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平
摘要 靈川縣2017年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創建工作成效較高,本文闡述了靈川縣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創建現狀,分析了影響創建工作的問題,并為示范區的發展提出相應對策,以推動農業、農村和諧發展。
關鍵詞 特色農業;示范區;創建;問題;發展對策;廣西靈川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12-0276-01
靈川縣實施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創建工作以來,有基礎的鄉鎮均積極申報縣、鄉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通過上級專家評審,靈川縣2017年擬認定的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四星級)有1個,入圍的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有2個,擬認定的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有1個,擬認定的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有3個,入圍的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有4個,成績顯著,帶動當地農業增效提質,示范帶動效果好。
1 建設現狀
1.1 申報積極,以優勢產業促進示范區申報
2017年通過認定的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四星級)為桂林市靈川縣橘紅甘棠江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入圍的廣西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有桂林市靈川縣逍遙湖森林旅游(核心)示范區、桂林市靈川縣銀杏金色海洋生態旅游(核心)示范區,通過認定的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為靈川縣香蔥產業示范區,通過認定的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有靈川靈田鎮金晨菌業示范園、靈川縣公平鄉毛竹林下草珊瑚示范園、靈川縣潭下鎮兆豐有機稻示范園,入圍的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園有靈川三街鎮龍坪稻薯示范園、靈川定江鎮金靈紅香柚示范園、靈川縣大境橘美瑤鄉示范園、靈川縣蘭田楓木根毛竹示范園。2017年示范區申報成功率較高,也肯定了示范區帶動農業發展的作用[1-2]。
1.2 增效提質明顯,形成多元化投入和建設機制
如靈川縣橘紅甘棠江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位于靈川縣甘棠江上游潭下鎮、九屋鎮。柑橘是示范區的主導產業,示范區總面積2 000 hm2,其中核心區面積333.33 hm2;靈川香蔥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連片種植香蔥達666.67 hm2,規劃建設的核心示范區劃定在靈寶村委的渡頭、五七排、陽家、唐家、大元5個自然村的連片香蔥基地,核心示范區面積70 hm2,復種面積210 hm2,涉及農戶361戶、人口1 687人,靈川縣潭下鎮兆豐有機稻示范園核心示范區在薛家村委,連片種植有機稻、優質稻總面積80.73 hm2,涉及農戶53戶、人口213人。農民有了一定的資金積累,并且有創新的思想意識和改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經營理念。通過示范區的建設,靈川縣橘紅甘棠江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生產的“靈川脆蜜金桔”成為廣西名牌產品,已注冊“江頭一品”商標;靈川縣潭下鎮兆豐有機稻示范園通過水稻有機產品認證,成功注冊了“山水谷”“天下禾”“山水兆豐”商標,優質大米供不應求。農業技術推廣成效顯著,提高了農產品質量,經濟效益顯著[3-4]。
1.3 示范帶動效果好
靈川縣橘紅甘棠江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拓展區面積1 000 hm2,輻射區面積666.67 hm2,覆蓋8個村委32個自然村,惠及農戶3 876戶。示范區2007年統一規劃發展柑橘,目前投產總面積 1 766.67 hm2,年產量6萬t,年產值3億元。靈川香蔥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拓展區面積140 hm2,輻射區面積212 hm2,整個示范區年產香蔥逾3萬t,平均產值30萬元/hm2以上,大多數農戶都有種植香蔥10年以上的經驗。靈川縣潭下鎮兆豐有機稻示范園拓展區位于大廟村委部分村屯,優質稻種植面積128 hm2,涉及農戶411戶1 274人,輻射區位于大泉、大義村委大部分村屯,優質稻種植面積320.67 hm2,涉及農戶924戶3 216人。這些示范區大力推廣了新技術,承擔扶貧責任,將示范區建設與產業扶貧相結合,聘請當地貧困戶到示范區工作,從事播種、施肥、病蟲防治、收獲等多項工作,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參與特色產業農作物種植,明顯提高了貧困戶的收入。通過開展產業扶貧,部分建檔立卡貧困戶達到“八有一超”脫貧標準,精準脫貧攻堅取得了明顯效果。
1.4 示范區建設規范,企業管理嚴格
各示范區均成立了示范區創建工作領導小組,確定了項目實施工作人員,制定了示范創建實施方案,編制了示范區建設規劃,將示范區創建納入績效考評范疇。創建主體制定了完善的規章制度,如安全文明生產制度、產品銷售臺帳制度、產品質量檢驗制度、采購制度、培訓制度、有機稻標準化栽培技術規程、有機大米加工操作技術規程等,覆蓋示范區產前、產中及產后。
2 存在的問題
2.1 示范區主體實力弱、影響力不夠
主要是示范區主體資金不足,擴大規模后勁不足,發展緩慢,自顧不暇,還有很多帶動農民主動參與建設的工作要做。
2.2 示范區主體人事管理水平和農民素質亟待提高
人力整合、配合度不夠,缺乏高端規劃、管理型人才,建設質量有待提高。農民種植水平低,對關鍵技術掌握不夠,系統的技術培訓和引導仍需進一步加強。
3 發展對策
3.1 培植優勢產業,扶持產業發展
應堅持宜糧則糧、宜林則林、宜果則果。培植優勢產業,充分發揮土地潛能,加強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以推動產業發展。
3.2 引導農戶轉變觀念,走提質增效的農業發展道路
推動農業生產由數量導向向質量導向轉變,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從資源消耗型向生態循環型轉變。如靈川縣桔紅甘棠江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通過推廣農業新技術,核心區經營主體擁有的基地面積333.33 hm2、輻射區面積1 000 hm2、拓展區面積666.67 hm2的柑橘生產質量明顯提高,土地整治和農業生產實現機械化,采后實行商品化處理,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加快收購進度,節省勞力,增加果農收入;靈川縣香蔥產業示范區加強生產標準化,采用推廣良種、噴灌設施栽培、水肥一體化、綠色環保等先進技術,提高產量和品質,突出產業特色,示范區由合作社牽頭組織生產,達到“五個統一”,即統一農資供應、統一技術規程、統一生產標準、統一產品質量、統一品牌銷售。靈川縣潭下鎮兆豐有機稻示范園種植有機稻、優質稻,示范園年復種面積528.67 hm2,通過培訓、現場展示加快了農業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也影響到周邊農戶的傳統習慣,有機稻、優質稻的產值遠遠高于傳統種植水稻。
3.3 整合財政資金,重點投入示范區建設
在示范區的建設中,應通過整合財政資金、購買農機、整田、修路、修水利,開展農業綜合開發、菜籃子工程建設及農民培訓,充分發揮項目資金使用效益,使農業設施不斷完善,明顯提升示范區主導產業的生產水平。
3.4 完善配套產業,發展田園綜合體
田園綜合體就是“農業+文旅+社區”的綜合發展模式,應重點抓好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生態體系、服務體系、運行體系六大支撐體系建設。一是完善生產體系發展條件。集中連片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加強田園綜合體區域內“田園+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整合資金完善供電、通信、污水垃圾處理、游客集散、公共服務等配套設施條件。二是打造涉農產業體系發展平臺。圍繞田園資源和農業特色,做大做強傳統特色優勢主導產業,發展創意農業,強化品牌和原產地地理標志管理,構建支撐田園綜合體發展的產業體系。三是培育農業經營體系發展新動能。通過土地流轉、股份合作、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等方式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優化農業生產經營體系,增加農業效益。四是構建鄉村生態體系屏障。發展循環農業,利用農業生態環保生產新技術促進農業資源的節約化、農業生產殘余廢棄物的減量化和資源化再利用,實施農業節水工程,加強農業環境綜合整治。
4 參考文獻
[1] 梁宇,李業慧.興業縣現代特色農業核心示范區創建現狀及發展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5(20):268-269.
[2] 劉東燕.廣西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實踐及若干思考[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6,14(5):11-13.
[3] 陸曉清,莫良玉,莫豪葵,等.淺談廣西“五彩田園”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的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研究[J].南方園藝,2017,28(2):11-13.
[4] 廖云云.以農業示范區為載體 促特色現代農業升級:以桂林市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建設為例[J].吉林農業,2016(11):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