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本科生的消費需求也在不斷提高,在基本生活得到滿足以后,會追求其他更高的需求。限于自身收入來源于父母,需求又急需得到滿足,網絡信貸在本科生群體中不斷流行。本研究通過對某中醫藥院校的學生的消費觀念和網絡信貸的現狀進行分析,找出消費觀念對本科生網絡信貸的影響,分析出本科生網絡信貸的原因,并從政府、學校和學生三個角度給出建議,減少學生網絡信貸行為,維護校園穩定,構建文明校園。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economy and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society, the consumption needs of undergraduates are also constantly improving. After the basic life is satisfied, other higher needs will be pursued. Limited to their own income from parents, demand is urgently needed to be met, and online credit is becoming popular among undergraduate group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consumption concept of students in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llege and the status quo of online credit, finds out the impact of consumer attitudes on undergraduate online credit,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undergraduate online credit, and proposes suggestions from the government, schools and students, to reduce student online credit behavior, maintain campus stability, and build a civilized campus.
關鍵詞:本科生;消費現狀;網絡信貸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students;consumption status;network credit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8)28-0056-03
0 引言
作為一種新興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模式,大學校園網絡貸款在為本科生提供分期購物和現金消費服務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影響到了校園的安全穩定。為此,在本科生的消費觀念的現狀研究的基礎上研究本科生網絡信貸現狀,分析消費觀念對網絡信貸的影響,找出網絡信貸的原因,制定相應措施,有助于引導學生理性消費,對進一步做校園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和教育引導工作,維護好學生的合法權益,維護好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和校園的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1 調查方法及對象
為了能夠全面而又深入的了解本科生消費和網絡信貸的現狀,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和個案訪談相結合的方法進行調查。在問卷調查方面,本調查主要以某中醫藥大學在校本科生為研究個體,發放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92份,問卷有效率為98.4%。492個研究樣本中大一學生146人,占比29.67%、大二學生123人,占比25%、大三學生132人,占比26.83%、大四學生91人,占比18.5%;其中女生279人,占56.7%,男生213人,占43.29%;生源地來自農村327人,占比66.48%,城鎮165人,占比33.54%。在個案訪談方面,本研究編制了《本科生消費網絡貸款的訪談提綱》,選取14名參與過或者正在使用網絡信貸的學生為訪談對象,從網絡信貸的原因、獲取途徑、使用情況、還款情況和對網絡信貸態度的五個方面進行調查。
2 調查結果
2.1 問卷調查結果及分析
2.1.1 消費現狀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在消費來源方面,92.68%的學生生活費是由父母提供的,4.88%的學生通過獎、助學金獲取生活費,2.44%的學生通過自己兼職或工作賺取生活費;其中77.64%的學生表示生活費比較充足,12.8%的學生勉強夠用,9.56%的學生是不夠用的。由此說明,學生的生活費主要來源于父母,能夠滿足每個月的支出,存在少部分學生的生活費不夠用,一方面是家貧困,生活費較低,另一方面是消費沒有限制,其他支出較多,導致生活費不夠用。
消費現狀情況,學生的消費水平在500-1000元之間的有243人,占比49.39%;1000-1500元之間的有129人,占比26.22%;1500-2000元的有102人,占比20.73%;2000元以上的有18人,占比3.66%。由此說明,學生的消費水平主要以500-1000元為主,消費的對象以基本生活開支為主,存在少部分學生的生活費超過2000元以及額外支出超過1000元。
2.1.2 網絡信貸現狀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了解網絡信貸的途徑主要是通過校園廣告,占48.37%,其次是網絡宣傳占38.41%,同學及周邊普及占11.99%,因個人需求主動了解的僅占1.23%。對網絡信貸的態度有74.80%的同學不贊同這種行為,22.35%的同學贊同但自己不會采取這種方式,贊同并會考慮借貸的同學僅占2.85%。對于網絡信貸在校園流行的原因有45.94%的同學認為這種貸款方式比較適合本科生群體,22.15%的同學認為是滿足了時代的需要,19.92%的同學認為這是一種新的信用消費的需求,有11.99%的同學認為這是必然出現的結果。可以看出,本科生對網絡信貸主要持不贊同的態度,網絡信貸不是經濟困難時主要的解決辦法,絕大部分本科生沒有過網絡貸款行為,但2.85%的本科生參加過網絡信貸,參與時間在3個月到1年之間,有7.32%的學生想嘗試網絡信貸。網絡信貸在校園流行的原因主要是這種無抵押貸款方式比較適合本科生群體。
2.1.3 消費觀念對網絡信貸的影響分析
調查結果本科生每個月的消費水平在500-1500元之間時,參與網絡信貸的概率為零,當消費水平提高到1500-2000元時,5個人偶然參加了網絡信貸,當消費水平提高到2000元以上時,9個人經常參加網絡信貸;本科生的每個月支出用于基本生活支出和額外500元以下支出時參與網絡信貸的概率為零,當額外支出在500-1000元之間時,4人偶爾參加網絡信貸,2人經常參加網絡信貸,當額外支出在1000元以上時,1人偶爾參加網絡信貸,7人經常參加網絡信貸。
由此說明,本科生每個月的消費水平越高越容易導致網絡貸款行為,額外支出的比例越高越容易發生網絡貸款,這是由于本科生的生活費是固定,主要來源于父母,當消費水平提高額外支出增加,錢不夠用,只能通過網絡信貸借款,這些不合理的消費觀念導致了網絡信貸的產生。
2.2 訪談結果分析
通過對14名有過網絡貸款行為的學生進行訪談,結果顯示,本科生使用網絡信貸的原因主要是買東西(8人,占比57.14%)、生活費不夠用(3人,占比21.43%)、償還貸款(2人,占比14.29%)、創業(1人,占比7.14%);85.71%的學生通過校園廣告的途徑了解網絡信貸;28.57%的學生還情網絡貸款償,71.43%的學生沒有還清網絡信貸;71.43%的學生后悔使用了網絡信貸,認為當初應該尋求其他幫助,21.43%的學生認為應該加強對網絡信貸的法律監管力度。由此可以看出為了買東西是學生參與網絡信貸的主要原因,可以看出參與網絡信貸的學生具有追趕潮流和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的錯誤消費觀念,主要通過校園廣告了解的網絡信貸,大部分學生的網絡信貸沒有償還清并且表示十分后悔參與網絡信貸。
3 本科生網絡信貸的原因分析
3.1 國家層面
3.1.1 法律制度不完善
通過問卷調查,21.43%的學生認為應該加強網絡信貸的法律監管力度。雖然在2017年12月份,相關部門發布了《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要求,網貸平臺不得為在校學生、無還款來源或不具備還款能力的借款人提供借貸撮合業務。但是目前我國還沒有專門針對網絡信貸的完善的法律,在高額利潤的催動下,仍有不法公司向在校學生提供網絡貸款。在整個貸款的過程中,往往會發生詐騙,威脅,尋釁滋事,個人信息曝光,甚至將貸款人裸照發放網絡等違法行為。從校園貸出現至今,全國已有多起因校園網絡貸款導致的自殺和傷害事件,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3.1.2 監管不嚴
調查結果顯示,網絡宣傳也是本科生了解網絡信貸的主要途徑,本科生表示在刷網頁或者看視頻時經常會看到網絡貸款的宣傳廣告,會通過這些廣告去了解網絡貸款,從而導致學生使用網絡貸款。說明政府的監管不嚴,一方面體現在對廣告投放的監管不嚴,現在很多網站為了獲取廣告費,承接了很多網絡信貸公司的廣告,政府對這類型廣告的監管不到位,導致信貸廣告頻繁出現在各網站,對本科生產生誘惑力;另一方面體現在對網絡信貸平臺的監管不嚴,網絡信貸平臺對本科生借款的資格審查比較寬松,只需要提供身份證和學生證即可辦理貸款,這樣雖然保證了學生身份的真實性,但卻無法從根本上篩選學生,很難辨別借款的學生是否有能力承擔如此數額的貸款并保證按期還款,還存在欺詐、消費信息安全等問題,除父母聯系方式之外,貸款申請人的同學和老師的電話號碼也都成為了客戶資料中的必填項。可以看出,目前我國對網絡貸款平臺,對網絡貸款平臺的監管力度不嚴,有待進一步加強監管。
3.2 學校層面
3.2.1 學校監管不到位
調查結果顯示,校園廣告是本科生獲取網絡信貸信息的主要途徑,在學校的食堂門口、取款機、宿舍樓道、衛生間等區域明顯可以看到很多網絡信貸的廣告,同時有專人到宿舍門口發放網絡信貸的宣傳廣告,大量的廣告宣傳成為誘發本科生使用網絡貸款的原因,說明學校對這些行為的監管不到位,沒有及時處理這些廣告,對校園環境的監管不到位。
3.2.2 資助體系不完善
調查結果顯示,部分學生使用網絡信貸的原因是家庭經濟困難和創業所需,從側面說明當前學校的資助體系是不夠完善的,對貧困學生的幫扶力度不夠,沒有能夠及時發現學生的經濟困難情況,同時對于創新創業的支持力度有待進一步提高。
3.2.3 缺乏全方位的教育
在本研究中,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對網絡貸款的了解程度較低,部分學生有想嘗試網絡貸款的意愿,說明學校對學生的網絡貸款以及金融知識的教育較少;使用過網絡貸款的學生在借網絡貸款時上傳自己的信息,不注重保護自己的隱私,在償還時,認為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償還,最后可以通過法律解決,說明學校對學生的法律教育較少;調查結果也顯示消費水平越高,越容易導致學生使用網絡貸款,學生使用網絡貸款最主要的原因是用來買東西,買一些費用高昂的電子產品,說明學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較少。教育應該是全方位的,不僅僅是局限于教授學生知識,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的方式和內容也應該不斷改變,從多個角度教育和引導學生,建立全方位的教育。
3.3 學生層面
3.3.1 錯誤的消費觀念
在校學生每個月的消費水平越高、額外支出的比例越高越容易致網絡信貸行為。這主要由于學生的生活費主要來源于父母,比較固定,當消費水平提高,額外支出增加時,就會產生通過網絡貸款來滿足消費。其中主要的消費是購買電子產品、品牌衣服和化妝品。尤其是電子產品更新換代較快,為了趕上潮流,使用最先進的電子產品,對于勉強維持生活并難以痛快消費的學生來說,想要滿足自身虛榮消費,還需額外經濟來源,這些錯誤的消費觀導致學生使用網絡信貸。
3.3.2 自我保護意識較弱
在校學生在申請網絡貸款時,只是單純為了滿足自己的消費需求,認為申請條件很簡單,只需上傳自己和聯系人的身份信息,并且無抵押,放款時間較快,并沒有了解網絡信貸平臺的資質、利息、違約金等基本情況,不僅泄露了自己和他人的隱私,也使得自己在后期還款時處于被動地位,并不知道自己連本帶息需要償還多少,自我保護意識較弱。
4 對策與建議
4.1 政府層面
4.1.1 完善網絡信貸法律制度
相關部門應該完善網絡信貸的法律法規,通過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對網貸平臺的準入條件進行明確規定,明確規范組織機構、經營業務范圍和業務模式,制定合法貸款渠道的標準,應出臺相應的政策對利率、手續費等進行具體規定,防止網絡貸款平臺違反放貸、不規范放貸和高利息放貸。
4.1.2 加強監督管理
監管部門首先應該加強對網絡平臺廣告投放的監管,對于不合法的網貸平臺的廣告要及時叫停,規范網絡平臺廣告的投放準則;其次加強對網絡信貸公司的監管,對其資質進行審查,加強對網絡信貸公司日常運營情況的監管,規范申請貸款制度和對貸款人信息核對以及償還能力的評估,并對借款資金、資金用途進行審查,對借款流程進行監督,審查網絡信貸平臺的技術保護能力,確保個人信息的安全性。
4.2 學校層面
4.2.1 整頓校園環境
學校應該加強對校園環境的整頓,嚴格審查進入學校的人員,防止網絡貸款平臺工作人員進入學校粘貼廣告和發放宣傳單;加強巡查力度,加大對公共區域的尋找,及時制止亂粘貼廣告的行為;廣泛發動學生,清除相關廣告;及時教育學生,盡量避免學生在網絡信貸相關公司兼職。
4.2.2 構建校園幫扶體系
學校應該建立多層次的幫扶體系來幫助經濟困難的學生,對獎助學金和貸款的政策要加強宣講力度,教師應該多關心學生,及時發現學生的經濟困難情況,及時給予幫助,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勤工助學,建立健全資助體系,拓寬資助渠道,避免學生陷入不良網絡信貸的陷阱。同時,在本科生自我創業方面,學校可以設立本科生創業基地,通過對學生創業能力和創業價值的評估,給學生提供一定的資金和場地的支持,建立本科生自我創業檔案,為本科生以后就業提供有利條件。
4.2.3 建立全方位的教育體系
學校應該從樹立合理消費觀念、增強法律意識和掌握金融知識三個方面建立全方位的教育體系。在樹立合理消費觀念方面,通過課堂教育、主題班會、走訪宿舍和交心談心等方式做好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不超前消費,不攀比,使消費觀念的教育常態化、深入化。在增強法律意識方面,通過第二課堂開展《金融法》、《合同法》、《消費者權利保護法》等法律知識、信貸知識的學習,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誠信意識、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避免陷入不良網絡信貸的陷阱,在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掌握金融知識方面,通過講座或者發放宣傳手冊等形式,向學生揭露網絡信貸的真實面目,同時教授學生進行合理的財務規劃,對自己的生活費做出合理的計劃,不超前超額消費。從多個角度教育和引導學生,建立全方位的教育。
4.3 學生層面
4.3.1 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學生應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首先應根據自己的經濟情況合理分配每個月的生活費,合理規劃自己的金錢,不隨意花錢,能夠掌控金錢,減少額外的支出,將消費水平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其次,消費時不攀比,不追求時尚,做到消費需求與實際經濟狀況相適應。然后,把自身的需求擺在第一位,根據自身的消費需求和經濟條件進行消費。最后,應該明確自己的目標和責任,應當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主要目標,為實現自己的理想不斷奮斗,將主要時間和精力花在學習上,為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在未來去實現自己的消費需求。
4.3.2 加強自我保護
首先,學生應該加強個人的經濟方面常識,多了解經濟方面熱點,增強自身對經濟方面的了解;其次,在進行網絡貸款前,對網絡貸款平臺的利率、手續費、違約金等進行具體了解計算,不可只聽信網絡貸款平臺人員;其次,加強個人的信息安全意識,確保在進行網絡貸款時個人信息不會被泄露;最后,學生作為已經能夠承擔刑事責任民事責任的群體,需要加強個人的責任擔當意識,明白所需承擔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鋼.本科生借貸問題及消費意識教育的探討[J].學生工作,2017(17):177-178.
[2]桂媛媛,陳彥華.本科生網絡貸款調研分析[J].現代商貿工業,2016(22):78-79.
[3]萬寵菊,于博.本科生校園網貸現狀、影響及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17(31):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