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洪津
(廣東省梁銶琚職業技術學校 528300)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部分學生的錯題整理流于形式,走進了很多誤區.
1.只抄不想
有些學生在整理錯題本時,幾乎是完全不看題,但凡錯題就寫進錯題本,甚至有些學生在老師要檢查時拿別人的錯題本來抄,這些學生的錯題本只是流于形式而已.其實,學生在寫進錯題本之前就應該先反思和總結,如果不在自己最近發展區的錯題,根本沒必要抄進錯題本.
2.只增不減
有些學生認識到錯題本的重要性,也能按老師的要求認真做錯題本,但一部分學生只是把它當成了“錯題集”——不斷地收集新的錯題進去,其實有些題目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部分題的解法及相關知識點,但學生即沒有做標志也沒有將它們移除.真的錯題本不應該只是收集的功能,后階段應該慢慢地只留下那些還沒有完全弄懂的題目.
3.只寫不看
有些學生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考完試了或者遇到不會的問題時,馬上將它們寫在錯題本里就感到心滿意足了,平時都是讓那些錯題在那里“睡大覺”,幾乎從不去關注那些題,其實學生應該多去看看當時解答錯誤的原因,以讓自己吃一塹長一智.
4.只看不解
學生經常有這樣的體會:錯題在老師或同學講解之后,感覺自己已經懂了,可是經常在下次再遇到的時候卻發現是不會的,錯法甚至和上次是一樣的.近代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就曾經指出:“保持和復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有關的心理活動第一次出現時注意和興趣的強度 .”并且這種先入為主的第一印象是人的普遍的主觀性傾向,會直接影響到以后的一系列行為,所以學生弄明白之后,第一時間要將用到的方法以及自己錯誤的原因等都記錄下來,下次除了看以外,在幾天后要將錯題重新解答,直到能獨立解答出來.
1.精心選一個錯題本
首先,選一個不要太大的筆記本方便攜帶,也不太厚的筆記本,否則很久都寫不完,就會給本來害怕數學的學生造成較大的心理壓力.另外,最好選用一個活頁本,可以方便學生增加新紙張上去寫同類型的題,或者將錯題重新解答,而且還可以將已經掌握的題目拿下來.
2.精選錯題入本
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提出了“最近發展區”這個理論:學生的發展有兩種水平 ,一種是學生現有的水平,指獨立活動時所能達到的解決問題的水平,另一種是學生可能的發展水平.數學錯題本里的題也要遵循這個原則,學生要經過挑選,而不是但凡錯題都寫進去,所以就算對同一張考試試卷,不同數學水平的學生所選的錯題應該不一樣的,比如后面兩道壓軸題,平時考試分數比較低的學生,就沒必要將它們選入錯題本.所以在錯題本中的題不是但凡錯題就寫進去,教師要指導學生,什么數學水平的學生可以寫類似哪些類型的錯題,讓學生在不斷地使“最近發展區”的矛盾得到轉化,而進入更高一級的“最近發展區”.
3.將錯題的原因分類
首先,建議學生在錯題本上完善幾個功能,讓“錯”變得非常清晰,如:標出錯誤的原因:概念錯誤、思路錯誤、理解錯誤、公式錯誤還是計算錯誤.
其次,中職學生除了數學學習能力比較弱以外,還常常會犯一些低級的錯誤,比如下面幾種情況:
看錯:下列各式不成立的是( ).
C.sin230°<0 D.cos100°>0
這道題中,粗心的學生很容易漏看“不”字,中職學生很容易誤選.

寫錯: 比如,學生寫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an=a1+(n-1)d時,很容易寫成an=a1(n-1)d.
類似這些視覺、知覺或神經功能缺陷等造成了學生在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受到大大的打擊,將類似這些明顯的低級錯誤可以進行分類并記錄到錯題本,學生只要在平時和考前稍為簡單翻閱已經分類的錯題本,就能減少下次錯誤的機會,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另外,由于中職學生的瞬時記憶能力實在有限,也存在學生將草稿紙上的正確答案抄在答題卡上時抄錯的情況.
4.將錯題的知識點分類
從數學學習這一角度來看,數學知識點是以一定的數學體系和邏輯系統展開的,比如學生一次方程的解法沒學好,將會影響二次方程的解答,而二次方程的解法沒掌握,對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影響更大,所以學生原有的數學認知結構,將會對新知識的掌握起關鍵的作用.因此,除了上述提到的低級錯誤歸類以外,隨著時間的增加,學生的錯題會越來越多,因此肯定會遇到前面同一類型的題目,所以學生有必要將錯題本上的錯題按知識點進行分類:同一題型、同一知識點的題可以放在一起,然后類似書本分章節一樣給錯題本添加標簽,以便以后能快速找到.為了讓錯題本上的題目有序,可以把后來的同類型錯題記錄為“變式”:變式1、變式2——或者起一個學生自己能看懂的名字.
錯題的收集與整理,很多人都有不同的做法,上面的一些方法可以綜合利用,也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習慣,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無論怎樣的方法,錯題本建立后,千萬不要置若罔聞,一定要常翻、常看、常做、常思考、常總結,才能讓錯題本發揮它的真正作用,學生在數學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也得到進步與發展,從而在數學學習中獲得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