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效成 陳良秋 劉小玉
摘要 以海南本地油茶優良品種熱研2號的嫩芽為外植體,開展了油茶組培體系建立的研究。結果表明,促進愈傷組織分化形成的最優條件是以WPM為基本培養基,其他因子組合為6-BA 2.0 mg/L+NAA 1.5 mg/L+Silwet L-77 0.05%;促進發芽及生根的最優條件是以WPM為基本培養基,其他因子組合為6-BA 2.0 mg/L+NAA 0.8 mg/L+蔗糖3%。
關鍵詞 油茶;組培體系;海南省
中圖分類號 S79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2-0001-01
油茶是山茶屬(Camellia)植物中種子含油率較高樹種的統稱,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油茶與油橄欖、油棕、椰子并稱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作物[1-2]。海南將本地的油茶果稱為“山柚”,其茶籽油稱為“山柚油”,山柚油具有廣泛的用途與神奇的功效,被海南人民視為珍品[3]。同時,油茶林是良好的生態林,油茶也是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精準扶貧的重要經濟作物,發展海南油茶產業具有很高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大陸省份,油茶栽培最多的物種是普通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海南種植的主要是越南油茶(Camellia vietnamensis T. C. Huang ex Hu)。越南油茶主要分布在海南省、廣東南部以及越南、老撾等地,也稱為陸川油茶,民間俗稱高州油茶、大果油茶、白花油茶。
海南油茶雖然種植歷史悠久,但在品種選育、良種繁育、豐產栽培和加工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組織培養對油茶優良種質資源快速繁育和保存、生物技術育種等方面有著深遠而重大的意義,對油茶產業的發展影響巨大。前人對普通油茶的組織培養進行了大量研究[4-5],以生長在海南的越南油茶為研究材料的很少。本文以熱研2號油茶優良無性系為材料,開展了越南油茶促愈傷組織分化和促進發芽生根組培體系的研究[6],為海南本地油茶優良單株再生體系的建立奠定基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試驗材料來自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油茶研究中心油茶種質資源圃(海南文昌),為油茶優良無性系熱研2號(良種編號:瓊R-SC-CO-005-2017)優樹。
1.2 試驗方法
1.2.1 外植體處理。于2017年4月,采集長10~25 cm的油茶枝條帶回實驗室,取長1.0~2.0 cm的頂芽或腋芽,置于流水下沖洗1 h備用。
1.2.2 外植體接種。將沖洗后的外植體置于無菌超凈臺上,先用75%酒精快速滅菌10 s,然后用無菌水沖洗3次,接著用0.1% HgCl2消毒2 min,用無菌水沖洗3次,再用0.1% HgCl2消毒3 min,最后用無菌水沖洗5次后接種于愈傷誘導培養基上進行培養。誘導發芽發根時,在無菌條件下將誘導出的愈傷組織進行轉接。
1.2.3 培養條件。培養基中瓊脂為7 g/L。培養基用1 mol/L NaOH或HCl調節pH值為5.5~6.5,在恒溫120 ℃和恒壓1.1個大氣壓下消毒滅菌20 min。培養室溫度(25±3)℃,光照時間12 h/d,光照強度2 000 lx。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培養基對油茶愈傷組織誘導成功率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就不同基本培養基類型的誘導成功相比較,WPM基本培養基不同配方的愈傷誘導成功率平均值為96.74%,而MS基本培養基不同配方的愈傷誘導成功率平均值僅為77.11%;從誘導效果看,WPM基本培養基誘導的愈傷組織數量多,增殖系數大(圖1a、b)。綜合比較各配方因子的具體誘導效果,其最優的促進愈傷分化的培養基配方為以WPM為基本培養基,其他因子組合為6-BA 2.0 mg/L+NAA 1.5 mg/L+Silwet L-77 0.05%。
2.2 不同培養基對油茶發芽生根誘導成功率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就不同基本培養基類型的誘導成功相比較,WPM基本培養基不同配方的發芽生根誘導成功率平均值為90.05%,而MS基本培養基不同配方的發芽生根誘導成功率平均值僅為56.32%;從誘導效果看,WPM基本培養基誘導的無菌苗芽多,植株生長健壯(圖1c、d)。綜合比較各配方因子的具體誘導效果,其最優的促進發芽生根的培養基配方為以WPM為基本培養基,其他因子組合為6-BA 2.0 mg/L+NAA 0.8mg/L+蔗糖3%。
3 結論
試驗結果表明,對于海南本地油茶優良品種熱研2號而言,促進愈傷組織分化形成的最優條件是以WPM為基本培養基,其他因子組合為6-BA 2.0 mg/L+NAA 1.5 mg/L+Silwet L-77 0.05%;促進其發芽及生根的最優條件是以WPM為基本培養基,其他因子組合為6-BA 2.0 mg/L+NAA 0.8 mg/L+蔗糖3%。
4 參考文獻
[1] 李振紀.油茶[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1.
[2] 莊瑞林.中國油茶[M].第2版.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8.
[3] 陳良秋,楊偉波,李艷,等.海南島油茶產業發展歷程及展望[J].現代農業科技,2012(1):374.
[4] 王瑞,陳永忠,王湘南,等.油茶組培苗高效增殖體系的建立[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5,35(10):40-43.
[5] 唐國濤,張漢永,黃錦榮,等.油茶組織培養繁殖技術初步研究[J].廣東林業科技,2014,30(3):25-29.
[6] 吳幼媚,王以紅,蔡玲,等.油茶單芽組培生根研究[J].西部林業科學,2012,41(4):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