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新宇,張媛媛,嵇志紅
(大連大學醫學院,遼寧 大連 116622)
老年癡呆又稱阿爾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的進行性退變疾病,多發于65歲以上的老年人,是老年人群癡呆的主要原因.AD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進行性記憶、認知功能障礙及行為失常,典型的病理學表現為β-淀粉樣蛋白(Aβ)沉積、神經元纖維纏結、神經元丟失及突觸丟失等.抗AD藥物的開發研究已成為當今神經科學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重要課題.中藥白術為菊科植物白術(Atractylodismacrocephala)的根莖,為脾經之藥,具有健脾益氣、止汗、安胎等功效[1].近年來,白術的神經保護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關注[2-5],但白術內酯Ⅲ(Atractylenolide Ⅲ,ATLⅢ)對老年癡呆動物記憶減退的改善作用尚未見報道.本實驗采用行為測試、生化測定及免疫印跡雜交技術結合的方法,考查了ATLⅢ對老年癡呆大鼠記憶障礙的改善作用,初步探討了其作用機制,以為白術在臨床的藥理應用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
實驗選用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體重(270±20) g,購于大連醫科大學SPF實驗動物中心.整個實驗過程中大鼠自由飲食飲水,于室溫20℃~22℃、12 h光照12 h黑暗條件下飼養.
Morris水迷宮(DMS-2型,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腦立體定位儀(安徽正華生物儀器設備有限公司);7230分光光度計(上海分析儀器廠).白術內酯Ⅲ(ATLⅢ,上海純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號:16032203);乙酰膽堿酯酶(AChE)試劑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批號:20160713);β-淀粉樣蛋白(Aβ1-42,美國Sigma公司,使用前用滅菌蒸餾水稀釋成10 μg/μL,37℃恒溫箱孵育5 d使其成為寡聚態的Aβ1-42)[6];Bcl-2一抗(美國Cell Signaling公司);小鼠抗β-actin、HRP標記山羊抗兔IgG、HRP標記山羊抗小鼠IgG(武漢博士德生物公司);ECLTM試劑(碧云天生物技術研究所);其他試劑為國產分析純.
大鼠適應環境2 d后隨機分成5組:對照組,模型組,ATLⅢ低、中、高劑量處理組,每組10只.除對照組外,其他4組大鼠雙側側腦室注射Aβ1-42建立老年癡呆動物模型;同時模型組灌胃生理鹽水0.5 mL/d,ATL處理組分別灌胃ATLⅢ(0.5,1,2 mg/(kg·d)).對照組雙側側腦室注射同體積生理鹽水,同時每天灌胃生理鹽水0.5 mL/d.連續給藥4周,至行為學實驗結束.
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3.5 mL/kg,麻醉后固定于腦立體定位儀上,去毛、消毒,分離骨膜暴露頭骨.根據Pasinos和Watsonde的大鼠腦定位圖譜,于雙側側腦室(前囟后1.08 mm,旁開2.5 mm,硬膜下3.7 mm)注入Aβ1-4210 μg(1 μL),留針5 min.各組動物術后消毒縫合切口皮膚.
給藥后24~28 d進行水迷宮實驗,共歷時5 d.前4 d進行定位航行試驗:隱蔽平臺置于東北象限水面下1 cm,每天訓練大鼠4次,每次120 s;儀器自動記錄從入水到找到隱蔽平臺并立于其上所需時間(逃避潛伏期),數據取4次均值.第5天進行空間探索試驗:撤去平臺,然后在西南象限(原平臺對側象限)入水點將大鼠面向池壁放入水中,測定大鼠120 s內在4個象限的游泳時間,其中東北象限的時間為記憶保持時間,用來判斷動物記憶儲存及提取再現能力.
水迷宮實驗結束后,將大鼠斷頭取腦、冰上迅速分離海馬,按質量體積比1∶9加生理鹽水制成10%海馬勻漿,3 5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按試劑盒說明測定海馬AChE活性.
將海馬稱重后置于腦蛋白裂解液中,冰上勻漿,4℃冷凍離心機離心(10 000 r/min)10 min.取上清進行蛋白定量,蛋白樣品上樣,SDS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硝酸纖維素膜轉移印跡,硝酸纖維素膜經5%脫脂奶粉封閉1 h,加入Bcl-2一抗室溫過夜孵育,PBST洗膜3次,加二抗,PBST洗膜3次,ECL溶液顯色,曝光、顯影、定影.掃描儀和凝膠成像系統記錄條帶的光密度值.以β-actin條帶光密度值作為內參,計算各目標蛋白的相對水平(目標蛋白條帶光密度值/相應β-actin條帶光密度值).
水迷宮實驗結果(見表1)表明,在定位航行實驗中,隨著訓練天數的增加,各組逃避潛伏期均呈縮短趨勢,但第3、第4天模型組的逃避潛伏期顯著長于對照組(P<0.01),而ATLⅢ中、高劑量組的逃避潛伏期顯著短于模型組(P<0.01).空間探索試驗中(見圖1),模型組大鼠在原平臺象限(東北象限)的停留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1),且與在其他象限的停留時間差異不顯著,而中、高劑量ATLⅢ組在東北象限的停留時間顯著長于模型組(P<0.05,P<0.01).

表1 大鼠在水迷宮中尋找隱匿平臺的潛伏期 s


注:與對照組比,**P<0.01;與模型組比,##P<0.01.
大鼠海馬AChE活性的測定結果見表2.由表2可見:與對照組比,模型組海馬AChE活性顯著升高(P<0.05);與模型組比,ATLⅢ中、高劑量組海馬AChE活性顯著降低(P<0.05).

表2 ATLⅢ對海馬AChE活性的影響

Western Blot實驗結果(見圖2)表明:與對照組比,模型組海馬Bcl-2的表達顯著降低(P<0.01);與模型組比,ATLⅢ中、高劑量組海馬Bcl-2的表達顯著增加(P<0.05,P<0.01).

與對照組比,**P<0.01;與模型組比,#P<0.05,##P<0.01.
目前,關于AD的發病機制尚不十分清楚,主要涉及Aβ神經毒性作用、膽堿能功能障礙、Tau蛋白異常磷酸化以及氧化應激損傷等假說.其中Aβ和AChE在AD發病機制中起著重要作用.Aβ的神經毒性已被確認為AD等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早期原因,有資料表明大鼠側腦室注射Aβ可誘導海馬ROS顯著增多及海馬CA1區神經元損傷,從而導致動物學習記憶能力減退[7].
乙酰膽堿(ACh)在中樞神經系統分布廣泛,腦內尤其是海馬內ACh含量增加可使動物學習記憶能力增強,反之可使學習記憶能力減退.由于ACh可被AChE水解失活,因而AChE活力高低可作為反映ACh含量亦即學習記憶能力的指標.研究表明,沉積的Aβ對膽堿能神經元有毒性作用,可使沉積周圍的膽堿能神經元數量減少,由此導致記憶損傷[8].Aβ與AChE二者之間也有相互作用,Aβ聚集能使AChE活性升高,AChE活性升高又進一步促使Aβ聚集,AChE-Aβ復合物比單純Aβ聚集物的毒性更大,對細胞的毒害作用更強,促使AD疾病的產生與惡化[9].也有研究指出側腦室注射Aβ1-42可明顯升高海馬組織AChE活性[10],增強大腦膽堿能功能的藥物可以改善Aβ沉積引起的學習記憶障礙[11].本實驗中,雙側側腦室注射Aβ1-42可使大鼠學習記憶能力明顯減退,海馬AChE活性顯著升高,應用ATLⅢ后海馬AChE活性顯著降低,結果與相關文獻的報道一致.
AD導致的腦損傷涉及神經細胞凋亡.Bcl-2基因是凋亡相關蛋白中最重要的凋亡抑制因子,它對正常細胞的功能和代謝幾乎無影響,但有抑制病理性細胞凋亡的作用.其抑制凋亡的機制主要是通過抑制線粒體細胞色素C的釋放而抑制促凋亡關鍵酶caspases-3的表達,也可通過抑制細胞膜上脂質過氧化物的形成而阻止氧化應激.腦組織Bcl-2基因表達增加可一定程度增強學習記憶能力.本實驗ATLⅢ組大鼠海馬Bcl-2基因表達顯著增加,說明其增強學習記憶能力與上調Bcl-2表達有關.
近年關于白術神經保護作用的研究逐漸增多.我們前期的實驗結果表明,白術醇提取物可顯著抑制興奮毒性誘導的神經元凋亡[12],雙白術內酯可顯著改善衰老小鼠的記憶障礙[13].本實驗主要研究了白術的有效成分之一ATLⅢ對AD大鼠學習能力的影響,結果表明ATLⅢ可顯著改善AD大鼠的學習記憶能力,其機制可能與抑制海馬AChE活力、上調海馬Bcl-2基因的表達有關.結果提示ATLⅢ對AD所致的認知障礙具有潛在的治療作用.