數字人文教育要求學生以解決問題為導向,開展開放式團隊協作,增進溝通與互動,探討人文學科的議題。美國現代語言協會開發的網站“人文學科中的數字教育:概念、教學與實驗”(Digital Pedagogy in the Hu manities:Concepts,Models and Experiments)整合了人文學科的教學要素,將教學內容分為歷史、詩歌、故事講授、文本分析、可視化等50個類別[3],將教學計劃細化為課堂練習、課程計劃、學習成果、項目等部分。以設計這個類別的課程內容為例,課程由分析設計、生成設計、關鍵性自我反思三部分組成[4],分析設計要求學生查找并分析不同媒體,討論不同類型設計工作的開展方式和意義,認識不同媒體的功能及其對信息交流和受眾的影響,利用數字館藏分析修辭模式(modal rhetorics),鼓勵學生收集不同類型的文本并分析表達模式;生成設計要求學生利用溝通設計這一方法閱讀和分析不同情形下的文本,鼓勵學生作為設計者圍繞特定情境的修辭需求來思考實踐的背景與目的,認識技術演變的特點;關鍵性是要求學生自我反思的策劃項目,評估每個要素發揮作用的方式并思考如何在未來的工作設計中進行相應的改進。在學習理論知識、完成課程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閱讀和學習相關資料,組成學習小組構思項目主題,掌握數字人文工具,完成最終考核并在工作機構中參與實踐。整體來看,在數字人文各類別的課程中,教師在規劃教學安排和設計課程內容時,希望學生達到開展協作、參與體驗式學習,學會將創意轉換為項目成果的教學效果。
2.2 教學內容
學術圖書館的角色與作用還應從數字人文的教學內容為出發點來考慮,筆者以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of London College,UCL)數字人文碩士研究生的部分教學內容為例,介紹相關課程的名稱、內容及教學產出[5]。
從教學內容來看,教學團隊要求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數據庫等方面的知識,了解編程語言之間的差異和標記語言的原理與作用,掌握數字人文工具,學會將這些知識與技能應用到具體學習與研究情境中,這是數字人文教學團隊引導人文學科學生轉換對學科傳統認識的基本途徑;同時,數字資源的評估與利用成為人文學科學生掌握的技能,作為數字資源的管理者與維護者,館員可結合實際工作情況,配合教師教學,對學生給予充分指導。
3 數字人文教學視角下學術圖書館的功能
結合圖書館的基本職能和數字人文教學的特點與要求可知,學術圖書館主要通過數字學術服務的整合與嵌入、特色館藏的建設與維護、專業人員對教學團隊的支撐、數字人文中心、實驗室與教學網絡平臺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營等方式參與到數字人文教學工作中。如學者Adeline Koh詳細介紹了圖書館參與數字人文教學的4種主要類型[2],包括數字映射(digital mapping)、文本分析、多媒體網站與在線展示和維基百科編輯,闡述了館員在數字人文教學中的作用。其中,(1)數字映射項目。在這類項目中,學生無需掌握精深的編程技術即可學會相關工具,館員向學生介紹用于創建項目的數字館藏。如學生可對數字化信件與谷歌地圖進行關聯,利用工具History Pin和檔案館資料來創建項目;(2)文本分析。在“換種方式閱讀維多利亞時期的小說”(How to Not Read a Victorian Novel)的課程任務中,教師要求學生利用多種文本分析工具研究沒有閱讀過的小說,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考究并轉變提問題的方式,從新的視角來研讀一部文學作品,館員與授課教師共同為學生選擇合適的工具;(3)多媒體網站與在線展示。在一些高校的數字人文導論課程中,學生將圖片、音頻和視頻文件整合到學習成果中,把網站作為學習研究成果的數字出版平臺;在線展示是教師利用課程網站布置的課程任務,該任務在鏈接歷史與文化研究課程的基礎上,應用工具Omeka和面向圖書館、博物館和檔案館設計的開放資源內容管理系統,要求學生利用相關資源創建故事內容,館員將工具嵌入到課程中,向學生介紹工具的功能以及特定課程任務中某種工具的性能優于其他工具的原因。在這些教學項目中,館員為教師提供有關工具方法選擇和課程任務設計等方面的建議,指引學生找到所需資源并依據數字人文項目特點選擇和利用資源。
學術圖書館對學生的學業成效、研究工作、高校學習生活經歷、未來職業選擇等方面都產生積極影響,這些影響通過資源配置、服務提供、空間利用、專業人員支持等方面來實現[11]。在數字人文教學開展過程中,學術圖書館應當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數字人文教學工作的具體要求,在對教學人員的學習與工作介入并產生影響的過程中尋求和發展自身的功能定位。
3.1 引導數據管護
數據開放有利于數字人文工作的發展,對數據開放的許可既實現圖書館傳統資源在開放獲取的情況下為用戶所用,也支持用戶提供任何形式的圖書館數據,促進各個領域特別是數字人文的研究者利用數據開展研究[12];同時,隨著數據逐漸成為數字人文研究及相關工作開展的基本質素、數據構成數字人文項目的基礎,人文學者研究工作的施行依賴數據的獲取與使用[13],數據引用成為學術研究的規范和要求,開展學習和研究的人文學科的教師與學生需要在數據使用與管理等方面獲得專業人士的協助。進一步,包括人文學科在內的各學科研究者通常對數據管護與長期保存問題的認識不夠,數據保存意識不足[13],在教學期間培養學生的數據保存和管護意識,既是呼應數字教育與數字學術時代的要求,也是從早期提升未來承擔研究工作、作為潛在研究者的學生的數據保存意識的重要手段。這一工作勢必要由圖書館及其專業人士來施行。為此,圖書館需要在數字人文教學環境下承擔起數據管理者的角色,了解數據在人文學科中的利用情況,面向人文學者提供研究數據服務,制定和實施數據清洗、挖掘、管護方面的政策,開展包括數據發現、挖掘與分析、元數據創建與管護、研究合作等數據管理工作[14]。
具體措施方面,學術圖書館應當采取的舉措包括:(1)雇傭和培養作為合作者參與計算密集型研究計劃的員工,主要是通過提供數據管理、數據分析或協作性項目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培訓來實現;(2)雇傭和培訓承擔在線學術同行評審工作的員工;(3)為研究者提供咨詢服務,幫助其管理數據,并在研究者授權的情況下將研究數據管護職責轉移到圖書館機構庫;為研究者提供咨詢服務,幫助其在開展數字學術工作的過程中尋找合適的出版平臺;(4)鼓勵研究者和學生在館內開展跨學科研究工作,充分參與和利用與數據密集型研究工作有關的公共項目或工作坊;(5)與其他機構建立合作關系,保障學術出版物以及數字化數據的長期保存和獲取[15]。
就圖書館管理者而言,采取的行動包括:(1)識別新式科學環境下機構研究者所需的研究數據服務類型,考慮將其納入圖書館工作;(2)將傳統服務遷移到新的學術環境并進行擴展,通過創建新的研究數據服務構建研究社區對圖書館角色的新認識;(3)思考將多種研究數據服務整合為成套服務,支持校園用戶社群開展教學研究工作;(4)了解圖書館面向自然科學提供的研究數據服務,從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特點出發提供和完善這些服務;(5)為員工和教師提供專業支持,使其深入了解研究數據服務;(6)考慮根據圖書館的研究數據服務計劃創建數據館員職位;(7)與校園研究部門的人保持聯絡,使其將圖書館視為研究數據服務提供中心[15]。
3.2 支持數字教育施行
在各學科教學內容變化與更新過程中,作為支撐高校教學工作開展的重要機構,圖書館的教學支持角色不可替代。作為數字教育的組成部分,人文學科同樣進行著信息技術時代下的更新迭代;數字技術與信息技術賦予了人文科學教學與研究工作新的活力,在這種語境下,學生對人文學科研究的認知與理解,人文學科自身知識體系都發生新的變化。學術圖書館成為傳統人文學科教育向數字人文教育轉型過程中的重要賦能機構,利用自身在信息社會中的轉型經歷和數字化工作經驗,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專業人員、資源、服務等全方位的支持,向人文學科學生展示技術的效能與意義。
3.2.1 專業人員參與教學研究工作
與以往以學科服務、研究支持的方式參與高校教學工作不同的是,數字人文使得館員成為與數字人文學者同等重要的研究者,散發育人者(educator)氣質,成為教學團隊的一員并參與授課。如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UIUC)招募的訪問數字人文教學館員(Visiting Digital Humanities Pedagogy Librarian)主要負責開發和推廣教育計劃,幫助研究人員和學生了解數字人文方法論,使用工具和資源[16],工作內容包括開發培訓資料、規劃研討室;引導用戶使用數字資源,將相關方法與工具應用到數字人文和計算社會學等學科領域;與學術社群和相關部門合作,為人文和社會科學學者提供教學研究支持。數字人文教學館員的工作職責包括:(1)舉辦培訓活動,內容包括文本分析、文本編碼、數字出版等數字學術方法與技能;(2)完善培訓活動的教學資料;(3)在課堂中為教師和培訓團隊提供有關數字資料與計算工具使用的建議;(4)完善指南手冊,滿足教師和學生數字學術環境下的研究需求;(5)應對人文學科和跨學科協作的發展趨勢,完善相關項目和服務,規劃多媒體空間,為數字學術工作提供支持。學術圖書館設置相關部門與崗位,配備專業人員跟蹤數字學術發展趨勢,關注數字學術環境下師生的研究需求,推介并開展數字學術服務。
美國圖書館協會設置了DH+Lib專欄,除討論圖書館與數字人文交叉的議題外,該專欄還發布相關招聘信息[17]。筆者梳理了截至到2017年5月21日發布的60條招聘信息,發現最多的工作崗位為數字學術服務館員,與數字人文教學工作相關的招聘信息表明,館員與教師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和規劃課程內容,開發教學資料和相關指南手冊,承擔適量教學任務;為學生提供專業咨詢,協助學生發現研究興趣,確立研究目標,設計并管理項目,指導學生獲取研究所需資源,掌握數字人文方法和工具,協助學生完成課程任務和項目報告,支持教學與研究。如UIUC圖書館館員與信息科學教師合作,將數字出版平臺Omeka應用到公共歷史(public history)這門課的講授中,目的在于教會學生從公共歷史研究者和信息學專業人員的視角創建研究項目。在課程開設過程中,館員向學生講授數字管護(digital curation)有關的內容,介紹數字學術與出版的方法與工具;學生與館員討論檔案研究(archinal research)、數字出版以及出版平臺利用等方面的內容[18]。具體授課內容方面,鑒于圖書館與信息科學和數字人文在學科上的關聯、圖書館在數字人文教學研究中的作用,除人文學科基礎理論和相關技術知識外,筆者認為,數字人文教學內容應適當納入圖書館與信息科學的學科知識,使其在數字人文教學體系中占據一定的比重。除了介紹學術圖書館職能、資源與服務外,教學團隊應把版權狀態評估、資源合理使用、圖書館與數字人文關聯作為初期授課內容,從教學工作開展初期便培養學生對兩個領域關聯的認識、對圖書館價值的感知、圖書館利用的意識和習慣。
如前所述,多數研究項目與學者的研究成果證明了學術圖書館在多個維度對學生學業多個方面產生積極影響,除了參與數字人文教學內容設計與課程內容講授的工作外,館員還應參與教學成果評估工作,與教師共同開展課程考核,在信息檢索、尋求研究協助等方面對學生能力進行評估。Harriett E.Green對學生產出(student-generated)式的多模式數字學術活動進行分析,調查了參與圖書館與信息科學、歷史學等學科課程學生的項目,提出了教師-館員協作開展數字教育的評估策略[18],探討教師與館員共同講授數字人文工具與方法內容、共同評估學生數字素養這一模式對數字學術發展的貢獻。考慮到數字學術發展趨勢對高校教學目標制定的影響和教學工作的要求,學術圖書館應評估自身對數字人文教育成果的影響,并將評估工作納入圖書館的日常工作內容中。Harriett E.Green認為,館員和教師可圍繞教學規劃與評估展開協作,對學生數字素養方面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評估量度包括視覺媒體利用、書面表達(written content)、資源利用、站點架構與組織(structure and organization of sites)和在線展示聚合度(coherence of online presentation)等5個方面[18]。因此,圖書館應借助參與數字人文教學的契機,重構和完善其對學生數字素養、數據素養等方面影響的評估構成和指標體系。
3.2.2 專業服務整合與嵌入
傳統學科服務的開展為圖書館向數字人文教學開展服務提供了工作經驗,在數字人文教學視角下,問題更關乎如何對服務進行集成并將其嵌入到課程教學與學生項目的周期內。服務不限于圖書館對文獻資料的提供,還包括館員為學生提供技術和工具方面的培訓。美國圖書館與 Gale Cengage圍繞“圖書館對數字人文研究的支持”開展的調查顯示[19],圖書館為參與數字人文項目提供的服務類型包括項目初期咨詢、數字項目管理、數字人文研究基金申請寫作等。并將數字人文教學內容和圖書館相關崗位的工作內容結合,筆者認為,可將面向數字人文教學的圖書館服務歸為以下幾類:(1)聯絡服務。負責多個部門的溝通,幫助教學研究人員發布消息,尋找學術合作伙伴;(2)咨詢服務。包括數字資源獲取與使用、數字人文工具、技術與方法應用和數字人文項目等方面的咨詢,其中,項目咨詢是指在項目初期指導學生項目創意和主題,在中后期幫助規劃項目的內容、周期與進度;(3)教學參與。主要指館員加入教學團隊,設計并講授課程內容,課程內容主要是與圖書館和信息科學領域相關的如資源合理利用、數字出版等方面的知識;擁有人文學科背景的館員可講授各人文學科知識;(4)研究指導。主要指幫助學生培養和發現研究興趣,在其學習研究過程中提供指導與幫助。筆者對威斯康辛大學圖書館反映服務項目的請求表單內容進行梳理,發現與數字人文教學密切相關的服務包括開放獲取出版基金申請、GIS數據獲取請求(GIS Data Request)、特色館藏協調請求(Special Collections Scheduling Request)等[20]。其中,GIS數據獲取請求的表單可幫助用戶自行或向館員獲取用于教學研究的數據[21];(5)數字學術出版。主要是幫助學生認識學術出版議題,創建集研究、出版為一體的數字學術平臺,協助學生將學習研究成果發布到平臺上。
3.3 管護特色館藏
特色館藏的完善與管理是圖書館在支持數字人文教學研究過程中重點開展的工作,圖書館應協助研究者發現和使用特色館藏,構建和維護相關元數據、本體,為教學人員利用館藏提供便利,也為多方構建合作平臺提供基礎。學術圖書館應當挖掘人文學科現有的相關數據庫資源,結合所在機構的研究重點、特色和優勢,圍繞教學工作的目的、計劃和具體內容,有針對性地引入和維護數據庫;同時,對機構特有的紙質資源進行數字化,為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支撐,也為各機構教學與研究優勢的塑造提供幫助。
高校師生的研究和教學工作要求圖書館提供相關資源和課堂閱讀材料,圖書館應當了解機構人文學科院系的教學工作開展情況和師生的具體需求,以便更有針對性地發展特色館藏。數字人文研究多以項目為單元進行,教學計劃對學生的考核方式也以其項目成果為主,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UCLA)開設的數字人文課程的評估方式是對學生設計和完成的項目進行考核[22];UCL數字人文碩士生教學項目要求學生完成相關實踐活動,包括參加現有的數字人文項目。圖書館應當在了解機構的研究教學需求的基礎上,圍繞數字人文研究涉及的子領域建設特色館藏,挖掘館藏的教學價值。國外方面,威斯康辛大學圖書館的特色館藏包括美國護理史、藝術與建筑、女性研究等[23]。這些館藏主要包括古籍和其他紙質文獻,是面向該校的學術項目而設置,旨在為藝術、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與教學提供支持。通過與數字人文項目所屬的學科主題比較,可以發現這些館藏與項目主題相契合,能夠滿足數字人文實踐者的需求。
那么,學術圖書館如何圍繞數字人文教學內容建設特色館藏?筆者認為,圖書館可參考威斯康辛大學圖書館的做法,為各院系教學計劃和課程內容提供支持。該館專設課程館藏(Curriculum Collection),包括兒童與青少年的小說和非小說(non-fiction)、PK-12教材等,旨在支持該校教育學院、信息學院師生的學習研究工作[24]。圖書館應履行自身的教科書館藏發展職責,在與教學團隊達成共識的情況下,從課程安排出發,梳理出課程內容需要的資源,積極整合現有特色資源庫,將其充分嵌入到網絡教學平臺的課程模塊中。我國不少高校擁有相當數量的特色館藏,如安徽師范大學擁有對中國史研究有重要意義的徽州文書[25],這些資源可被轉換成數字資源,圖書館應當努力挖掘各類特色館藏的教學價值,為歷史與社會學院的教學研究工作提供支持。此外,“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中國基本古籍庫”“中國歷代典籍總目”等面向公眾開放的數據庫正在興建,圖書館可對這些資源庫進行整合并提供鏈接,使學生在完成課業任務、運營項目的過程中能充分利用這些資源。
3.4 搭建試驗性空間與基礎設施
美國圖書館協會下的圖書館與信息技術協會(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在“2017年圖書館技術發展趨勢”中指出,創客空間有助于用戶在圖書館內開展試驗性學習,用戶對空間功能的認識與對空間的利用有助于創客空間效用的發揮[12]。數字人文的試驗性表明了圖書館圍繞數字人文教學開展的空間規劃工作應從此特點出發來施行。圖書館可借由創客空間的運營理念與經驗對空間進行改造,借鑒創客空間既成的試驗性,圍繞數字人文教育的要求和學生的需求進行空間再造,確立正式的制度規范,為數字人文教學相關工作的施行提供空間,為孵化學生的數字人文項目提供基礎。高校教學團隊將部分課程的講授地點設置在圖書館內,能取得很好的講授效果,學生在設計和策劃自身項目、展示學習成果時會充分利用圖書館的研討室開展討論。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數字人文課程的教學案例表明,教學團隊若將部分課程設在館內,學生能思考如何充分利用館內資源,主動向館員尋求技術和項目方面的協助,圖書館可借助數字人文教學的契機,向學術社群推介資源和服務,并使空間得到有效利用[26]。因此,圖書館管理者應當指派部分館員規劃館內利用率較低的空間,將其應用到數字人文教學中,方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了解圖書館資源和服務后在館內圍繞項目進行探討和實際操作,并在課程結束時展示學習成果。
對于用戶而言,圖書館早已不僅僅是教學資料的提供者,更是開展創造性學習和研究活動的場所。一些圖書館設置了數字人文實驗室,為從事教學活動的用戶提供便利。如耶魯大學圖書館于2015年建立了數字人文實驗室,將其作為該校數字人文研究和教學中心[27],支持人文學科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為將數字方法應用到人文學科研究的師生提供空間、社群和資源;實驗室工作人員向師生提供有關數字人文項目主題形成到實際操作等各階段的咨詢,回答有關數據管理、可視化、數字工具利用等方面的問題。
以問題為導向的、能動性學習的趨勢及要求[28]、數字人文教學工作的試驗性,即鼓勵學生將創意應用到項目的特點表明圖書館應當提供用于數字人文新工具和技術測試與評估的平臺。堪薩斯大學的教學案例指出,圖書館無需構建額外的基礎設施,而通過提供“沙箱空間(sandbox space)”之類的平臺來測試和評估新工具,設置專人管理這些工具或技術[29]。多種格式的、以數據為基礎的數字館藏提高了研究者數據建模、分析和可視化速度的事實、數字館藏成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環境與趨勢要求圖書館從人文學科研究社群的需求出發組織管理文獻資料[36],滿足用戶的教學研究需求。因此,圖書館應當積極搭建基礎設施,將資料轉化為數據,方便學生利用;使更多館藏為用戶發現,保障用戶資源使用的可持續性[30],提供光學字符識別軟件等工具[19],方便用戶開展項目。
4 學術圖書館未來關鍵舉措:工作方式創新與館員培訓
數字人文教學發展潮流、館員與師生在數字人文項目方面的協作要求圖書館管理層創新工作模式,以便專業人員更高效地向用戶提供資源與服務。如圖書館在為課程項目提供數字人文工具時,應設置相關人員管理用戶帳戶,把握項目運營時間;若教學工作需要利用數字化的特色館藏,館員應規劃數字化工作并將館藏嵌入到課程中;圖書館需要安排專人承擔館員培訓的職責,并將工作職責反映到崗位工作內容的描述中,以便用戶了解相關資源與服務;若教學項目生成開放給公眾的、由圖書館維護的成果,圖書館應制定學術成果的使用指南[2]。進一步,數字人文跨學科、跨機構特點要求圖書館開展廣泛協作,以便為教學提供最佳支持。一些高校的數字人文教學計劃在課程的最終考核中要求學生參與實際工作,為此,教學團隊不僅要與本校圖書館合作,還應與其他機構和組織合作,為學生提供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工作情境的機會。UCL數字人文碩士學位項目要求學生在第三學期參與工作安排,加入現有的數字人文項目、評估項目成果,獲得有關數字人文具體項目和實際工作情境的實踐經歷[31];而由DHCOMMONS等數字人文項目協作平臺反映的情況可知,不少項目是由圖書館參與運營并提供咨詢服務、專業人員協助等類型幫助,項目團隊成員希望高校學生加入項目,與類似的平臺展開合作不失為圖書館創新內部管理工作的有效方式。
專業館員需要協助學生學習和使用技術和工具,圖書館應當提供培訓計劃,為館員掌握相關知識、技能與工具提供支持。Stewart Varner介紹的“多模式館員”計劃旨在幫助館員學習項目規劃與管理等知識,掌握嵌入到本科生人文學科課程任務的工具以及時間線創建、文本分析、數據可視化、多媒體網站開發等相關方法和技能[32]。此外,館員還應了解當前數字環境和前沿議題,學會相關軟件的操作方法。一些專業機構能為館員提供相關培訓,就國內而言,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開設的數據館員培訓班即為典型案例。該培訓班旨在推動館員在開放科學信息環境下向數據館員轉型,課程內容包括了解國內外大數據發展現狀、信息政策前沿的著作權議題,掌握R語言、Python等軟件的安裝與操作方法,幫助館員拓寬視野并進行工作創新[33]。即便該培訓班并非直接面向數字人文教學研究人員提供服務,但其所指涉的技術體系與數字人文工作要求的技術知識與技能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其意義更在于幫助館員了解技術發展態勢,掌握技術知識并應用到數字學術服務中。
5 結語
近年來,數字人文得到了快速發展,國外多個機構也逐漸將數字人文教學納入人文學科的課程體系。在這種趨勢中,作為支持數字人文研究與教學發展的機構,學術圖書館應當圍繞該領域的教學工作思考自身的定位與功能。筆者認為,在數字人文教學語境下,學術圖書館的功能包括數據管護的引導、數字教育的施行、特色館藏的管護、試驗性空間與基礎設施的搭建,并從工作方式創新與館員培訓兩個方面為學術圖書館圍繞數字人文教學需求應當采取的舉措給出建議。
參考文獻:
[1] Digital Pedagogy Lab.What is hybrid pedagogy?[EB/OL].[2017-06-14].http://www.digitalpedagogylab.com/hybridped/hybridity-pt-2-what-is-hybrid-pedagogy/.
[2] White,John W.,Gilbert Heather.Laying the Foundation:Digital Humanities in Academic Libraries[M].west Lafayette:Purdue University Press,2016.
[3] MLACOMMONS.Digital Pedagogy in the Humanities:Concepts,Models and Experiments[EB/OL].[2017-06-14].https://digitalpedagogy.mla.hcommons.org/.
[4] Jennifer Sheppard,KristinL.Arola.Design[EB/OL].[2017-06-14].https://digitalpedagogy.mla.hcommons.org/keywords/design/.
[5] University of College London.INSTG017 Internet Technologies[EB/OL].[2017-06-14].http://www.ucl.ac.uk/dis/study/pg/INSTG017.
[6] University of College London.INSTG008 Digital Resources in the Humanities[EB/OL].[2017-06-14].http://www.ucl.ac.uk/dis/study/pg/INSTG008.
[7] University of College London.INSTG017 Internet Technologies[EB/OL].[2017-06-14].http://www.ucl.ac.uk/dis/study/pg/INSTG017.
[8] University of College London.INSTG018 Introduction to Programming and Scripting[EB/OL].[2017-06-14].http://www.ucl.ac.uk/dis/study/pg/INSTG018.
[9] University of College London.INSTG033 Server Programming and Structured Data[EB/OL].[2017-06-14].http://www.ucl.ac.uk/dis/study/pg/INSTG033.
[10] University of College London.INSTG037 XML[EB/OL].[2017-06-14].http://www.ucl.ac.uk/dis/study/pg/INSTG037.
[11] ACRL.Documented library contributions to student learning and success:building evidence with team-based assessment in action campus projects[EB/OL].[2016-11-19].http://www.ala.org/acrl/sites/ala.org.acrl/files/content/issues/value/contributions_y2.pdf.
[12]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Top Tech Trends-2017 Annual[EB/OL].[2018-01-25].http://www.ala.org/lita/ttt/2017annual.
[13] Jahnke Lori,Andrew Asher,Spencer D C.Keralis The Problem of Data[EB/OL].[2018-01-25].https://www.clir.org/pubs/reports/pub154/.
[14] Jennifer L.Adams,Kevin B.Gunn.Keeping Up With...Digital Humanities[EB/OL].[2018-01-25].http://www.ala.org/acrl/publications/keeping_up_with/digital_humanities.
[15] Christa Williford,Charles Henry.One Culture Computationally Intensive Research in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EB/OL].[2018-01-25].http://www.clir.org/pubs/reports/pub151.
[16]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 Library.Visiting Digital Humanities Pedagogy Librarian[EB/OL].[2017-06-14].http://www.library.illinois.edu/residency/2017positionsdigitalped.
[17] ACRL Digital Humanities Interest Group.dh+lib where the digital humanities and librarianship meet[EB/OL].[2017-06-14].http://acrl.ala.org/dh/category/jobs/.
[18] White,John W,Gilbert Heather.Laying the Foundation:Digital Humanities in Academic Libraries[M].west Lafayette:Purdue University Press,2016.
[19] Americanlibrariesmagazine.Special Report:Digital Humanities in Libraries[EB/OL].[2017-06-14].https://americanlibrariesmagazine.org/2016/01/04/special-report-digital-humanities-libraries/.
[20]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Libraries.Forms and Services[EB/OL].[2017-06-14].http://uwm.edu/libraries/forms/.
[21]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Libraries.AGSL GIS Data Request[EB/OL].[2017-06-14].http://uwm.edu/libraries/agsl/datarequestform/.
[22] UCLA Center for Digital Humanities.Intro To Digital Humanities[EB/OL].[2017-05-21].http://dh101.humanities.ucla.edu/.
[23]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Libraries.Collections[EB/OL].[2017-06-14].http://uwm.edu/libraries/special/collections/.
[24]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 Libraries.Curriculum Collection[EB/OL].[2017-06-14].http://uwm.edu/libraries/curriculum/.
[25] 安徽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我院與復旦大學聯合主辦“徽州文書與中國史研究”學術研討會[EB/OL].[2017-06-14].http://social.ahnu.edu.cn/1660/view/242241.
[26] Arianne Hartsell-Gundy,Laura Braunstein,Liorah Golomb.Digital Humanities in the Library: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Subject Specialists[A].Amer Library Assn,2015.Libraries[M].west Lafayette:Purdue University Press,2016.
[27] Yale University Library Digital Humanities Lab.About the Lab[EB/OL].[2017-07-31].http://web.library.yale.edu/dhlab/about.
[28] 吳建中.從量的發展到質的提升:研究圖書館的新課題[J].圖書館雜志,2017,36(10):4-10,114.
[29] Brian Rosenblum,Frances A.Devlin,Tami Albin et al.Collaboration and CoTeaching:Librarians Teaching Digital Humanities in the Classroom[EB/OL].[2017-05-15].https://kuscholarworks.ku.edu/bitstream/handle/1808/17633/Collaboration-and-Co-
Teaching-Final-Version.pdf?sequence=1.
[30] Digital Library Federation.Building a Digital Humanities Program:Collaboration Key to Program Growth[EB/OL].[2017-05-15].https://www.diglib.org/archives/8647/.
[31] University of College London.Work Placement Module[EB/OL].[2017-05-21].http://www.ucl.ac.uk/dis/people/simonmahony/workplacements.
[32] Stewart Varner.MultiModal Librarians[EB/OL].[2017-06-14].https://stewartvarner.com/2015/10/multimodal-librarians/.
[33]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第四屆中國數據館員培訓班順利舉辦[EB/OL].[2017-06-14].http://www.las.cas.cn/xwzx/fwcx/20
1704/t20170426_4780626.html.
作者簡介:肖奕,女,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院大學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