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楊
摘要 總結了西藏青稞病蟲害的發生情況,結合當前綠色防控取得的成效、技術水平和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全面推進青稞病蟲害綠色防控的對策。
關鍵詞 青稞;綠色防控;成效;問題;對策;西藏
中圖分類號 S435.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2-0132-02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occurrence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the barley in Tibet,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comprehensively the green pest management(GPM),combining with the achievements,technical level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green pest management.
Key words barley;green pest management;efficiency;problem;countermeasure;Tibet
西藏自治區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位于北緯26°50′~36°53′、東經78°25′~99°06′。全區擁有宜農耕地45.37 萬hm2,約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42%;凈耕地面積34.90萬hm2,約占全區土地總面積的0.31%。農業生產結構以種植業為主,糧食比重較大,常年種植青稞12萬hm2以上。常年病蟲害發生在60%以上,平均防治面積在60%以上。
近年來,我國大力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倡導“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采用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科學用藥等環境友好型防控措施,以達到控制農作物病蟲害的目的[1-2]。西藏自治區高度重視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本文介紹了西藏青稞綠色防控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以期為保證當地青稞高產提供參考。
1 病蟲害發生情況
在1981—1987年西藏自治區54個縣農業昆蟲考察研究的基礎上,結合其他文獻記載,西藏青稞病蟲害有50種以上,主要病蟲害包括蚜蟲、地老虎、薊馬、黑穗病、細菌性條斑病、黃矮病、條銹病、白粉病等。近年來,條銹病、白粉病在拉薩、山南地區有上升的趨勢。
2 綠色防控的主要成效
2.1 制定相關的政策、法規
西藏自治區2017年頒布實施了《西藏自治區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方案》,提出了全區糧食生產地和蔬菜基地化肥、農藥施用量實現零增長、化肥利用率提高到30%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提高到80%的目標,確保農藥安全使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
2.2 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情況
近年來,西藏自治區大力推廣使用生物農藥,山南地區利用阿維菌素防治地下害蟲累計6 666.67公頃次;利用1%苦皮藤素防治蚜蟲、西藏飛蝗的效果理想,平均防治效果在70%以上。
3 存在的問題
3.1 對綠色防控認識不足,農民參與意識不強
首先,大多數農民對綠色防控技術認識不足,錯誤地認為綠色防控就是不使用化學農藥,對其有排斥心理。其次,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成本較高,技術要求較化學防治高,部分農民為了省錢、省力,參與積極性不高。總體而言,農民接受病蟲綠色防控的意識和應用能力有待提高[3]。
3.2 綠色防控技術欠缺,應用示范規模小
西藏地區綠色防控技術仍較欠缺,應用示范規模小,原因主要有3個方面。一是作物種植管理模式粗放,科學種田、科學管理的意識比較薄弱,對綠色防控缺乏了解,對綠色防控的效果存在質疑,仍以化學防治為主。二是西藏地區綠色防控采用較多的是燈光、黃板、性誘劑誘殺及噴施生物農藥等單項技術的簡單組合,配套集成技術模式少,防治病蟲害的種類有限。從全國范圍來看,開展了大量的綠色防控試驗,但效果不穩定。因此,只有強化綠色防控技術及其物化產品的研發, 推進技術創新,注重技術集成,形成以生態區域為單元、農作物為主線,經濟、簡便、實用的全程綠色防控技術模式,才能被農民接受,才能大面積推廣實施。三是西藏地區農業生產以家庭承包為主,生產規模小、管理不統一、接受能力差異大,客觀上制約了綠色防控措施的推廣[4]。
3.3 政策扶持力度有待加強
與化學防治相比,綠色防控成本高、技術難掌握,影響了農民使用的積極性,需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統一組織、規模化實施。目前,西藏地區用于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項目的資金非常有限,遠不能滿足研發、推進工作的實際需要。加上農民均采用零星種植方式,沒有集中連片,要求農民自主購買安裝頻振式殺蟲燈、性誘捕器就增加了農民的經濟負擔,降低了農戶自覺使用的意愿。因此,只有加大政策、資金、項目等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財政補貼機制,鼓勵、引導生產者自覺采用,才能保障綠色防控措施落到實處[5]。
4 對策
4.1 加大綠色防控技術研究力度
加強綠色防控技術的開發、研究力度,形成一套經濟、實用、簡便、農民樂于接受、貫穿作物全程的綠色防控技術模式,不斷擴大病蟲害綠色防控面積。
4.2 引進植保新技術,開展示范和技術指導
農業部門應加大綠色防控技術集成示范推廣和技術指導應用力度,加強與內地的交流與合作,引進專家和技術,不斷提高綠色防控技術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及時向農民推廣、推薦一批實用技術和優質防控產品,確保廣大農戶掌握病蟲綠色防控技術,科學開展病蟲害防治。
4.3 加強綠色防控技術的宣傳和培訓
各級農業行政部門應圍繞重點區域和重點作物,充分利用各種媒體、現場會、田間培訓等多種方式,加大對綠色防控工作的宣傳引導力度,不斷提高農民參與病蟲綠色防控的自覺性和實際應用能力。同時,結合相關培訓項目,積極舉辦農民田間學校等技術培訓,培養一批掌握綠防控技術的帶頭人[5]。
4.4 強化政府扶持,加大資金投入
要真正提升對綠色防控的認識與重視力度,將病蟲防控經費納入當地財政預算,合理利用相關病蟲防治經費,探索綠色防控技術補貼和物化補貼模式,提高農民的參與積極性。并根據本區域農業結構調整布局,開展綠色防控試驗示范區建設,對主動開展病蟲綠色防控的農戶應給予一定的獎勵或補貼[5]。
5 參考文獻
[1] 何超,青先國.湖南省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現狀及發展趨勢[J].雜交水稻,2012,27(1):7-10.
[2] 王保海,林大武.西藏植保研究[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
[3] 李玲,劉三峽,馮明義.神農架林區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現狀與對策[J].湖北植保,2014,141(1):40-41.
[4] 周陽,趙中華,楊普云.以綠色防控促進生態文明建設[J].中國植保導刊,2013,33(11):75-78.
[5] 郭子平,周國珍,王利兵.湖北省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現狀與對策[J].湖北植保,2016(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